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2 > 正文
编号:11614345
抗生素.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76kb)。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

    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

    分类:

    1、青霉素类

    2、头孢菌素类

    3、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

    基本结构:

    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和侧链

    组成。

    (一)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penicillin)是从青霉菌的培

    养液中提取的。青霉菌的培养液中至少有

    5种青霉素,青霉素G、F、X、K、双氢

    F,其中以青霉素G性质稳定、作用较

    强、产量亦高,毒性低、价格低廉。

    青霉素G

    又名苄青霉素,侧链为苄基。

    【理化性质】

    常用其钠盐或钾盐,其晶粉在室温

    中稳定,水溶液不稳定,遇酸、碱、醇、重金属离子、氧化剂及热等均易被破坏,在室温中放置24h,大部分失效,必须

    临用前配制。

    【体内过程】

    1、吸收:不耐酸,口服吸收差,肌注吸

    收快完全。

    2、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46%-67%。

    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脑脊液含量也较

    低,但炎症时透入脑脊液的量可提高,能达有效浓度。

    3、排泄:几乎全部以原形经尿排泄。

    【抗菌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酶的活性,阻碍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细胞壁

    缺损,菌体膨胀裂解。

    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酶是位于细菌胞

    浆膜上的特殊蛋白,称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

    点。

    2、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

    从β-内酰胺类的作用机制可理解β-内酰

    胺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

    ① 为繁殖期杀菌药

    ② 对G+菌的作用强

    ③ 对人体毒性小,对真菌无效。

    【抗菌谱】较窄

    1、G+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

    2、G+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G+厌氧

    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难辨梭状

    芽孢杆菌、丙酸杆菌、真杆菌、乳酸杆菌等

    3、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

    4、G-杆菌: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

    5、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螺旋体等

    6、放线菌

    【临床应用】

    1、葡萄球菌的感染

    2、链球菌感染

    3、肺炎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脓胸。

    4、G+杆菌感染:如白喉、破伤风应与

    抗毒素合用以中和外毒素。气性坏疽、炭疽病及其它G+厌氧杆菌的感染。

    5、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淋球菌引起的淋病。

    7、百日咳杆菌引起的百日咳。

    8、螺旋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

    9、放线菌感染:放线菌病。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2、局部刺激症状

    3、青霉素脑病

    4、赫氏反应

    【耐药性】

    1、产生灭活酶:水解酶

    2、 PBPs的改变

    3、胞壁和外膜通透性改变

    4、自溶酶缺少

    (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

    青霉素V和苯氧乙基青霉素

    特点: 耐酸,可口服;不耐酶。

    2、耐酶青霉素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特点:耐酸,可口服,耐酶。

    3、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匹氨西林、阿莫西林(羟氨

    苄西林)

    特点:广谱,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耐

    酸,可口服,不耐酶。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羧苄西林、替卡西林、磺苄西林、哌拉

    西林、呋苄西林、阿洛西林、和美洛西

    林等

    特点:广谱,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不

    耐酸,口服无效,不耐酶。

    5、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

    美西林、匹美西林、替莫西林

    特点:对G+菌的作用差,对G-菌的作用

    强。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基本结构

    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加侧链

    【分类】 四代

    第一代: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氨

    苄、头孢拉定、头孢沙定等;

    第二代: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克

    洛等;

    第三代: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

    定、头孢哌酮等;

    第四代: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利

    定、头孢噻利等。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者约有5%~

    10%,对头孢菌素有交叉过敏反应。

    2、肾脏毒性:一代>二代>三代(无毒)

    3、头孢孟多、头孢哌酮等可出现双硫仑

    样反应,高剂量可出现低凝血酶原血症。

    三、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硫霉素类

    (二)β-内酰胺酶抑制剂

    (三)头霉素类

    (四)拉氧头孢类

    (五)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 )

    A.磺胺类 B.青霉素类

    C.头孢菌素类 D.大环内酯类

    E.喹诺酮类

    2.最易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病原体( )

    A.肺炎球菌 B.金葡菌

    C.炭疽杆菌 D.脑膜炎双球菌

    E.破伤风杆菌

    3.青霉素G的抗菌机制是( )

    A.抗叶酸代谢

    B.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C.抑制核酸合成

    D.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E.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4.青霉素G无抗菌作用的是( )

    A.链球菌 B.放线菌

    C.立克次体 D.梅毒螺旋体

    E.破伤风杆菌

    5.下列哪种头孢菌素最易引起肾脏损害的是( )

    A.头孢哌酮 B.头孢三嗪 C.头孢唑啉

    D.头孢孟多 E.头孢呋辛

    6.天然青霉素的主要缺点是( )

    A.抗菌谱广 B.抗菌谱窄

    C.不能口服 D.肾毒性小

    E.易被细菌产生的青霉素酶破坏

    7.治疗梅毒的首选药是( )

    A.庆大霉素 B.四环素 C.青霉素G

    D.头孢三嗪 E.氯霉素

    8.治疗破伤风的首选药是( )

    A.羧苄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四环素

    D.青霉素G E.头孢唑啉

    9治疗气性坏疽的首选药是( )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7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