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更多4 > 正文
编号:11612868
《中国药事管理》第08篇 中国医疗制度改革及对药品市场的影响.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639kb)。

    第八篇 中国医疗制度改革及对药品市场的影响

    第一章 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志立即着手建立职工医疗保障制度。1951年建立劳保医疗制度,面向国有企业正式职工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集体企业参照执行,医疗所需一切费用全部由职工所在企业支付。

    1952年建立公费医疗制度,面向政府机关,人民团体,文化、教育、科研、卫生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大学生,医药费由各级政府财政支付。

    一、 积极作用和对药品市场的影响

    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实施40多年,对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的服务对象主要在城市,从而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药品市场也主要在城市。在1980年至1990年占中人口1/4的城市,占药品销售客的3/4。广大农村由于医药费主要是自费,农村医疗机构少,农村仍然缺医少药。早前1960年代中期,由当时主管药品生产的化工部,会同卫生部、主管药品销售的商业部、供销合作总社联合组织生产下乡成药,全国为26种,加上各省市增加的品种合计70种,对解决农村缺医少药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销售额不大。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公费和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缺乏有效的医药费用制约机制,医药费用增长过快。

    缺乏合理的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机制。

    医疗保障复盖面小,社会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

    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

    第二章 医疗制度改革

    一、"两江"医改试点

    由于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医疗费的过快增长超过国家和企业的承受能力,1994年7月1日起在江苏省镇江市和江西省九江市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并取得初步成效;

    建立起医疗费用筹措新机制,财政、企业、个人共同承担。

    提高职工医疗保障水平。

    抑制了医药费用过快增长。

    推动医疗机构内部的改革。

    二、"医改"扩大到57个城市

    在镇江、九江医改试点基础上,1997年试点扩大到57个城市,包括广州、石家庄等大城市。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扩大试点的基本原则:

    * 为城镇全体劳动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以利于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 基本医疗保障的水平和方式要与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国

    家、单位和职工三方合理负担医疗费用。

    * 公平与效率相结合,职工享受的基本医疗保障待遇要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适当挂钩,以利于

    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 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有利于减速轻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负担,有利于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

    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建立对医患双方的制约机制,促进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

    工作效率,遏制浪费,同时建立健全对医疗机构合理的补偿机制。

    * 推进区域卫生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的社会化,逐步实现卫生资

    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

    * 公费、劳保医疗制度要按照统一制度的政策同步改革,职工医疗基金的筹集方式和基本结构

    要统一,基金使用可以分别管理,独立核算。

    * 实行政事分开。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规章、标准;职工医疗基金的收缴、给会和营运等

    由相对独立的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承担;加强管理与监督,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 对职工医疗基金实行预算内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也不得用平衡财政预算。

    * 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实行属地原则,不论单位和企业的从属关系,均参加所在地医疗保障制度。

    三、 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

    结合医疗制度改革,中国实施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可报销品种目录),是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础上确定。

    1996年4月,中国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公布了《国家基本药物》,并指出该目录指导临床医生使用,合理用药;指导医药生产和销售部门组织生产和供应;指导公费医疗管理部门依据目录制定报销范围。

    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原则是:

    * 临床必需。必须能满足人民医疗卫生保健的需要。在任何时候都应保证所需品种数量的供应。

    * 安全有效。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质量稳定。

    * 价格合理。必须考虑整个疗程的费用,而不是单纯考虑药品的价格。

    * 使用方便。有合适的剂型和适宜的包装,适于在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医疗单位使用,方便

    病患者。同时要适合运输、储存。

    * 中西药并重。中药、西药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共同发展。

    公费报销品种目录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基础上确定,更多考虑价格合理因素。全国制定公费报销品种目录,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区情况调整品种10%以内。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公费报销品种目录或不定期进行调整。

    人均药品销售额城市约为农村的9倍,这与公费报销有最大关系。根据中国的人民收入情况和政府、企业对医药费的承受能力,价格高的品种一般不能进入公费报销品种目录,如某此进口药品、某些中外合资企业产品。有的则是有条件限制,如只许三级医院使用,有的进口品种规定个人承担费用的50%。公费报销品种目录对遏制医药费过快增长和合理用药起了重要作用。能否进入公费报销品种目录对药品的用量有较大影响,因而对药品生产供应影响较大。

    四、 "控制总量、结构调整"

    各地医疗制度改革采取其他一些不同的办法,如北京市西城区等自1994年起实施"大病统筹医疗",参加者每年交1000元(后改为2000元),对大病患者可报销医药费,其他有些城市也实行。

    上海市于1995年7月1日起实施"控制总量、结构调敕"的改革,对每一个医疗单位控制医药费总量,比上年同期实际数增长若干个百分点,超过者超过部份收入没收,并处以5倍罚款;结构高速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提高医疗服务费在医药费中的比重,适当降低药品所占比重;二是用药结构调整,提倡合理用药,节约医药费。这种改革比较成功,其后北京市、广东省也试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改革对药品供应也产生较大影响,医药费增长幅度减慢,价高药品受到一定限制,一般治疗药品用量增加。

    五、 医改试点促使零售药品增加

    中国较长时期实施计划经济,生产的药品由医药商业部门收购,其中95%供医院,零售只占5%。由于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从医院取药可以报销,因而零售药品比重一直比较小。在医改中,由于医药费增长过快,一些单位采取将医药费的一部分给个人,节约归已,超过时经批准报销一部分,并按职务、工龄等因素对超过部分个人承担一定百分比。同时自我药疗意识也在加强,患者为了节约费用,节省去医院的时间,对感冒等一般疾病就到药房购药,近年零售药品占药品销售额的15%左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263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