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09 > 正文
编号:11613511
穴位注射的机理与其在皮肤科.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84kb)。

    穴位注射的机理与其在

    皮肤科临床应用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

    穴位注射疗法的定义

    又称水针疗法,是在穴位或相应部位进行药物注射,将针刺、药理、穴位特性综合运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历史回顾

    ? 穴位注射大约产生于50年代, 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腧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不同于西医的静脉和肌肉注射给药途径,而是通过中医的经穴体系注射给药,可使药物的作用明显增强,提示穴注的药效是针、药、穴三者的协调作用。由于它简单易行、见效迅速、有效率高,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种疾病中。

    中医学经络的作用

    ? 1. 联系内外,网络全身

    ? 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节、皮肉筋骨等器官和组织,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互相联系,使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要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来实现。

    ? 经络系统以头身的四海为总纲,以十二经脉为主体,分散为三百六十五络遍布于全身,纵横交错、出表入里、通达上下,将人体各部位紧密地联系起来。

    中医学经络的作用

    ? 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 经络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起着运行气血、协调全身阴阳的作用。《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 经脉运行血气首先依靠宗气,其次为出自"脐下、肾间"的原气。此外,营气运行于经脉之中,濡养全身,并变化为血液;卫气则散布到经脉之外,保卫全身,抵抗病邪的侵犯,并有调节体温、管理汗液分泌、充实皮肤和温煦肌肉等功能。

    ? 经脉运行气血,"内溉脏腑,外濡腠理",不仅使体内的脏腑和体表的五官七窍、皮肉筋骨息息相通,而且,人体的内外、上下、左右、前后、脏腑、表里之间,由于经脉的联系得以保持相对的平衡,协调一致。

    中医学经络的作用

    ? 3.抗御病邪,反应症候

    ? 一般来说,经络气血阻滞而不通畅,就会造成有关部位的疼痛或肿胀;气血郁积而化热,则出现红、肿、热、痛,这些都属经络的实证。

    ? 如果气血运行不足,就会出现病变部位麻木不仁、肌肤萎软及功能减退等,这些都属经络的虚证。

    ? 如果经络的阳气(包括卫气、原气)不足,就会出现局部发凉或全身怕冷等症状,此即"阳虚则寒";经络的阴气(包括营气、血液)不足而阳气亢盛,则会出现五心烦热(阴虚内热)或全身发热等症状,这就是"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

    中医学经络的作用

    ?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 经络系统在防治疾病时,起着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作用。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方法就是通过体表的腧穴接受刺激,传导感应,激发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虚实的功能。

    ? 运用针灸等治法要讲究"调气",针刺中的"得气"现象和"行气"现象即是经络传导感应的表现。

    ? 经络调整虚实的功能以它正常情况下协调阴阳的功能为基础,针灸等治法就是通过适当的穴位和运用适量的刺激方法激发经络本身的功能,能使"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经络的实质与原理

    ? 数十年来作了大量经络本质的研究工作,但在经穴处至今没有明确找到能阐明经络本质的任何特异组织,这些研究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

    ? 用现代物理学技术"沿经络走向"从光学、热学(红外)电学(阻抗)、磁学、声学以及(同位素示踪)等方面探测经络和穴位的物理表征,这些研究结果都不同程度地证实了经络系统的存在,如电学特性检测显示经络循行线与经穴表面有别于周围表面组织,呈低阻抗特性;超声检测显示"超低频振动波"具有沿经络循行线传导的特性;热学检测显示针刺穴位(气)后红外热象图呈现沿经络线方向增温等, 但均未能触及经络的本质!

    经络的实质与原理

    ? 一般人均很自然地把经络与神经系统相关联 ,但在解剖学上未能得到充分支持。"循经感传"速度比神经传导要慢很多。--长期在组织解剖学层面上寻找经络物质基础的工作都以失败告终!

    ? 许多学者转入到生化方面的研究.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p物质,细胞外基质,钙离子富集等。

    ? 有人试用细胞信号转导的理论揭析经络本质

    ? --提出了各种假说

    经络的实质与原理

    ? 经络本质的研究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经络可能是存在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之外的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它与上述系统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

    ? 对经络本质的研究是我国有可能站在国际科学前沿的一项重大课题,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经络本质的研究方面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无突破性进展,人类迄今对经络的认识还远远落后于临床实践。

    穴位注射的基本机理

    ? 1.针刺作用:改善循环,调节神经体液及免疫功能、具有明显镇痛效应。

    2.穴位作用,具有穴位本身的局部调节、全身调节和特异性作用。

    3.药理作用:具有该用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如抗生素的抗菌消炎、血管活性药物的舒张或收缩血管、神经营养药对神经损伤的营养修复作用等。

    穴位注射的基本机理

    ? 1.针刺作用:针刺的治疗作用是复杂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镇痛、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整和增强机体的防御免疫。

    ? (1)镇痛作用

    针刺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已为国内外医学界所公认。目前,医学界将镇痛方法分为3大类,即药物镇痛、脑内刺激镇痛和针刺镇痛。3类镇痛方法均可激活内源性镇痛物质。针刺镇痛则以其安全简便,不会破坏机体的组织,也不致引起机体其他功能的紊乱而受到医学界的重视。针刺麻醉就是在针刺具有良好镇痛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穴位注射的基本机理

    ? 1.针刺作用:

    (2)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整

    ? 针刺能改善冠状动脉循环;针刺对血压的影响具有双向调整作用;针刺可使迷走神经的紧张度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解除支气管痉挛;针刺对胃的运动、胃液的分泌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故可治疗多种胃部疾病;针刺对血液的各种有形成分、化学成分、血液酶系和各种电解质等,有使之趋向生理平衡的作用等等。

    穴位注射的基本机理

    ? 1.针刺作用:

    ? (3)防御免疫作用

    针刺通过调整机体各系统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既能治疗疾病,又可预防疾病。

    ? 针刺抗炎退热作用明显,可治疗多种急慢性炎症。针刺对发热者有明显的降温作用,这都是通过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实现的临床和实验观察。

    ? 针刺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或调整作用。

    穴位注射的基本机理

    ? 2.穴位作用:包括三个方面

    ? ①局部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比如止痛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8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