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以神.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0kb)。
望诊以神、色讲的比较多,这就很难把握了。色,我们都是黄种人,脸色差不太多,在脸上不大好找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京剧上有,临床上很少。我在临床上有自己的一些体会,我把它提出来,大家共同交流。可能有许多勉强的地方,希望大家不要客气,共同讨论。
望诊在四诊中排第一,很多人讲望诊是最神的。我认为望诊不是最神的,而是最方便的。走在大街山人家不会让你摸摸脉、看看舌头,看看脸总不犯法吧。最早我对望诊有兴趣还是受祝大夫影响,他对耳诊研究很有心得。以前我们俩坐公交车时,经常目不转睛地盯着别人的耳朵看,看的多了,自己的东西也就多了。
我今天主要讲临床上的一些体会。第一部分是望诊中的多信息论。有人望诊望手、望眼睛、望耳朵......都有,生物全息学说说明,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去观察。既然有那么多机会,脸上首先有七窍,有颜面、有脸形、有头发,还有胖瘦,有很多供我们看的。所以我们切不可以在学习望诊时只在一方面下功夫,而应学习多方面。
我认为望诊的望是观察而不是简单的看。不但有观,还要有察。我学习中医以来至今,最喜欢的是张仲景的序言。我对望诊有兴趣亦始于此。连张仲景那么高明的人也佩服扁鹊的望诊,后来他也有许多神奇的望诊的故事,我小时就受此影响。我就想何时我也能"见垣一方人"。从医至今近三十年,我有一种体会:只要掌握了方法,这些并不难。难的是你不要抱着这么个想法:我看鼻子最好,我看眼睛最好......祝大夫有一句话:望诊再准,也只有70%的准确率。我若有三个方法诊一个胃病,我在三个地方看出来了,准确率是不是到80%了?若有五个方法,是不是到90%了?临床上我不但望多处,还把望、闻、问、切有机结合进去,准确率就高的多了。
一.望诊中的多信息论:
望诊一定要从多方面获得信息,才能准确。第一点我总结出两句话:"从有意处落目,从无意处发现。"何谓有意?别人找你看病,你还漫不经心吗?我说"有意"首先是病人来了我要专注于他,我要聚精会神的,但绝不是死盯着他不放。曾经有这样的情况:病人来了旁边的学生死盯着人家看,别说是女的,男的也让你给看脸红了,就把某些方面掩盖了,我们还怎么看呢?
所以,我眼的余光特管用,最会偷看人!这偷看还得有技巧,不能让别人认为你贼眉鼠眼的,得让别人感觉你很亲切,很关心别人。病人有一个优点,你马上就点出来,气氛一下子就缓解了许多。我看病时,若细看病人眼上长的痣,就会对他说:"你眼睛长得真好。"病人就会喜笑颜开,他的面部就放松了。
在专注时一定要用活法。我看眼睛大多与舌同时看。在看一次病时,我通常会看病人四五次舌头,实际我在看一次舌时就偷看一次脸,真的很重要,在看舌时他不戒备你。
后来我发觉舌头看三遍后结果不一样。我看病很重视津液。一个人刚进门还没说话,一伸舌头津液是很好的。如果说半天话后再伸舌津液不少仍然很润的话,这人的病就不要紧,治疗起来容易得多;如果说十分钟话后与初时舌象不同,治疗时要考虑津液的问题,津液供不上了,这人可能出现急躁、易怒。治疗时我就要加重一些气阴方面的药,或加一些升腾方面的药。
"关注"还有另一个含义,就是不停的去看,并把看放在语言交流之中,要尽快地让病人放松下来配合你。比如说站在这里讲课,我就有点紧张,表情就很不自然。我不随意,你就看不到真正的我。看病时也是这样,很多病人一坐下来手心就冒汗,其实他手心并不是真的出汗,等他坐了十分钟后再去摸他的手就不一样了。这时候才对他的诊断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所谓在"无意中发现",是指在自然中发现。我有这么一个信念:希望在两分钟内与病人打开隔阂,进入默契阶段。这很重要。所谓默契,绝不是病人跟你默契,而是你跟病人默契。
望诊与悟道
病人刚进来,你有意地观察他,他却什么都不知道还跟你说个不停呢。
第二个阶段是进入诊病状态,病人有不同的心态,他们跟你配合的程度就不一样。这时我就要采取一些方法。我认为对疾病最了解的是病人而不是医生。你得先知道病人来求诊的目的是什么。作为医生来说,病人要解决的是他的所求,不是说你认为他有什么病应该从哪里治。
第三个阶段是出神入化阶段。这个"神"是病人出来,"入化"是医生入进去。你要把病人的表现迅速转化为你所掌握的信息,然后在他身上得到反馈。病人说腰疼,你就说好我给你治腰疼。病人肯定不干,他要求你说明腰痛是怎么回事。如果你脑子根本没有去想,这就麻烦了。病人来看腰痛,我可能在望诊中先看他肾的部位--肾的部位在两颐(即耳前),如果没有问题我就看另一个部位--目外眦下方也属肾。这一点是怎么得出来的我后面会说明。
所以要病人配合,不知不觉就进入医生所设的圈套之中。这圈套不是要去坑害病人,而是让病人把他身体上的不适纳入你的视线和诊疗中来。举个例子:如果有一病人眼窝深陷,我一般认为眼窝深陷是胃气虚,这时候我就迅速地看鼻翼颜色的变化,这两部分都是胃气的体现,同时看舌有没有胃气,我还看耳朵上的胃区。若病人只是眼窝深陷,在别的部位都找不到支持胃不好的证据 ......
望诊以神、色讲的比较多,这就很难把握了。色,我们都是黄种人,脸色差不太多,在脸上不大好找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京剧上有,临床上很少。我在临床上有自己的一些体会,我把它提出来,大家共同交流。可能有许多勉强的地方,希望大家不要客气,共同讨论。
望诊在四诊中排第一,很多人讲望诊是最神的。我认为望诊不是最神的,而是最方便的。走在大街山人家不会让你摸摸脉、看看舌头,看看脸总不犯法吧。最早我对望诊有兴趣还是受祝大夫影响,他对耳诊研究很有心得。以前我们俩坐公交车时,经常目不转睛地盯着别人的耳朵看,看的多了,自己的东西也就多了。
我今天主要讲临床上的一些体会。第一部分是望诊中的多信息论。有人望诊望手、望眼睛、望耳朵......都有,生物全息学说说明,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去观察。既然有那么多机会,脸上首先有七窍,有颜面、有脸形、有头发,还有胖瘦,有很多供我们看的。所以我们切不可以在学习望诊时只在一方面下功夫,而应学习多方面。
我认为望诊的望是观察而不是简单的看。不但有观,还要有察。我学习中医以来至今,最喜欢的是张仲景的序言。我对望诊有兴趣亦始于此。连张仲景那么高明的人也佩服扁鹊的望诊,后来他也有许多神奇的望诊的故事,我小时就受此影响。我就想何时我也能"见垣一方人"。从医至今近三十年,我有一种体会:只要掌握了方法,这些并不难。难的是你不要抱着这么个想法:我看鼻子最好,我看眼睛最好......祝大夫有一句话:望诊再准,也只有70%的准确率。我若有三个方法诊一个胃病,我在三个地方看出来了,准确率是不是到80%了?若有五个方法,是不是到90%了?临床上我不但望多处,还把望、闻、问、切有机结合进去,准确率就高的多了。
一.望诊中的多信息论:
望诊一定要从多方面获得信息,才能准确。第一点我总结出两句话:"从有意处落目,从无意处发现。"何谓有意?别人找你看病,你还漫不经心吗?我说"有意"首先是病人来了我要专注于他,我要聚精会神的,但绝不是死盯着他不放。曾经有这样的情况:病人来了旁边的学生死盯着人家看,别说是女的,男的也让你给看脸红了,就把某些方面掩盖了,我们还怎么看呢?
所以,我眼的余光特管用,最会偷看人!这偷看还得有技巧,不能让别人认为你贼眉鼠眼的,得让别人感觉你很亲切,很关心别人。病人有一个优点,你马上就点出来,气氛一下子就缓解了许多。我看病时,若细看病人眼上长的痣,就会对他说:"你眼睛长得真好。"病人就会喜笑颜开,他的面部就放松了。
在专注时一定要用活法。我看眼睛大多与舌同时看。在看一次病时,我通常会看病人四五次舌头,实际我在看一次舌时就偷看一次脸,真的很重要,在看舌时他不戒备你。
后来我发觉舌头看三遍后结果不一样。我看病很重视津液。一个人刚进门还没说话,一伸舌头津液是很好的。如果说半天话后再伸舌津液不少仍然很润的话,这人的病就不要紧,治疗起来容易得多;如果说十分钟话后与初时舌象不同,治疗时要考虑津液的问题,津液供不上了,这人可能出现急躁、易怒。治疗时我就要加重一些气阴方面的药,或加一些升腾方面的药。
"关注"还有另一个含义,就是不停的去看,并把看放在语言交流之中,要尽快地让病人放松下来配合你。比如说站在这里讲课,我就有点紧张,表情就很不自然。我不随意,你就看不到真正的我。看病时也是这样,很多病人一坐下来手心就冒汗,其实他手心并不是真的出汗,等他坐了十分钟后再去摸他的手就不一样了。这时候才对他的诊断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所谓在"无意中发现",是指在自然中发现。我有这么一个信念:希望在两分钟内与病人打开隔阂,进入默契阶段。这很重要。所谓默契,绝不是病人跟你默契,而是你跟病人默契。
望诊与悟道
病人刚进来,你有意地观察他,他却什么都不知道还跟你说个不停呢。
第二个阶段是进入诊病状态,病人有不同的心态,他们跟你配合的程度就不一样。这时我就要采取一些方法。我认为对疾病最了解的是病人而不是医生。你得先知道病人来求诊的目的是什么。作为医生来说,病人要解决的是他的所求,不是说你认为他有什么病应该从哪里治。
第三个阶段是出神入化阶段。这个"神"是病人出来,"入化"是医生入进去。你要把病人的表现迅速转化为你所掌握的信息,然后在他身上得到反馈。病人说腰疼,你就说好我给你治腰疼。病人肯定不干,他要求你说明腰痛是怎么回事。如果你脑子根本没有去想,这就麻烦了。病人来看腰痛,我可能在望诊中先看他肾的部位--肾的部位在两颐(即耳前),如果没有问题我就看另一个部位--目外眦下方也属肾。这一点是怎么得出来的我后面会说明。
所以要病人配合,不知不觉就进入医生所设的圈套之中。这圈套不是要去坑害病人,而是让病人把他身体上的不适纳入你的视线和诊疗中来。举个例子:如果有一病人眼窝深陷,我一般认为眼窝深陷是胃气虚,这时候我就迅速地看鼻翼颜色的变化,这两部分都是胃气的体现,同时看舌有没有胃气,我还看耳朵上的胃区。若病人只是眼窝深陷,在别的部位都找不到支持胃不好的证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