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更多4 > 正文
编号:11611907
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923kb)。

    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

    ◆ 篇题解释

    厥,逆也。厥证,是指脏腑经络气血逆乱,而致四肢厥冷或热,以及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症的一类病证。本篇专论寒厥、热厥、十二经厥逆诸种厥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以及预后等,正如吴崑所说:"篇内悉论诸厥之证",是讨论厥证之专篇,故名'厥论'。

    ◆ 主要内容

    本篇开始指出了寒热厥的症状和病机,阳气衰于下则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寒厥是由于"秋冬夺于所用""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热厥是由于"精气竭不营四肢也","肾气日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

    指出了厥证"暴不知人"的病机时"阳气胜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乱则不知人"。

    最后指出了六经厥和六经厥的症状,如"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而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

    由本篇人们可体会到厥的病理是由于阴阳气不相顺接,气血不循常规所呈现之逆乱现象。它的表现有属寒者,有属热者,有仅手足厥冷,有暴仆不知人等的不同,在治疗上用阴阳顺逆来分析,用六经形症来归纳。

    教学内容

    寒厥、热厥的成因、病机与主症。

    厥证腹胀、昏不知人的机理。

    六经厥的症状及治疗。

    目的要求

    掌握寒厥、热厥的含义,形成病因、病机、主要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理解昏厥形成的病机。

    了解六经厥的病机及其临床意义。

    熟记

    "阳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原文解析

    ◆ 寒、热厥产生的病机

    ◆ 寒、热厥产生的病因

    ◆ 昏厥的病机

    ◆ 六经厥的症状及治疗原则

    ◆ 十二经厥的症状与预后

    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寒、热厥产生的病机

    原 文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词解:

    厥之寒热:厥,这里指厥证,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由气血逆乱、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的各种病证。寒热,指厥证有寒厥、热厥之分。 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杨上善注:"下,谓足也,足之阳气虚也,阴气乘之,足冷,名曰寒厥。"

    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杨上善注:"足之阴气虚也,阳气乘之,足热,名曰热厥。" 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足三阳经下行,沿下肢外侧而止于足趾外端,故曰"五指之表"。下文足三阴经均起于足趾之内侧端,沿下肢内侧上行,故曰"五指之里"。

    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不从外,指非受外邪所致。皆从内,言寒从中生,阳虚不制阴则寒。

    语 译

    黄帝问道:厥病有寒有热,这是什么原因?岐伯回答说:下部的阳气不足,便产生寒厥病;下部的阴气不足,便产生热厥病。

    黄帝问:热厥的发热,必定先从足底部位开始,这是什么原因?岐伯说:阳经之气在足五趾的外侧运行,足的阴经,则集中在足下会聚到足心处,如果阳经之气过于亢盛,阴经之气不足,阳经之气就会乘虚占据阴经之气的位置,所以足底部就会发热。黄帝说:寒厥病的冷,必定先从足五趾开始,然后向上行走到膝关节部位,这是什么原因?岐伯说:阴经之气在足五趾的内侧运行,先交会于膝下踝上"三阴交"部位,再向上聚合到膝关节上部大腿内侧,由于阳气不足,阴气偏于亢盛,所以就从足五趾一直到膝关节上部发冷。这种寒冷,不是外来寒气侵犯造成的,而是由于体内阳气虚弱引起的。

    释 义

    热厥是阴气虚衰于下所致,因为足之三阴经起于足趾内侧端,沿下肢内侧上行,故阴经之气虚衰,阴不制阳而阳亢,所以足下热为其特点。寒厥证是阳气衰于下引起,因为足之三阳经从上而下行,沿下肢外侧止于足趾外侧端,阳经之气虚衰,阳不制阴而阴盛,故其足寒先从趾端始。【说明】

    说明:无论是寒厥还是热厥,均非感受外邪而生,必因内伤而得,故云:"不从外,皆从内"。

    按 语

    《内经》厥为义有五:一指气逆的病机,又作厥逆。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寒则厥,厥则腹满死。"王冰注云:"厥,谓气逆。"二指手足逆冷症状,如《素问·五脏生成》谓:"血......凝于足者为厥。"王冰注曰:"厥,谓足逆冷也。"三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如《素问·大奇论》曰:"暴厥者,不知与人言。"四指气逆所致的病证,本篇之厥即属于此。五有"尽"意,如《灵枢·阴阳系日月》:"两阴交尽,故曰厥阴。"

    《内经》所论之厥证有十数种之多。[如暴厥、尸厥、大厥、煎厥、薄厥、躁厥、四厥、少气厥、寒厥、热厥、阴厥、阳厥、风厥、骭厥、踝厥、手太阴臂厥、手少阴臂厥、骨厥,以及六经厥证等。]其临床表现虽然各异,然以"气多少逆皆为厥"(《素问·方盛衰论》)为基本病机。

    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寒、热厥产生的病因

    原 文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徧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慓悍,肾气有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

    词解:

    失:据下文"何如而然"句,此疑为"如"字之误。 太阴阳明之所合也:脾胃二经行于腹,皆近前阴。前阴周围有九脉循行,此独言脾胃二脉,是因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之故。

    此人者质壮:指患寒厥证的人,自恃身体强壮而不知惜身。 秋冬夺于所用:自恃体壮,故于秋冬阳消阴长之节令不知节欲保养,房事过度,使精气耗伤,损及肾阳。

    下气上争不能复:张介宾注:"精虚于下,则取足于上,故下气上争也。去者太过,生者不及,故不能复。" 精气溢下:指阳虚下元不固之滑精。

    邪气因从之而上:气随精泄,元阳虚衰,阴寒内盛,潜而上逆。 气因于中:气,指阳虚所致的阴寒之气。此指阴寒之气自内而生,非自外感,即上文"不从外"之意。

    不能渗营其经络:杨上善注:"阳气者,卫气也。卫气行于脉外,渗灌经络,以营于身。以寒邪居上,卫气日损,阴气独用,故手足冷,名曰寒厥也。"此指阳气虚衰,失于温煦。 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酒为水谷之精,熟谷之液,其气慓悍,故入于胃之后即先从卫气行于皮肤而充盈于络脉,经脉与络脉不能同时充盈,故曰络脉满而经脉虚。《灵枢·经脉》曰:"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92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