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网友评论
编号:11620030
中医发展需多方支持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53期
     中医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科技文化,已经历时数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门有着悠久历史、系统理论、明显疗效的医学科学,在西学东渐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却面临逐渐被边缘化的境地。这其中的原因有许多,现就一些法规和社会认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一分析。

    一些法规应视中医特点而定

    执业医师资格证是医生执业的通行证,执业医师资格要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来获取。西医的医师资格考试全部考西医内容,中西结合医师资格考试考一半西医知识一半中医知识,而中医师资格考试要考的西医内容占据了40%左右。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倡导中西医结合,要西医学习中医,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政策则规定中医必须学习西医,而西医不必学习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威力极强的指挥棒,这种考试规定决定了中医要同时学好两套医学理论,无形中降低了中医理论知识在中医界的重点地位。既然要中西医并重,为什么中医师资格考试要考西医内容,而要获取西医师资格可以不考试中医内容,为什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不能只考中医内容呢?
, http://www.100md.com
    新药的评定和审批,是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关键,必要的研究手段和指标检测是体现安全性、有效性的基础。中药和化学药品不论药源、理论都截然不同。中药方剂是经过长期经验积累并经过反复验证的,新药审批中要求中药也必须在实验室中进行药理和药效实验,大量的临床资料必须要小白鼠认可,而中医的证候多是综合性的,是无法在小白鼠身上进行复制的,在小白鼠身上有效的未必在人身上就一定有效,所以新药审批中要求实验室中的药效实验本身就是对中医理论和中药疗效的否定。对于成分的检测,也是从另一角度否定中药的疗效。中药是按照四气五味、性味归经来使用的,每一味中药,都有非常多的成分,而这些成分之间是相互协调而起治疗作用的,更何况复方,更要讲究配伍、相须相使、相辅相承。单一成分的测定,并不能确定该药或该方的疗效,甚至测定到的成分在该药中恰恰是次要的甚或是无用的。将临床验证有效的药物再用动物实验去证实,测定起整体作用药物中的某一成分,否则就认为是无效或是假药,这无形中将中医边缘化。

    当前在高校发展中盛行改名子、扩院子、争位子、调班子、借票子。在改名和申博过程中,SCI、EI等收录论文的数量在评估中占较大比重,国际刊物发表的论文比国内权威刊物发表的论文所占的比重要大许多,但中医学论文基本不在SCI、EI的收录之列,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难度也很大;评估中对国外原版教材的编写、使用可以积分,但根在中国的中医学若用外语教材,其结果可想而知。由于客观条件和学科特性,中医学若想在这些方面的积分能够达标,恐怕是天方夜谭。有了这些偏颇的规定,中医学的发展能不受影响吗?
, 百拇医药
    不要低估一些人对中医的非难

    以余云岫公然提出“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的废除中医的言论为高潮,其前辈后学人数也不少,这些人对中医颇有微辞,而现代有人重拾旧时牙慧,对中医的非难和攻击更是甚嚣尘上。

    那么,为什么这些不懂中医的人如此非难中医呢?有些是因本人或亲属曾因遭遇庸医误治,因而就以偏赅全,一叶障目,多属愤青之流;有些是因不了解中医,尤其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就武断地全盘否定中医;有些人去国外镀镀金就飘飘然,但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里一无是处,于是靠打压别人来抬高自己;还有些或许曾经在本学科领域有所建树,如今江郎才尽,又恐怕被人遗忘,于是就以“反伪斗士”的名义,东一榔头西一棒,捞一个浪得虚名。尤其是一些海归,起劲地反对中医,难免不让人怀疑他们拿了“洛克菲勒”们的好处,来充当消灭中医药的商业间谍和内奸。

    我们在分析中医药处境困窘、发展缓慢、创新艰难的诸多原因时,一些法规和社会认同方面的因素,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百拇医药(梁华龙 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