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更多4 > 正文
编号:11611897
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174kb)。

    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

    ◆ 篇题解释

    痿,同萎,是指肢体枯萎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的一类病证。本篇对痿证的分类、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了全面讨论,是论述痿证的专篇文章,故称为"痿论"。

    ◆ 主要内容

    指出痿的成因及分类。"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故为筋痿。......脾所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髓减,发为骨痿。"这是说痿的成因是由于五脏的偏热,因而分为筋、肉、骨、脉之痿。但亦有内伤情志及房事太过而成;又有外感水湿及远行劳倦所致的不同。

    本篇指出治痿的大法为"独取阳明"。李东坦之清燥汤是公认的基本方,但在本篇中对其治疗指出了针药并用的原则"各补其荣,而通其俞。"

    教学内容

    五脏气热是痿证的基本病机,其中"肺热叶焦"是痿证形成的重要病机。

    痿证的病因。

    痿证的五体、五脏分证及分证要点。

    痿证的治疗大法。

    目的要求

    掌握痿证的概念、病因与病机。

    掌握"治痿独取阳明"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理解各类痿证的症状及分证要点。

    了解痿证的针刺原则。

    掌握"痿"、"枢析挈"、"各以其时受月"、"白淫"等词句。

    原文解析

    ◆ 论痿证的病机与证候

    ◆ 论痿证的病因

    ◆ 论五脏痿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论痿证的病机与证候

    原 文

    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词解:

    筋膜:包于肌肉与肌腱外的薄膜。 肺热叶焦:形容肺叶受热灼伤,津液损伤的病理状态。

    急薄:急,拘急;薄,迫也。急薄,拘急不柔润的皮肤,即干枯之象。指皮痿。 痿躄:躄,两腿行动不便。痿躄,统指四肢痿废不用,五体痿均包括在内。

    枢折挈:枢,此指关节。挈,提举。枢折挈,形容关节弛缓,不能提举活动,犹如枢轴折断不能活动之情状。据王冰注"挈"上疑脱"不"字。

    语 译

    黄帝问道:五脏都能使人产生痿病,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回答说:肺脏是主管全身皮毛的;心脏是主管全身血脉的;肝脏是主管全身筋膜的;脾脏是主管全身肌肉的;肾脏是主管全身骨髓的。所以,如果肺脏有热邪,损伤了肺中的津液,以致肺叶焦枯,皮肤毫毛得不到肺脏输布的营养,则变得虚弱、干枯,热邪长久停留在肺中,就会形成"毛痿";如果心脏有热邪停留,就会使下部脉中的血液向上逆行,血都聚集到身体的上部,形成了上部脉中血液过多,而下部脉中血液空虚,血虚则发生"脉痿",关节好象被折断了一样不能抬举,足和小腿的肌肉软瘫,不能着地走路;如果肝脏有热邪停留,则迫使胆汁外泄,可以见到口中发苦,津液被热邪耗损,筋膜得不到津液的营养而干枯,产生痉挛拘急,形成"筋痿";如果脾脏有热邪停留,可以造成胃中津液缺乏。口里干渴,肌肉感觉麻木不仁,不知痛痒,而形成"肉痿";如果肾脏有热邪停留,热邪耗损肾精,骨髓减少,腰和脊背不能正常举动,而产生"骨痿"。

    【五痿成因病机证候表】

    ┌ 痿躄──肺热叶焦──皮毛虚弱急薄

    │

    五脏因肺热 五脏气热、营阴 │ 脉痿──心气热──枢折挈,胫纵不任地

    │

    ──→ │ 筋痿──肝气热──筋急而挛

    │

    叶焦发为痿躄 不足,外合五体 │ 肉痿──脾气热──胃干而渴,肌肉不仁

    │

    └ 骨痿──肾气热──腰脊不举,骨枯髓减

    释 义

    本节论述五体痿的病机和证候。五脏外合五体。肺输精于皮毛,肺有热,津液为热邪灼伤,以致肺叶枯焦,皮毛失养,出现急薄状态。热邪留而不去,导致两足萎弱不能行动而成痿躄之病。心主身之血脉,心气热则火热之气上炎,因而下肢脉气厥逆上行而空虚,失去了濡筋骨、利关节的功能,形成关节纵缓不能收持的脉痿。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热以致胆气上泛,故有口苦病候;肝内藏阴血,外合筋膜,肝气热则灼伤阴血,筋膜失养而成筋膜干枯、挛急的筋痿。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气热则津液损伤,肌肉失于濡养,所以形成口干而渴,肌肉不仁的肉痿。肾附于腰,肾脉贯脊,肾气热则骨枯髓减,形成腰脊不能自如活动的骨痿。

    按 语

    "五脏使人痿"、"肺热叶焦",则生痿躄,说明痿的病变部位虽在四肢,但产生根源却在五脏,而五脏之中尤以肺为关键。《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说明五脏精气津液全赖肺气的敷布,方能濡养五体。如果五脏气热,肺热叶焦,精气津液被灼,故发为痿。

    "痿"有痿弱和枯萎两义,即包括四肢功能的痿废不用和肌肉枯萎不荣两种。临床上两者可单独出现。也可先有痿废不用,随之继发肌肉萎缩者。本节所论之痿可分为弛缓不收性痿(胫纵)和挛缩不伸性痿(筋急而挛)两大类。在部位上也有下肢痿、四肢痿和腰以下痿数种,并有皮肤感觉正常和异常之不同。【西医范围】

    西医范围:临床上西医学的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皆属于中医痿证的范畴。

    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论痿证的病因

    原 文

    帝曰: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词解:

    失亡:心情不畅,若所爱之物亡失。 胞络绝:绝,阻隔不通。杨上善注:"胞络者,心上包络之脉。"

    心下崩:崩,大量出血。姚止庵注:"包络所以卫心,悲哀太甚,则气急迫而胞络伤,络伤则心病。盖心属火而主血,心病火发,血不能静,遂下流于溲溺也。" 本病:古医书名。已佚。

    肌痹:《太素》作"脉痹"。 意淫于外:言情欲失控而妄动于外。

    宗筋:众筋集合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17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