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的基本知识.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46kb)。
第二章 推拿治疗的基本知识
长期以来,推拿的临床应用一直以传统的中医学理论为指导,随着医学发展和推拿现代研究的深入,对推拿的作用和机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章从中医学理论出发,总结了推拿治疗的四大作用;从现代医学理论出发,总结了推拿对人体各个系统的作用机理,是现代推拿医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
推拿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法,手法在推拿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规范、熟练、适当的手法,并将其操作的方向、频率的快慢、用力的轻重、手法刺激的性质与治疗的部位、穴位以及具体病情、患者体质强弱等相结合,就能发挥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等作用,这是祖国医学对推拿治疗作用的基本认识。
一、调整脏腑
推拿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脏腑是化生气血,通调经络,主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脏腑功能失调后,所产生的病变,通过经络传导反应在外,如有精神不振,情志异常,食欲改变,二便失调,汗出异常,寒热,疼痛以及肌强直等异常表现,即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推拿是通过手法刺激相应的体表穴位、痛点,并通过经络的连属与传导作用,对内脏功能进行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按揉脾俞、胃俞穴可调理脾胃,缓解胃肠痉挛,止腹痛;一指禅推法在肺俞、肩中俞穴上操作能调理肺气,止哮喘。临床实践表明,不论是阴虚、阳虚,还是阴盛、阳亢,也不论是虚证或实证、寒证或热证,只要在相宜的穴位、部位上选用相宜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调整,如肾阳不足可用擦命门穴达到温补肾阳的作用;肝阳上亢者可用强刺激点按太冲穴,达到平肝潜阳的作用。这些说明了推拿不仅可以调整阴阳,补虚泻实,而且对脏腑功能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这种作用一是直接作用,即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直接影响脏腑功能;二是间接作用,即通过经络与脏腑间的联系来实现。
二、疏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内属脏腑,外连肢节,通达表里,贯穿上下,象网络一样分布全身,将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各部分联系成一个统一协调而稳定的有机整体。具有"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之功能。人体就是依赖它来运行气血,发挥营内卫外的作用,使脏腑之间及其与四肢百骸保持动态平衡,使机体与外界环境协调一致。当经络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障碍时,外则皮、肉、筋、脉、骨失养不用,内则五脏不荣,六腑不运,气血失调,不能正常地发挥营内卫外的生理作用,则百病由此而生。
经气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经气的盛衰,直接反映了脏腑功能的强弱,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经络穴位上,可引起局部经络反应,起到激发和调整经气的作用,并通过经络影响到所连属的脏腑、组织、肢节的功能活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百脉疏通,五脏安和,使人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经络包含经脉、络脉、经筋和皮部,因此,推拿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意义非常广泛,在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作用中均有体现。所谓"经脉所至,主治所及"就是这个道理。如搓摩胁肋可疏肝理气而使胁肋胀痛缓解;掐按合谷穴可止牙痛;按揉角孙穴可治疗头痛。其调整、疏通作用的大小,与推拿时手法操作的经络、穴位(或部位)的准确与否、手法作用时间的长短、刺激量大小等,有明显的关系。又如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客阻经络,则产生肌肉酸痛,此属经络"不通则痛",通过推拿手法治疗使风寒湿邪外达,经络疏通而痛消,此属"通则不痛",故《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出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均说明了推拿的疏通经络作用。
三、行气活血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基础。气具有温煦和推动作用,血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气血周流全身运行不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人体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无不与气血相关。气血调和能使阳气温煦,阴精滋养;气血失和则皮肉筋骨、五脏六腑均失去濡养,以致脏腑组织等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发生异常,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推拿具有调和气血,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其途径有三:
第一是推拿对气血的生成有促进作用。推拿通过手法的刺激可调节与加强脾胃的功能,即健运脾胃。脾胃有主管饮食消化和运输水谷精微的功能,而饮食水谷是生成气血的重要物质基础,故有脾胃是"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之说,推拿可引起胃运动的增强,促进脾的运化功能,进而增强脾胃的升降,有利于气血的化生。
第二是通过疏通经络和加强肝的疏泄功能,促进气机的调畅。气血的运行有赖于经络的传注,经络畅通则气血得以通达全身,发挥其营养组织器官,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关系着人体气机的调畅,气机条达舒畅,则气血调和而不致发生瘀滞。
第三是通过手法的直接作用,推动气血循行,活血化瘀。推拿对气血运行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手法在体表经穴、部位的直接刺激,而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肌肉血管的痉挛缓解或消除,经脉通畅,血液循环加快,瘀血消除等来实现的。
四、理筋整复
中医学中所说的筋,又称经筋,是指与骨相连的肌筋组织,类似于现代解剖学的四肢和躯干部位的软组织,如肌肉、肌腱、筋膜、韧带、关节囊、腱鞘、滑液囊、椎间盘、关节软骨盘等软组织。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有关软组织损伤,统称为筋伤或伤筋。筋伤后由筋而连属的骨所构成的关节,亦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产生"筋出槽、骨错缝"等有关组织解剖位置异常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出现诸如小关节紊乱、脱臼滑脱、不全脱位、关节错缝、椎间盘突出、肌肉或韧带、筋膜等部分纤维撕裂等病症。筋伤后,通过医生认真检查,从压痛点、形态、位置变化等,可以了解损伤的部位、性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说:"以手扪之,自悉其情",同时记载了筋歪、筋断、筋翻、筋转、筋走等各种病理变化。目前对这些病症的治疗,有赖于推拿手法。
肌肉、肌腱、韧带完全断裂者,须用手术缝合才能重建,但部分断裂者则可使用适当的按、揉、推、擦等手法理筋,将断裂的组织抚顺理直,然后适当加以固定,这样可使疼痛减轻并有利于断端的生长吻合。肌腱滑脱者,在疼痛部位能触摸到条索样隆起,关节活动严重障碍,若治疗不当,可转化为肌腱炎,产生粘连,须及时使用弹拨或推扳手法使其恢复正常。
关节内软骨板损伤者,往往表现为软骨板的破裂或移位,以致出现关节交锁不能活动或肢体活动困难。通过适当的推拿手法可使移位嵌顿的软骨板回纳,解除关节的交锁,疼痛明显减轻。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继发无菌性炎症,每见下腰痛与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致腰部活动受阻,行走不便,运用适当的推拿手法,例如牵引拔伸、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法、扳法、摇法等,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从而解除或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消除无菌性炎症,使疼痛减轻或消除。
脊柱后关节紊乱患者,棘突常偏向一侧,关节突关节间隙常有宽窄改变,致关节囊及邻近的韧带因受牵拉而损伤 ......
第二章 推拿治疗的基本知识
长期以来,推拿的临床应用一直以传统的中医学理论为指导,随着医学发展和推拿现代研究的深入,对推拿的作用和机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章从中医学理论出发,总结了推拿治疗的四大作用;从现代医学理论出发,总结了推拿对人体各个系统的作用机理,是现代推拿医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
推拿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法,手法在推拿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规范、熟练、适当的手法,并将其操作的方向、频率的快慢、用力的轻重、手法刺激的性质与治疗的部位、穴位以及具体病情、患者体质强弱等相结合,就能发挥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等作用,这是祖国医学对推拿治疗作用的基本认识。
一、调整脏腑
推拿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脏腑是化生气血,通调经络,主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脏腑功能失调后,所产生的病变,通过经络传导反应在外,如有精神不振,情志异常,食欲改变,二便失调,汗出异常,寒热,疼痛以及肌强直等异常表现,即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推拿是通过手法刺激相应的体表穴位、痛点,并通过经络的连属与传导作用,对内脏功能进行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按揉脾俞、胃俞穴可调理脾胃,缓解胃肠痉挛,止腹痛;一指禅推法在肺俞、肩中俞穴上操作能调理肺气,止哮喘。临床实践表明,不论是阴虚、阳虚,还是阴盛、阳亢,也不论是虚证或实证、寒证或热证,只要在相宜的穴位、部位上选用相宜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调整,如肾阳不足可用擦命门穴达到温补肾阳的作用;肝阳上亢者可用强刺激点按太冲穴,达到平肝潜阳的作用。这些说明了推拿不仅可以调整阴阳,补虚泻实,而且对脏腑功能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这种作用一是直接作用,即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直接影响脏腑功能;二是间接作用,即通过经络与脏腑间的联系来实现。
二、疏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内属脏腑,外连肢节,通达表里,贯穿上下,象网络一样分布全身,将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各部分联系成一个统一协调而稳定的有机整体。具有"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之功能。人体就是依赖它来运行气血,发挥营内卫外的作用,使脏腑之间及其与四肢百骸保持动态平衡,使机体与外界环境协调一致。当经络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障碍时,外则皮、肉、筋、脉、骨失养不用,内则五脏不荣,六腑不运,气血失调,不能正常地发挥营内卫外的生理作用,则百病由此而生。
经气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经气的盛衰,直接反映了脏腑功能的强弱,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经络穴位上,可引起局部经络反应,起到激发和调整经气的作用,并通过经络影响到所连属的脏腑、组织、肢节的功能活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百脉疏通,五脏安和,使人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经络包含经脉、络脉、经筋和皮部,因此,推拿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意义非常广泛,在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作用中均有体现。所谓"经脉所至,主治所及"就是这个道理。如搓摩胁肋可疏肝理气而使胁肋胀痛缓解;掐按合谷穴可止牙痛;按揉角孙穴可治疗头痛。其调整、疏通作用的大小,与推拿时手法操作的经络、穴位(或部位)的准确与否、手法作用时间的长短、刺激量大小等,有明显的关系。又如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客阻经络,则产生肌肉酸痛,此属经络"不通则痛",通过推拿手法治疗使风寒湿邪外达,经络疏通而痛消,此属"通则不痛",故《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出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均说明了推拿的疏通经络作用。
三、行气活血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基础。气具有温煦和推动作用,血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气血周流全身运行不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人体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无不与气血相关。气血调和能使阳气温煦,阴精滋养;气血失和则皮肉筋骨、五脏六腑均失去濡养,以致脏腑组织等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发生异常,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推拿具有调和气血,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其途径有三:
第一是推拿对气血的生成有促进作用。推拿通过手法的刺激可调节与加强脾胃的功能,即健运脾胃。脾胃有主管饮食消化和运输水谷精微的功能,而饮食水谷是生成气血的重要物质基础,故有脾胃是"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之说,推拿可引起胃运动的增强,促进脾的运化功能,进而增强脾胃的升降,有利于气血的化生。
第二是通过疏通经络和加强肝的疏泄功能,促进气机的调畅。气血的运行有赖于经络的传注,经络畅通则气血得以通达全身,发挥其营养组织器官,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关系着人体气机的调畅,气机条达舒畅,则气血调和而不致发生瘀滞。
第三是通过手法的直接作用,推动气血循行,活血化瘀。推拿对气血运行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手法在体表经穴、部位的直接刺激,而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肌肉血管的痉挛缓解或消除,经脉通畅,血液循环加快,瘀血消除等来实现的。
四、理筋整复
中医学中所说的筋,又称经筋,是指与骨相连的肌筋组织,类似于现代解剖学的四肢和躯干部位的软组织,如肌肉、肌腱、筋膜、韧带、关节囊、腱鞘、滑液囊、椎间盘、关节软骨盘等软组织。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有关软组织损伤,统称为筋伤或伤筋。筋伤后由筋而连属的骨所构成的关节,亦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产生"筋出槽、骨错缝"等有关组织解剖位置异常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出现诸如小关节紊乱、脱臼滑脱、不全脱位、关节错缝、椎间盘突出、肌肉或韧带、筋膜等部分纤维撕裂等病症。筋伤后,通过医生认真检查,从压痛点、形态、位置变化等,可以了解损伤的部位、性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说:"以手扪之,自悉其情",同时记载了筋歪、筋断、筋翻、筋转、筋走等各种病理变化。目前对这些病症的治疗,有赖于推拿手法。
肌肉、肌腱、韧带完全断裂者,须用手术缝合才能重建,但部分断裂者则可使用适当的按、揉、推、擦等手法理筋,将断裂的组织抚顺理直,然后适当加以固定,这样可使疼痛减轻并有利于断端的生长吻合。肌腱滑脱者,在疼痛部位能触摸到条索样隆起,关节活动严重障碍,若治疗不当,可转化为肌腱炎,产生粘连,须及时使用弹拨或推扳手法使其恢复正常。
关节内软骨板损伤者,往往表现为软骨板的破裂或移位,以致出现关节交锁不能活动或肢体活动困难。通过适当的推拿手法可使移位嵌顿的软骨板回纳,解除关节的交锁,疼痛明显减轻。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继发无菌性炎症,每见下腰痛与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致腰部活动受阻,行走不便,运用适当的推拿手法,例如牵引拔伸、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法、扳法、摇法等,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从而解除或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消除无菌性炎症,使疼痛减轻或消除。
脊柱后关节紊乱患者,棘突常偏向一侧,关节突关节间隙常有宽窄改变,致关节囊及邻近的韧带因受牵拉而损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24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