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诊治进展.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76kb)。
尿路感染的诊治进展
张虹
山东省立医院肾内科
尿路感染的定义
* 大量致病微生物在尿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
特征:病原微生物:细菌、结核杆菌、真 菌 真 滴虫、支原体、病毒等。
炎性细胞
不典型表现:尿液无菌
无症状
几个重要概念-1
* 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
* 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
* 复杂性尿路感染:有尿路梗阻,尿路不 畅,畸形,结石,膀胱输尿管 返流等复杂因素。
* 非复杂性尿感:无尿路功能上或解剖上的异常。
几个重要概念-2
* 有症状的尿感:发热、尿急、尿频、尿痛。
* 无症状性细菌尿:症状轻微,甚至WBC也不高,但培养2次可得到一致的细菌,且细菌量足够大。
* 复发尿感:停药1月内,同一致病菌再次感染。治疗失败。
* 重新感染:治愈后,第二次又获得另一菌株感染。尿路防御功能差。
病因和发病机制-1
致病菌:
* 常见菌:乳酸杆菌、α-溶血性链球菌和厌氧菌多为污染所致。
* 常见致病菌:最常见是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最常见,占尿感的70%以上。其它依次是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产气杆菌、沙雷杆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其共同特性"易于在尿液中生长繁殖"。
* 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常为一种,极少二种以上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 罕见,偶见于复杂性尿感
经验判断
* 大肠埃希杆菌:90%的院外感染、50%的院内感染。
* 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粪链球菌、葡萄球菌:50%的院内感染。
* 腐生葡萄球菌:10%青年女性性交中获得尿感
* β链球菌:新生儿的感染
* 金色葡萄球菌:血源性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
* 绿脓杆菌:尿路器械检查后
* 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尿路结石。
病因和发病机制-1
感染途径:
* 上行感染:尿道口细菌 尿道 膀胱 输尿管 肾脏。 以大肠杆菌最常见。
* 血行感染:细菌从体内的感染灶侵入血流,到达肾脏及其他尿路引起感染。多为金葡菌败血症。
* 淋巴途径感染:当盆腔器官炎症、阑尾炎、结肠炎时,细菌可通过淋巴管进入肾脏。
* 直接感染:外伤或肾脏器官发生炎症时
病因和发病机制-2
机体抗病能力:
尿路通畅时
1 、尿液冲洗作用。
2 、前列腺液杀菌作用。
3 、尿道粘膜分泌物IgA 、IgG 、 有机酸及通过吞噬细胞的作用来杀菌。
4、尿液不利于细菌生长:尿液酸碱度、渗透压、高浓度尿素及有机酸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3
易感因素:
* 尿路梗阻:结石、肿瘤、狭窄、畸形或神经性,尿流不畅,为最主要因素。
* 尿路畸形和结构异常:肾发育不良、膀胱输尿管返流。
* 器械使用和妊娠:
* 机体抵抗力降低:长期慢性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 尿道内及尿道口周围炎症病灶
* 遗传因素:尿路粘膜局部防御能力缺陷。
病因和发病机制-4
细菌的致病力
* 特殊的血清型:如大肠杆菌O 、K 、H
* 对尿路上皮的吸附能力:具有特殊的菌毛,如P 菌毛。
* 能产生溶血素等毒素,以及对人类血清的杀菌能力有抵抗性。
流行病学
* 育龄已婚女性最多见
* 未婚女性2%
* 已婚女性5%
* 孕妇7%
* 青年男性极少(<50岁)
* 老年女性、男性10%
* 近年发病率升高
青年人性病
耐药菌株增加
病理解剖
* 急性膀胱炎: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并可出现粘膜溃疡。
* 急性肾盂肾炎:可为单侧或双侧,肾间质及肾盂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肾小球正常。
膀胱炎
* 占尿路感染的60%
* 尿路局部表现,无全身感染症状。
* 常有白细胞尿,30%有血尿。
* 大肠杆菌占75%,葡萄球菌占15%
急性肾盂肾炎
- 全身感染性症状
- 尿路刺激症状
- 腰痛、肋脊角压痛、肾区叩痛。
- 白细胞尿或脓细胞尿、尿白细胞管型
- 血WBC升高,血培养可阳性
- 一般无高血压、氮质血症,可有一过性小管功能减退。
- 试验性治疗,短疗程抗生素效差或复发者。
- 致病菌为少见病菌(变形、绿脓)和复杂性尿感应多考虑肾盂肾炎的可能
无症状细菌尿
* 隐匿性尿感,有菌尿而无尿感症状
* 老年人、孕妇、慢性病人易发生
慢性肾盂肾炎
* 肾盂肾炎病程>半年,多次发作或迁延不愈,伴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
1)IVP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
2)肾外形凹凸不平,两肾大小不一。
3)肾小管功能持续性损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
(一)尿常规:尿沉渣白细胞≥5个/HP。
(二)尿细菌学检查:
1、尿培养临床意义:
(1)细菌尿:≥105/ml
(2)可疑阳性:104~105/ml
(3)污染:<104/ml
2、2次中段尿培养均为105/ml,且为同一菌种,虽无感染症状,亦诊为尿感。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2
3、尿涂片镜检细菌:未经沉淀中段尿-滴,油镜找细菌,平均每个视野≥1个细菌,即为有意义的细菌尿。
4、细菌等检查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假阳性见于:
①中段尿收集不合标准,白带污染。
②室温放置超过1小时。
③技术错误。
假阴性见于:
①7天内用过抗菌素。
②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不足6小时。
③尿标本内混有消毒药。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3
(三)其它实验检查:急性肾盂炎血WBC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四)影像学检查:
1、B超:可确定有无梗阻、结石。
2、IVP:适应症:
* 复发的尿感。
* 复杂性尿感。
* 疑为肾盂肾炎。
* 感染持续存在。
* 小儿反复尿感,* 男性首次尿感亦应作IVP。
诊断:有真性细菌尿者均可诊断为尿感。
* 真性细菌尿:
①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
尿路感染的诊治进展
张虹
山东省立医院肾内科
尿路感染的定义
* 大量致病微生物在尿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
特征:病原微生物:细菌、结核杆菌、真 菌 真 滴虫、支原体、病毒等。
炎性细胞
不典型表现:尿液无菌
无症状
几个重要概念-1
* 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
* 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
* 复杂性尿路感染:有尿路梗阻,尿路不 畅,畸形,结石,膀胱输尿管 返流等复杂因素。
* 非复杂性尿感:无尿路功能上或解剖上的异常。
几个重要概念-2
* 有症状的尿感:发热、尿急、尿频、尿痛。
* 无症状性细菌尿:症状轻微,甚至WBC也不高,但培养2次可得到一致的细菌,且细菌量足够大。
* 复发尿感:停药1月内,同一致病菌再次感染。治疗失败。
* 重新感染:治愈后,第二次又获得另一菌株感染。尿路防御功能差。
病因和发病机制-1
致病菌:
* 常见菌:乳酸杆菌、α-溶血性链球菌和厌氧菌多为污染所致。
* 常见致病菌:最常见是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最常见,占尿感的70%以上。其它依次是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产气杆菌、沙雷杆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其共同特性"易于在尿液中生长繁殖"。
* 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常为一种,极少二种以上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 罕见,偶见于复杂性尿感
经验判断
* 大肠埃希杆菌:90%的院外感染、50%的院内感染。
* 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粪链球菌、葡萄球菌:50%的院内感染。
* 腐生葡萄球菌:10%青年女性性交中获得尿感
* β链球菌:新生儿的感染
* 金色葡萄球菌:血源性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
* 绿脓杆菌:尿路器械检查后
* 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尿路结石。
病因和发病机制-1
感染途径:
* 上行感染:尿道口细菌 尿道 膀胱 输尿管 肾脏。 以大肠杆菌最常见。
* 血行感染:细菌从体内的感染灶侵入血流,到达肾脏及其他尿路引起感染。多为金葡菌败血症。
* 淋巴途径感染:当盆腔器官炎症、阑尾炎、结肠炎时,细菌可通过淋巴管进入肾脏。
* 直接感染:外伤或肾脏器官发生炎症时
病因和发病机制-2
机体抗病能力:
尿路通畅时
1 、尿液冲洗作用。
2 、前列腺液杀菌作用。
3 、尿道粘膜分泌物IgA 、IgG 、 有机酸及通过吞噬细胞的作用来杀菌。
4、尿液不利于细菌生长:尿液酸碱度、渗透压、高浓度尿素及有机酸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3
易感因素:
* 尿路梗阻:结石、肿瘤、狭窄、畸形或神经性,尿流不畅,为最主要因素。
* 尿路畸形和结构异常:肾发育不良、膀胱输尿管返流。
* 器械使用和妊娠:
* 机体抵抗力降低:长期慢性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 尿道内及尿道口周围炎症病灶
* 遗传因素:尿路粘膜局部防御能力缺陷。
病因和发病机制-4
细菌的致病力
* 特殊的血清型:如大肠杆菌O 、K 、H
* 对尿路上皮的吸附能力:具有特殊的菌毛,如P 菌毛。
* 能产生溶血素等毒素,以及对人类血清的杀菌能力有抵抗性。
流行病学
* 育龄已婚女性最多见
* 未婚女性2%
* 已婚女性5%
* 孕妇7%
* 青年男性极少(<50岁)
* 老年女性、男性10%
* 近年发病率升高
青年人性病
耐药菌株增加
病理解剖
* 急性膀胱炎: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并可出现粘膜溃疡。
* 急性肾盂肾炎:可为单侧或双侧,肾间质及肾盂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肾小球正常。
膀胱炎
* 占尿路感染的60%
* 尿路局部表现,无全身感染症状。
* 常有白细胞尿,30%有血尿。
* 大肠杆菌占75%,葡萄球菌占15%
急性肾盂肾炎
- 全身感染性症状
- 尿路刺激症状
- 腰痛、肋脊角压痛、肾区叩痛。
- 白细胞尿或脓细胞尿、尿白细胞管型
- 血WBC升高,血培养可阳性
- 一般无高血压、氮质血症,可有一过性小管功能减退。
- 试验性治疗,短疗程抗生素效差或复发者。
- 致病菌为少见病菌(变形、绿脓)和复杂性尿感应多考虑肾盂肾炎的可能
无症状细菌尿
* 隐匿性尿感,有菌尿而无尿感症状
* 老年人、孕妇、慢性病人易发生
慢性肾盂肾炎
* 肾盂肾炎病程>半年,多次发作或迁延不愈,伴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
1)IVP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
2)肾外形凹凸不平,两肾大小不一。
3)肾小管功能持续性损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
(一)尿常规:尿沉渣白细胞≥5个/HP。
(二)尿细菌学检查:
1、尿培养临床意义:
(1)细菌尿:≥105/ml
(2)可疑阳性:104~105/ml
(3)污染:<104/ml
2、2次中段尿培养均为105/ml,且为同一菌种,虽无感染症状,亦诊为尿感。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2
3、尿涂片镜检细菌:未经沉淀中段尿-滴,油镜找细菌,平均每个视野≥1个细菌,即为有意义的细菌尿。
4、细菌等检查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假阳性见于:
①中段尿收集不合标准,白带污染。
②室温放置超过1小时。
③技术错误。
假阴性见于:
①7天内用过抗菌素。
②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不足6小时。
③尿标本内混有消毒药。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3
(三)其它实验检查:急性肾盂炎血WBC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四)影像学检查:
1、B超:可确定有无梗阻、结石。
2、IVP:适应症:
* 复发的尿感。
* 复杂性尿感。
* 疑为肾盂肾炎。
* 感染持续存在。
* 小儿反复尿感,* 男性首次尿感亦应作IVP。
诊断:有真性细菌尿者均可诊断为尿感。
* 真性细菌尿:
①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7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