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之分型证治.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70kb)。
一、感冒
⑴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⑵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⑶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⑷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⑸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⑴外感咳嗽
①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
②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③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⑵内伤咳嗽
①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②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③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④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痿
⑴虚热: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
⑵虚寒: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四 肺痈
⑴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⑵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⑶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⑷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五、哮证
⑴发作期
①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②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⑵缓解期
①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②脾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③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六、喘证
⑴实喘
①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②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③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④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⑤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⑵虚喘
①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②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③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
七、肺胀
⑴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
三子养亲汤, 六君子汤
⑵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⑶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⑷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⑸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八、肺痨
⑴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⑵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⑶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⑷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九、痰饮
⑴痰饮
①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②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⑵悬饮
①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②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或控涎丹
③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④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⑶溢饮: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⑷支饮
①寒饮伏肺:温肺化饮--小青龙汤
②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十、自汗、盗汗
⑴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⑵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⑶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⑷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十一:血证
⑴鼻衄
①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②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③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④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⑵齿衄
①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②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
⑶咳血
①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②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③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⑷吐血
①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②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③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⑸便血
①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或槐角丸
⑿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⑹尿血
①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②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③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④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⑺紫斑
①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
②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③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十二、心悸
⑴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加琥珀,磁石,朱砂
⑵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⑶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⑷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⑸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苓桂术甘汤
⑹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十三、胸痹
⑴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⑵痰浊壅塞: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栝萎薤白半夏汤
⑶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栝蒌薤白白酒汤
⑷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
⑸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⑹阳气虚衰: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四、不寐
⑴实证
①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②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
⑵虚证
①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
②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③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
十五、厥证
⑴气厥
①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
②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
⑵血厥
①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
②虚证: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灌服,继用人参养营汤
③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④食厥:和中消导--先用盐汤探吐,再以神术散和保和丸
十六、郁证
⑴实证 ......
一、感冒
⑴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⑵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⑶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⑷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⑸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⑴外感咳嗽
①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
②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③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⑵内伤咳嗽
①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②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③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④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痿
⑴虚热: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
⑵虚寒: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四 肺痈
⑴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⑵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⑶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⑷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五、哮证
⑴发作期
①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②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⑵缓解期
①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②脾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③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六、喘证
⑴实喘
①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②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③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④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⑤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⑵虚喘
①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②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③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
七、肺胀
⑴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
三子养亲汤, 六君子汤
⑵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⑶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⑷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⑸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八、肺痨
⑴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⑵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⑶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⑷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九、痰饮
⑴痰饮
①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②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⑵悬饮
①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②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或控涎丹
③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④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⑶溢饮: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⑷支饮
①寒饮伏肺:温肺化饮--小青龙汤
②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十、自汗、盗汗
⑴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⑵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⑶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⑷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十一:血证
⑴鼻衄
①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②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③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④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⑵齿衄
①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②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
⑶咳血
①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②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③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⑷吐血
①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②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③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⑸便血
①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或槐角丸
⑿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⑹尿血
①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②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③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④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⑺紫斑
①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
②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③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十二、心悸
⑴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加琥珀,磁石,朱砂
⑵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⑶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⑷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⑸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苓桂术甘汤
⑹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十三、胸痹
⑴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⑵痰浊壅塞: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栝萎薤白半夏汤
⑶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栝蒌薤白白酒汤
⑷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
⑸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⑹阳气虚衰: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四、不寐
⑴实证
①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②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
⑵虚证
①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
②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③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
十五、厥证
⑴气厥
①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
②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
⑵血厥
①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
②虚证: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灌服,继用人参养营汤
③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④食厥:和中消导--先用盐汤探吐,再以神术散和保和丸
十六、郁证
⑴实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7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