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2 > 正文
编号:11614332
抗结核病新药的进展.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96kb)。

    抗结核病新药的进展

    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全球结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近10多年来耐药结核病的增加,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增多,给结核病控制造成了很大影响。为更好的控制结核病,一些新

    的抗结核的新药被研制和开发,现将近年来的一些抗结核新药作简单介绍。

    一、氟喹诺酮类药物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其主要作用于细菌DNA复制过程中的DNA旋转酶(gyrase),干扰细菌DNA的合成,导致DNA降解及细菌死亡。由于结核分支杆菌对氟喹诺酮产生自发突变率低(1/106~107),与其他抗结核

    药之间无交叉耐药,目前这类药已成为耐药结核病的主要选择对象。这类药物胃肠道易吸收,消除半衰期较长,组织穿透性好,分布容积大,毒副作用较小,适合于长程给药。

    研究的较多的主要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氟沙星、司巴沙星、莫西沙星等。)

    近几年来,继三代喹诺酮类药之后,又开发出数十种第四代药物,如曲伐沙星,格帕沙星,克林沙星,莫西沙星等,其中莫西沙星有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已受到大家的瞩目。

    二、利福霉素类

    1.利福喷丁(rifapentin,RPE,RPT)

    RPT为我国自行研制、最先投产、最先试用、最早总结推广,疗效与RFP相比拟的长效利福霉素。其在试管中的抗菌活力比RFP高2~10倍,口服吸收良好,4h即达血浓度高峰。可分布到全身组织中,以肝脏为最高,其次为肾、脾、肺及心

    脏,在脑组织中也有分布。蛋白结合率可达98%~99%,组织停留时间长,半衰期较RFP延长4~5倍。本品有粗细二种结晶,细结晶型吸收快,生物利用好,临床多采用细结晶型。

    RFT是一种高效、长效抗结核药物。每周1~2次服药5O0mg

    ~60Omg。

    国外动物实验证明,每两周1次用药的疗效与每周1次相似,近年来我国进行了二周1次的临床研究,已得到证实。国外强调脂肪餐,例如早晨食用2个油煎荷包蛋后服用,有利于吸收。

    对HIV感染者,用本品1周1次,给药6个月,可作为对结核病的化学预防用。

    2.利福布丁(rifabutin,RFB,RBU)

    血清半衰期为16h,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仅为RFP的25%,在人体组织中分布良好,肺组织浓度比血浆浓度高5~10倍。 临床上已将RBU试用于不同类型的结核病人。

    三、氨基糖苷类

    1.丁氨卡那霉素(阿米卡星,amikacin,AMK) 国内常用的二线药为卡那霉素(KM),主要用于复治结核病,如果耐KM或用KM无效,则用AMK,AMK是MDR一TB方案申有效的常用药物之一。美国胸科协会介绍的

    肌注和静脉滴注的剂量均为l5mg/kg,并将AMK列人治疗MDR一TB的主要药物中。

    2.异帕米星(isepamicin,ISM) ISM与AMK同属第三代氨基糖背类,其化学结构是轻氨丙酌庆大霉素B,实际上它是庆大霉素B和卡那霉素A的结合物。本品的抗结核活性不如AMK,但对部分耐AMK菌株有效,因此对耐SM、KM、AMK的病例可以应用ISM。本药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成人250~40Omg,l/日,肌肉或静脉注射,不良反应与AMK相似。

    3.巴龙霉素(paromomyein,PRM) 本品抗菌谱与新霉素相似,同属于新霉素的氨基糖苷类。本品为口服药,临床应用不多,但有研究认为它具抗结核作用。Kanyok等作了体内、外实验表明PRM对MDR一TB有效,但对SM、KM有交叉耐药。

    四、吩嗪类

    这是一类用于麻风病的药物,近年来也试用于耐药结核病,其中以氯苯吩嗪的研究最多。

    氯苯吩嗪(氯法齐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9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