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word资料07 > 正文
编号:11612767
临床功能检--脑电图1.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0kb)。

    临床功能检查---脑电图

    一、 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EEG)检查是通过脑电图仪将脑的自发生物电放大后显现或记录下来的一种检查脑功能的方法。它安全、无创、易行.既可了解脑的生理功能,又能反映脑的病理变化。随着电子计算机应用于医学,可将脑电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按频率分段作出功率模式图称为脑电地形图(BEAM),能快速反映脑各部脑电变化,定量准确,定位直观,然而在反映脑波波形变化及分辨伪差方面又不及EEG,故最好是EEG与BEAM两者同时记录,以取长补短.

    [适应症]

    1.鉴别脑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如抽搐、精神障碍、聋、盲等是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

    2.各种脑部疾病辅助诊断、鉴别诊断及定位;常用于癫痫、脑瘤、脑外伤、颅内血肿、脑炎、脑寄生虫病、脑脓肿.脑血管病及其他各种脑病和昏迷患者。

    3.了解全身疾病疑有脑损害者是否脑受累:如癌是否有颅内转移、感染、中毒、肝或肾性疾病等是否造成脑功能损害。

    4.随访了解脑部疾病的变化、疗效、脑发育状况,帮助了解脑衰老及脑死亡。

    [禁忌症]

    1.头皮外伤严重,广泛或开放性颅脑外伤,无法安放电极或可能因检查造成感染者.

    2.不宜搬动的病情危重病人,而脑电图机又非便携式不能移至床旁检查者。

    3.极度躁动不安、当时无法使其镇静而配合检查者。

    [准备工作]

    1.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水洗头。

    2.检查前应停用镇静剂、安眠剂及抗癫痫药物l一3天.

    3.检查前应进食,不宜空腹,不能进食或呕吐者应给予葡萄糖静脉注射.

    4.如有颅内压增高而又需帮助定位者,应在检查前一小时左右用脱水剂降颅压,如静脉快速滴注或推注甘露醇。

    5.检查前应向病人作好解释,勿穿尼龙衣,避免静电干扰;避免紧张.眨眼、咬牙.吞咽、眼或头或全身活动;有汗应拭去以避免伪差影响结果。还应告诉患者检查时遵嘱闭目、睁眼或作深呼吸。

    6.对无法配合的小儿及精神异常不能合作者可用镇静剂、安眠剂后作睡眠图。

    7.准备好去脂用酒精或丙酮,盐水浸电极纱布垫,消毒用碘酒、酒精、棉签等,使用针极或蝶骨电极的毫针均应高压消毒.

    8.备好抢救的必需物品及药品,如消毒空针、抗痉针剂(如鲁米那钠、葡萄糖注射剂、甘露醇、各种急救药品、氧气等。)

    [操作要点]

    1.先预热机器、稳压、检查机器时间常数、滤波、增益、墨水等,放好记录纸,进行标准电压测定

    2.给受检者按国际标准10~20系统定位后清洁头皮,安放电极.接好导线,测量头皮电阻,要求电阻值均在20千欧以下,最好在5千欧以下,不合要求部位应重新清洁头皮。

    3.拉下检查室窗帘,使光线较暗,并保持安静,避免有人走动及各种外界于扰。

    4.先将各描笔均置于同一顶部或枕部单极或顶枕双极导联,机器连通病人后描记10秒,称生物定标或对笔.

    5.然后正式进行双极(可用内直、或与颞叶相联或横联等)、单极(各电极与参考电极耳极相联)导联描记.

    6.使用导联及更换导联应及时记录,检盘中增益等变动及病人状况都应随时记录。

    7.描记中可进行各种诱发试验:如睁闭、声光刺激、过度换气,或遵医嘱,或酌情加作某种特殊电极或诱发试验,例如进行自然睡眠或药物诱发睡眠等.进行诱发试验起止时应作好信号记录,有时为提高阳性率还可延长描记时间.

    8.记录完毕再作一次标准测量。9,登记编号后,图谱即可供分析。

    10.检查完毕应将时间常数、滤波、增益等检查一遍,归回常规位置。全部检查结束离开检查室前应关机,关闭总电源。

    [分析内容]

    主要根据脑波的波形、波率<每秒振动次数)、波幅(波的振幅高度)、两侧波幅差(高侧波幅一低侧波幅/高侧波幅*lOO%)、调幅(波幅波动的规律性)、脑波出现形式(单个或成群、散在或持续、短程或长程、规整或失律、阵发或爆发)、脑波的分布(弥漫或局限、双侧对称性)、时相、同步或倒置等判断脑电活动是否正常。分析时应注意年龄、意识状况,井应识别各种伪差。

    1.正常脑电图;

    (1)正常成人清醒时脑电田:波形整常呈正弦形.基本波率以α坡(8~13波/秒)为主占大多数,少数为β波(14~30波/秒);前者波幅为lO~100微伏,多见于顶枕部,调幅较好,后者多见于额、颞部,波幅在25~30微伏以下,有时重叠于α波之上.正常人额、颞部可有少量散在低波幅(25微伏以下)θ波(4~7波/秒),一般无4次以下波率的δ波。双侧对称,调幅好。少数为低波幅α、β波均不明显,称为低波幅活动. (2)正常儿童清醒时脑电图:波率比成人慢,随年龄增长而渐加快,波幅比成人高。新生婴儿至3个月前以低波幅δ波为主,脑波不规则。十月后波幅增高,常为高波幅(75~150衡伏)。6个月起可见θ波,18个月起有散在α波。枕部主要频率4岁以上不少于6波/秒,9岁以上不少于8波/秒。波比例渐增多,逐渐代替了慢波(θ及δ),基线由不稳定渐趋稳定,波幅渐降,至16~18岁脑电图接近成人. (3)正常老年人清醒时脑电图:α波慢化,以8-9波/秒多见,甚至7.5波/秒θ波增多,β波增加。 (4)睡眠脑电图:思睡期原有基本节律受抑制,波幅降低,浅睡期额部可出现低波幅θ波,可在顶枕部出现尖波、驼峰;轻睡期可见短程12~16波/秒睡眠纺锤;中至深睡期则见高波幅θ活动及δ活动。但双侧基本对称。醒后脑电同清醒时.

    2.异常脑电图:目前脑电图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常划为轻,中、重(高)度异常,或依其分布分为弥漫性(普遍性)或局限性异常。 不管任何年龄,出现异常电位(如痫性放电、三相波等)或正常电位分布异常,两侧明显不对称,特别是对外界刺激或睡眠时两侧反应不同,脑波平坦无波等均是公认的异常。以成人为例:(1)轻度异常: ①α波波形欠整、杂乱;频差大于正常(同一导联超过1波/秒,不同导联超过2.5波/秒,双侧对应部位超过o.5波/秒);波幅超过lOO微伏,双侧波幅差大于50%,波幅调节差,基线欠稳。 ②额区或各区β波波幅大,30~50微伏。 ③额、颞区慢波数量超过正常(散在θ波超过15%),波幅达中至高波幅。如果波形、波率、波幅3项中仅l~2项异常且并不突出,可划为边缘(界限)性脑电图。 (2)中度异常 ①脑电以θ节律为主. ②有轻微的局限性异常.③有可疑或少量痫性放电(包括棘波、尖波、棘慢、尖慢、多棘慢波综合及高波幅慢波阵发发放). ④经过度换气诱发出阵发性高波幅慢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