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更多...
编号:11715535
中医文化随笔12·五脏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5日
     中医文化随笔12·五脏

    所谓五脏,就是肝、心、脾、肺、肾。《黄帝内经素问·五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是说五脏的功能是贮藏精气而不是像肠胃那样传递浊气的。《黄帝内经素问·五藏别论》:“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大意是说,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称为六腑,泻而不藏。它们接受五藏浊气,是“传化之府”,传递五藏浊气而不能在其内久留。

    五脏的盛衰与身体健康、寿夭关系非常密切。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五脏坚固……各如其常,故能长久。”“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是说五脏“坚固”健康,身体就长寿;反之,五脏皆虚,神气也就衰减了,人就只留下形骸,生命也就结束了。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五脏(热)使人痿,何也?”是说五脏有热病,都使人导致痿(萎缩)症。在《黄帝内经灵枢·痿论》中提到,肺热可导致“痿躄(bì,跛脚)”;心气热可导致“脉痿”;肝气热则可导致“筋痿”;脾气热可导致“肉痿”;肾气热可导致“骨痿”。
, 百拇医药
    中医认为,五脏与人的情志是息息相关的,也是一气混化的。《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大意是说,人有五脏化出五种“气”而生出喜怒悲忧恐等情绪。其中肝生怒,心生喜,脾生思,肺生悲(忧),肾生恐惧。所以喜怒等内在情绪容易伤害人体真气,而寒暑等外在邪气则容易伤害人的形体。暴怒伤人体阴气,暴喜则伤阳气。

    不节制情绪容易伤害人的五脏。《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大意是说,百病皆起于风雨、寒暑、清湿等外在的邪气和喜怒等内在情绪的波动。喜怒不节伤害五脏,风雨伤害人的上部,清湿则容易伤害人的下部。

    那么如何使五脏保持健康呢?

    《黄帝内经灵枢·本藏》:“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大意是说,志意平和那么精神就专一安稳,“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不良情绪就不会发生,五脏就不会受到邪气的侵犯。
, 百拇医药
    什么是志意呢?《黄帝内经灵枢·本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大意是说,志意就是我们的主观能动性,由此,我们主动地调御(驭)精神,摄收魂魄,与寒暑等外在气候情况相适应,积极稳定中和我们的情绪。

    什么是魂魄呢?《黄帝内经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肺藏魄,肝藏魂……”可见,中医认为,魂魄就是伴随着精与神的往来出入的精神性物质,其中随神(精神)往来的是魂,与精出入的是魄,肺藏魄,肝藏魂。

    《黄帝内经素问·五藏别论》:“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所以,为了使五脏强壮,合理饮食也是应该的,但不要对饮食有所贪著或偏重于某种味道,那样反倒会伤害相应的脏器(参见《中医文化随笔01·饮食》)。

    2006年10月21日于北京

    参与VIP房间现场直播、交流探讨,详情请点击这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4a226e01009r09.html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