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代谢&生命 > 体温 > 正文
编号:11614800
体温监测.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94kb)。

    体 温 监 测

    BT测定对疾病诊、转归、治有

    指导。危重病病因复杂,病重,BT

    变明显,甚危生命。因此,加强监

    测,据情况取有效防治措施,保安

    全。

    第一节 体温监测

    的方法

    一、测温方法

    (一)玻璃内汞温度计

    最常用。缺点:准确性差,易碎,测费时,不易读。人工低温,受标

    宽限,需加长、标度加宽才能用。

    (二)电子温度计

    优点:测精确灵敏、数字显及远

    距测。于手术和危重病BT监。分为

    热敏电阻和温差电偶温度计。探头

    不同,外形可选,复用到一次性,免交叉感染。

    1.热敏电阻温度计

    利金属或半导体电阻随T变制。

    合金制半导体热敏电阻,T升电阻

    降。铂电阻使测温准确性提高。

    2.温差电偶温度计

    利温差电现象测。温差电偶为两

    种不同金属的电路,一头接待测温

    ,另一端接固定温。一定范围内,温差电偶内产生电动势和两接点间

    温差呈正比,经校准换算,示BT。

    二、测温部位

    测温部分中心和体表两部,内部

    温称中心温,血循环丰富,环境影

    响小,测温准确可靠,为真实BT。

    体表各部温差大,取平均值有临床

    意义。

    (-)口腔温度

    置舌下测,一般病人用。如张口

    呼吸,饮食可致误差。麻醉和昏迷

    病人及不合作者不适用。

    (二)腋窝温度

    上臂紧贴胸壁成人工体腔,探头

    置腋A部,温度近中心温。腋温比口

    温低0.3-0.5℃,腋温+0.55℃相当

    于直肠温。腋窝测温方便、无不适,较稳定,是BT监常用部。

    (三)直肠温度

    肛温,置肛门深部,小儿插2-3

    cm,成人6-10cm。缺点:BT变迅速

    时,反应慢,尤CPB降温和复温时,存滞后现象,应予重视。

    (四)鼻咽温度和深部鼻腔温度

    于鼻咽或鼻腔顶,反映脑温。此

    温随血温变迅速,测体内温常用部。

    缺点:呼吸影响,操作轻,防鼻衄。

    出血倾向及已肝素化不宜用。

    (五)食管温度

    置食管上段,受呼吸道影响;置

    食管下1/3,近心房,测温与血温

    近。对血温变反应速,是测中心温

    好方法。对体表和中心温差大或停

    CPB后续降判断有意义。

    (六)鼓膜温度

    血供丰富,下丘脑近。与脑温相

    关好,测中心温最准部。置鼓膜和

    堵外耳道除大气影响。柔韧性好探

    头,免外耳道和鼓膜伤。

    (七)其他部位测温

    皮温差大,测>10点均值。4点法

    ,皮温=0.3(胸部温+上臂温)+0.2

    (大腿温+小腿温)。皮温映外周灌

    注。血管缩,CO↓→BT↓;灌注好,BT↑。肌温测三角肌,MH时,肌温,有诊价值。

    第二节 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

    重要生命体征。脑皮质和下丘脑

    调节中枢,经N、体液调产热散热,维BT恒定。危重病人除疾病表现外,BT紊乱,BT过高或过低。

    一、体温升高

    正常37土0.4℃。>正常,BT↑。

    (-)升高分级

    1.低热 37.5-38℃

    2.中等度热 38.1-39℃

    3.高热 39.1-41℃

    4.超高热 41℃以上

    (二)体温升高的原因

    1.感染 病原体(细菌、病毒

    等)→传染病和感染→发热,代产

    物或毒素→单-巨系→致热原→发

    热。危重病人免疫低,抗生素→菌

    群失调,有创监和体腔引流→继发

    感染。升高病因,感染占大多数。

    2.非感染疾病危重病人起因:

    (1)无菌坏死物吸收:①(机械)组

    织损害(烧伤等);②血栓→内脏

    或肢坏死;③组织与C破坏(如肿

    瘤)。

    (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

    (3)内分泌或代谢失常(甲亢)

    (4)调节中枢障碍(如中暑等)。

    (5)环境T及湿度太高,盖物太多

    影响散热。长时吸加温气等。

    (6)恶性高热。

    (三)体温升高热型

    1.稽留热 持39-40℃,达数d或

    数w,24h波动<1℃。见大叶肺炎等。

    2.弛张热 高热24h波动达2℃,下限仍高正常。见败血症等。

    3.间歇热 突升39℃上,常寒战,数h后正常。间歇数h或1至数d,复

    发。见疟疾等。

    4.波状热 数d内升至高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49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