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和脑死亡的相关问题.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82kb)。
心肺复苏和脑死亡的相关问题
北京市儿童医院 樊寻梅
心肺复苏的病理生理改变
* 缺氧与代谢性酸中毒
* 二氧化碳潴留与呼吸性酸中毒
* 能量代谢受累,水电解质紊乱
* 脑缺血再灌注损害
心、脑等重要脏器对缺氧极其敏感
* 心肌缺血3~10分钟,ATP减少50%以上,心肌即失去复苏可能。
* 1.无氧代谢的脑细胞只能维持4~5分钟即开始死亡。
* 2.因此,在常温下心跳停止4~6分钟,即存在大脑不可逆性损害,即是复苏成功,也必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二氧化碳潴留与呼吸性酸中毒
* 呼吸心博停止后人体内CO?以0.4~0.8KPa的速度增长。
* 1. CO?可直接抑制窦房结、房室结的传导和兴奋,引起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并可兴奋心脏抑制中枢,使心肌收缩无力。
* 2. CO?可使脑血管扩张,形成脑水肿。浓度过高,还可直接造成CO?麻醉,抑制呼吸中枢。
能量代谢受累,水电解质紊乱
* 葡萄糖无氧酵解时所产生的能量,仅为有氧时的1/8~1/9,故能量供应大量减少。
* 膜泵功能障碍,膜离子通道失活,造成脑细胞内外离子稳态的改变。
脑缺血再灌注损害
* 心博停止后,血PH值急剧下降,脑血管的自动调节能力丧失,脑血管扩张。
* 心脏复跳后,早期脑血流增多,造成脑过渡灌注,引起脑充血、水肿、颅内压增高。
* 血脑屏障受损,一些毒性代谢产物渗入脑内。
心脏按压的有关问题
* 胸外心脏按压(Extrathoracic Cardiac Massage,ETCM),又称心脏胸外按压(Closed Chest Cardiac Compression CCC)或闭式心脏按压(Closed Chest CPR,CCCPR)
* 胸内心脏按压(Intrathoracic Cardiac Massage,ITCM)或开胸式心肺复苏术(Open Chest CPR,OCCCPR).
胸外心脏按压的指征
* 1.突然昏迷伴大动脉搏动消失或心音消失。
* 2.心动过缓或严重循环不足:年长儿心率小于30次/分,新生儿心率小于80次/分,产房新生儿心率小于100次/分。
胸外按压的方法
* AHA 1986年规定按压次数为80-100次/分;1992年为80-100次/分,深度为3.75~5cm,按压占全周期的50%
* 按压位置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胸内心脏按压(OCCPR)适应症
* 1.常规CCCPR
* 2.舒张压小于40mmHg
* 3.体外除颤不成功
* OCCPR经验公式:心按压-注药-心脏按压-选择有利时机除颤
给药途径
* 1.静脉:为首选给药途径,以中心静脉为最佳
* 2.气管:适用于有气管插管而无静脉通道者,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纳络酮等均可,剂量要加大,肾上腺素0.1mg/kg(相当于扩大十倍)用药总量婴儿不超过5ml,成人不超过10ml
* 3.骨髓:美国心脏学会规定,静脉穿刺失败3次,或时间超过90秒,应建立骨髓通路。
* 4.心内注射:不得已时用
骨髓通路--永不萎陷的静脉
* 1.操作方法:局麻下,用16或18号针或骨髓穿刺针,在胫骨粗隆内下方1~1.5厘米处垂直或呈60度角向下刺入胫骨干,有空陷感,用注射器回抽,观察到有骨髓流出,即确定进入骨髓腔,然后推注10~15毫升生理盐水,确保通道通畅,再接输液装置并调节速度。
* 2.优点: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首次75%),还可用于快速输液、输血、采集标本
* 3.注意事项:要避开小儿股骺板,否则可影响小儿骨骼发育
* 4.并发症:骨髓炎、骨室筋膜综合症、皮下脓肿、脂肪栓塞等
心肺复苏的药物治疗
* 1.药物治疗的目的
* 2.给药途径
* 3.药物的选择
药物治疗的目的
* 1.提高心、脑灌注压,增加心、脑血流量
* 2.减轻酸血症,有利于血管活性药物发挥作用,并维持脏器功能
* 3.提高室颤阈值,为除颤创造条件
不可缺少的药物--氧气
* 复苏时许多因素均可导致严重低氧血症,即使复苏方法正确,也只能提供正常需氧量的16~17%
* 此时,可不必顾虑氧中毒,给病人吸入纯氧
* 扩大的瞳孔缩小为氧和作用及血液灌注适宜的最早表现,此后皮肤、粘膜方转红润
复苏的首选药物--肾上腺素
* 能兴奋a、B受体
* 92年美国心脏学会推荐用法:首次1:10000浓度,每次0.1ml/kg(0.01mg/kg) ......
心肺复苏和脑死亡的相关问题
北京市儿童医院 樊寻梅
心肺复苏的病理生理改变
* 缺氧与代谢性酸中毒
* 二氧化碳潴留与呼吸性酸中毒
* 能量代谢受累,水电解质紊乱
* 脑缺血再灌注损害
心、脑等重要脏器对缺氧极其敏感
* 心肌缺血3~10分钟,ATP减少50%以上,心肌即失去复苏可能。
* 1.无氧代谢的脑细胞只能维持4~5分钟即开始死亡。
* 2.因此,在常温下心跳停止4~6分钟,即存在大脑不可逆性损害,即是复苏成功,也必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二氧化碳潴留与呼吸性酸中毒
* 呼吸心博停止后人体内CO?以0.4~0.8KPa的速度增长。
* 1. CO?可直接抑制窦房结、房室结的传导和兴奋,引起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并可兴奋心脏抑制中枢,使心肌收缩无力。
* 2. CO?可使脑血管扩张,形成脑水肿。浓度过高,还可直接造成CO?麻醉,抑制呼吸中枢。
能量代谢受累,水电解质紊乱
* 葡萄糖无氧酵解时所产生的能量,仅为有氧时的1/8~1/9,故能量供应大量减少。
* 膜泵功能障碍,膜离子通道失活,造成脑细胞内外离子稳态的改变。
脑缺血再灌注损害
* 心博停止后,血PH值急剧下降,脑血管的自动调节能力丧失,脑血管扩张。
* 心脏复跳后,早期脑血流增多,造成脑过渡灌注,引起脑充血、水肿、颅内压增高。
* 血脑屏障受损,一些毒性代谢产物渗入脑内。
心脏按压的有关问题
* 胸外心脏按压(Extrathoracic Cardiac Massage,ETCM),又称心脏胸外按压(Closed Chest Cardiac Compression CCC)或闭式心脏按压(Closed Chest CPR,CCCPR)
* 胸内心脏按压(Intrathoracic Cardiac Massage,ITCM)或开胸式心肺复苏术(Open Chest CPR,OCCCPR).
胸外心脏按压的指征
* 1.突然昏迷伴大动脉搏动消失或心音消失。
* 2.心动过缓或严重循环不足:年长儿心率小于30次/分,新生儿心率小于80次/分,产房新生儿心率小于100次/分。
胸外按压的方法
* AHA 1986年规定按压次数为80-100次/分;1992年为80-100次/分,深度为3.75~5cm,按压占全周期的50%
* 按压位置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胸内心脏按压(OCCPR)适应症
* 1.常规CCCPR
* 2.舒张压小于40mmHg
* 3.体外除颤不成功
* OCCPR经验公式:心按压-注药-心脏按压-选择有利时机除颤
给药途径
* 1.静脉:为首选给药途径,以中心静脉为最佳
* 2.气管:适用于有气管插管而无静脉通道者,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纳络酮等均可,剂量要加大,肾上腺素0.1mg/kg(相当于扩大十倍)用药总量婴儿不超过5ml,成人不超过10ml
* 3.骨髓:美国心脏学会规定,静脉穿刺失败3次,或时间超过90秒,应建立骨髓通路。
* 4.心内注射:不得已时用
骨髓通路--永不萎陷的静脉
* 1.操作方法:局麻下,用16或18号针或骨髓穿刺针,在胫骨粗隆内下方1~1.5厘米处垂直或呈60度角向下刺入胫骨干,有空陷感,用注射器回抽,观察到有骨髓流出,即确定进入骨髓腔,然后推注10~15毫升生理盐水,确保通道通畅,再接输液装置并调节速度。
* 2.优点: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首次75%),还可用于快速输液、输血、采集标本
* 3.注意事项:要避开小儿股骺板,否则可影响小儿骨骼发育
* 4.并发症:骨髓炎、骨室筋膜综合症、皮下脓肿、脂肪栓塞等
心肺复苏的药物治疗
* 1.药物治疗的目的
* 2.给药途径
* 3.药物的选择
药物治疗的目的
* 1.提高心、脑灌注压,增加心、脑血流量
* 2.减轻酸血症,有利于血管活性药物发挥作用,并维持脏器功能
* 3.提高室颤阈值,为除颤创造条件
不可缺少的药物--氧气
* 复苏时许多因素均可导致严重低氧血症,即使复苏方法正确,也只能提供正常需氧量的16~17%
* 此时,可不必顾虑氧中毒,给病人吸入纯氧
* 扩大的瞳孔缩小为氧和作用及血液灌注适宜的最早表现,此后皮肤、粘膜方转红润
复苏的首选药物--肾上腺素
* 能兴奋a、B受体
* 92年美国心脏学会推荐用法:首次1:10000浓度,每次0.1ml/kg(0.01mg/kg)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282kb)。
闂勬劒绨張宥呭閸c劌甯囬崝娑崇礉缂冩垹鐝柈銊ュ瀻娣団剝浼呴崣顏冪返閻栧崬绺炬导姘喅閹存牗婀佹稉鈧€规氨袧閸掑棛娈戝▔銊ュ斀娴兼艾鎲冲ù浣筋潔閵嗭拷
濮濓拷 ppt閸忋劍鏋� 闂団偓鐟曪拷 5 缁夘垰鍨庨敍鍫濆帳鐠愯鏁為崘宀€娅ヨぐ鏇炴倵濮e繐銇夐崣顖欎簰妫板棗褰�10娑擃亞袧閸掞拷閿涘鈧拷
閺傚洨鐝烽悧鍫熸綀鐏炵偘绨崢鐔绘啿娴f粍娼堟禍鐚寸礉閼汇儲鍋嶇拋銈勮礋濮濄倖鏋冩稉宥呯杹鐞氼偅鏁硅ぐ鏇氱返婢堆冾啀閸忓秷鍨傞梼鍛邦嚢閿涘矁顕柇顔绘閹存牜鏁哥拠婵嬧偓姘辩叀閹存垳婊戦敍灞惧灉娴狀剚鏁归崚浼粹偓姘辩叀閸氬函绱濇导姘辩彌閸楀啿鐨㈤幃銊ф畱娴f粌鎼ф禒搴㈡拱缂冩垹鐝崚鐘绘珟閵嗭拷
瀵邦喕淇婇弬鍥╃彿
閸忚櫕鏁為惂鐐
鐠囧嫯顔戦崙鐘插綖
閹兼粎鍌ㄩ弴鏉戭樋
閹恒劌鐡ㄧ紒娆愭箙閸欙拷
閸旂姴鍙嗛弨鎯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