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4 > 正文
编号:11614729
创伤生命支持.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637kb)。

    创伤生命支持 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创伤的影响因素

    * 社会发展

    * 科学进步

    * 人口变化

    * 生活方式的改变

    * 其他因素

    创伤发生因素

    * 战争年代

    * 和平年代

    * 交通事故

    * 工伤

    * 自然灾害

    * 洪水

    * 地震

    * 火灾

    创伤后死亡高峰期

    * 第一个高峰:

    创伤后数秒至数分 钟内。主要见于脑、脑干、高位脊髓、心脏、主动脉和大血管损伤。

    创伤后死亡高峰期

    * 第二个高峰:

    创伤后数分钟至数 小时内。多由于硬膜外、硬膜下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骨折、大量失血

    创伤后死亡高峰期

    * 第三个高峰:

    创伤后数天至数周。死亡原因为创伤后感染、器官功能衰竭、MODS等严重并发症。

    创伤后抢救黄金时间

    * 创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与第二个死亡高峰期重合。

    * 强调急诊救治的重要性,在创伤后的数小时内成功的处理患者,可以使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将至最低。

    常见致伤因素

    * 机械因素:如锐器切割、钝器打击、重

    力挤压、火器射击等所致的

    损伤。

    * 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电流、放射

    线、激光等,可造成相应的

    烧伤、冻伤、电击伤、放射

    伤等。

    常见致伤因素

    * 化学因素: 如强酸、强硷可致化学性烧

    伤,战时可受化学战剂染毒

    造成化学伤。

    * 生物因素: 如虫、蛇、大等咬伤或螫伤,可带入毒素或病原微生物致

    病。

    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损伤各有其特殊性,必须根据其特点进行救治。

    创伤分类

    * 为了实施高效率的救护,使最需要得到帮助的伤员优先得到诊断与治疗,必须对伤病员进行分类,根据伤情进行抢救。目前比较通用的创伤分类方法是将创伤部位、外力作用类型、受伤类型及伤情四者相结合,综合分析,对及时明确诊断,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决定救治顺序、分类转送等提供依据及方便。

    创伤分类

    * 根据受伤部位分类

    * 按外力作用类型分类

    * 按受伤类型分类

    * 按伤情严重程度分类

    根据受伤部位分类

    依据人体解剖特点,按照损伤部位,分为以下几种:

    * 颅脑部

    * 颌面颈部

    * 胸部

    根据受伤部位分类

    * 腹部

    * 骨盆部

    * 脊柱脊髓部

    * 上肢

    * 下肢

    根据受伤部位分类

    按致伤因素分类

    根据致伤因素分为:

    * 刺伤

    * 火器伤

    * 挤压伤或挤压综合征

    * 撕裂伤

    按致伤因素分类

    * 撕脱伤

    * 钝挫伤

    * 扭、拉伤

    * 其它损伤,如烧伤、冻伤等。

    按受伤类型分类

    * 按创伤后体表有无伤口,分为闭合伤和开放伤两类;

    * 火器伤按伤道形态,可以分成切线伤、贯通伤、盲管伤和反跳伤四种;

    * 按体腔(颅腔、胸腔、腹腔、脊髓腔和关节腔等)伤中的硬脑膜、胸膜、腹膜、椎管内壁以及关节囊是否被穿透,可分成穿透伤和非穿透伤。

    按伤情严重程度分类

    根据创伤后机体的局部创伤情况及全身反应,分为:

    * 轻伤

    * 中等伤

    * 重伤

    * 特重伤

    ATLS原则

    创伤处理必须掌握三个原则:

    * 群体伤时优先处理有生命危险的伤员,多发伤时优先处理威胁生命的伤情;

    * 不必因诊断不明确而延误有效的治疗。

    * 应综合分析伤情,病史在首次评估与诊治中不是必需的。

    重大事故优先处理原则:

    * 在受伤的患者与严重程度不超过医务人员的处理能力时,优先处理那些病情危重、多发创伤的患者。

    * 在受伤的患者与严重程度超过了医务人员的处理能力时,优先处理那些耗时短、所需医疗人力与设备少的患者。

    ATLS必须掌握的抢救技术

    * 正确评估创伤程度

    * 心肺复苏操作方法

    * 经口或鼻气管插管技术

    * 血氧及二氧化碳监测技术

    * 紧急气管切开术

    ATLS必须掌握的抢救技术

    * 休克及威胁生命安全因素的判断技术

    * 四大技术

    * 静脉切开术

    * 气胸排气相关技术

    * X光、CT相关诊断技术

    * 神经系统查体技术

    * 骨骼肌肉系统损伤的诊断及处理。

    创伤后临床表现

    * 全身表现:外伤性休克。

    * 局部表现:疼痛、肿胀、瘀斑、压痛和功能障碍。开放伤者则有伤口,可有出血如并发感染,局部疼痛、肿胀、压痛等炎症征象更为显著,伤口并有分泌物。

    * 并发伤和并发症:不同部位可以并发各部位的重要脏器伤、血管伤和神经伤。常见的并发症有休克、感染、肾衰等。

    ATLS基本程序

    * 准备

    * 分诊

    * 首次评估

    * 复苏与急救

    * 首次评估及复苏相关辅助检查

    ATLS基本程序

    * 二次评估

    * 二次评估相关辅助检查

    * 复苏后处理及生命体征监测

    * 专科治疗

    准备

    * A: 院前

    * 120

    * 维持气道与心肺复苏

    * 抗休克与止血

    * 简单固定

    * 生命体征监测

    * 转运

    记录:创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机制及患者病史、病情。

    准备

    * B: 院内

    * 抢救空间

    * 抢救人员,用否院内支持?

    * 抢救物品

    * 术前准备

    * 辅助检查准备

    * 传染病防护措施

    分诊---院前

    分诊---院内

    首次评估

    * 意识状态

    * 心跳呼吸

    * 气道异物、堵塞

    * 大出血

    * 脊椎损伤

    * 内脏脱出

    首次评估

    * 四肢变形

    * 环境状况

    * 暴露受伤部位(避免冻伤)

    * 特殊人群优先处理原则

    * 人人平等原则

    特殊人群优先处理原则

    * 儿童:所需输血量、输液量、药物剂量小,相对体表面积大。

    * 孕妇:存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改变。

    * 老人:生理功能的储备减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63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