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细节 需注意莫刻意
6月27日,受家庭医生报社的邀请,全国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病研究中心主任郭冀珍教授来南昌,为英雄城的市民们开设了一场“控制高血压,享受美好人生”的大型公益健康讲座,为市民传授高血压病最新的预防、医疗和生活保健知识。会前,本报记者就健康保健理念、高血压病的治疗误区,以及专家本人的养生保健经验,对郭教授进行了专访。
国际会议上值得深思的经验
听说郭冀珍教授刚从德国柏林参加2008年国际高血压会议回来,我们向郭教授请教国际上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和控制有什么新的主张和前沿的科研成果,在会上有什么让郭教授记忆特别深刻的东西。郭教授告诉我们,有一个让大家猜测判断各国高血压病人依从性的问题让她特有感触。“英国、美国、西班牙、古巴,哪国病人的依从性最好?”医疗技术最先进的美国人?思想最为传统、认死理的英国人?热情的西班牙人?错!是弹丸小国,经济条件、医疗设施远不及前三者的古巴人!
, http://www.100md.com
古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古巴是个小国家,人口少,医生就是你的邻居。此外,普通医疗的网络化方便了对病人病情的长期检测和管理,加上高血压病基本用药、检验都是由国家买单的,所以病人在治疗费用上不存在太多顾虑。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就是古巴良好的社区医疗模式。社区医疗机构不但有全科医生还配备相应的护士,由社区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来掌握高血压病人的基本情况、用药及血压控制等。每个医患组合人数不多,医生管的病人人数少了,对病人健康情况的掌握也能做到少而精,少而细了。
基本用药找社区,慢病管理靠社区
郭冀珍教授从事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学术研究四十余年,在业界有很高的声望。除了是一位有丰富预防、治疗经验的临床专家之外,郭教授还是一位致力于健康宣传的热心科普工作者,近年来她积极参与志愿讲师团,带领年轻的社区医生为社区医院和普通市民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
, 百拇医药 谈到现在大多数大中型城市共有的“大医院里人扎堆,社区医院没病人”的现象,郭教授对我们说“其实,作为专科医生,我们提倡各级医院都能更好地明朗和细化工作任务。我本人不主张不管大病小病都往三级医院跑,这无论在人力、财力上,对医生或者对病人都是一个不必要的负担。像高血压这样的慢病管理,更应从社区抓起,做扎实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对于记者“社区医生能行吗”的疑惑,郭教授给了我们肯定的回答“别以为社区医生都是水平低下的江湖郎中。起码,就上海市来说,社区的医生基本上都是科班毕业的医学生,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医学教育,甚至还有一些是上海重点医科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当然,作为年轻的全科医生,他们还需要有更多来自上级医院专科医生的指导。在去年举办的上海市社区医生高血压健康知识演讲赛中就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年轻社区医生,被原卫生部副部长、现任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会长殷大奎教授称赞“比咱们这些学界专家讲得还生动、形象呢”。
健康细节,需注意莫刻意
年近七旬的郭教授身材挺拔,精神矍铄,退而不休。每周除了正常的门诊之外还承担了专家会诊、特需门诊以及健康教育、出国访问等一系列社会工作。被问及“养生秘籍”的时候,郭教授告诉我们,她自己学医出身,平时会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年轻的时候参加运动队,体育锻炼加劳动锻炼也打下了比较好的体质基础。“那个时候我问父亲,这样锻炼有什么好处啊?父亲告诉我,也许年轻的时候不明显,但是等到你年纪大了,好处就显现出来了。这么多年来,我和老伴坚持游泳,虽然由于平时比较忙,不能天天去,但是起码保证一星期一次。每天骑车上下班,工作起来也是不停在动,这对身体都是有好处的。现在很多年青人总说工作忙没时间出去运动,那就买个走步机,在家听着音乐走走步啊,也是锻炼,放松身心,对睡眠也有好处的。”
, http://www.100md.com
在谈话中我们了解到,郭教授的母亲九十六岁高龄了,身体健康。我们笑赞郭教授家有长寿基因。郭教授笑着摆摆手“不能这么说,世界卫生组织对此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人的健康长寿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而60%取决于生活方式’。确实,长寿是有家族性的,高血压也是有遗传性的,但这个因素只占15%,不到1/6。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健康长寿起着更至关重要的作用。”郭教授谈起她母亲的生活习惯时说:“给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是,我母亲吃饭比较有节制,不暴饮暴食。我也是每顿吃一二两,七八分饱吧。几十年来体重一直没有太大的起伏,说明出入是平衡的。当然了,如果突然过于消瘦,那就说明是负平衡了,要提高重视。”
当然郭教授也不主张在生活习惯上锱铢必较,那些老是去盘算“到底五克盐是一满啤酒瓶盖,还是高出一点?高出多少?”的问题,郭教授认为“太刻意,太死板了。”
关注血压,几岁开始
, 百拇医药
“我觉得自己还年轻,也不胖,应该不会有血压高的问题。那么我要从什么年纪开始关注自己的血压呢,有具体的年龄线吗?”对此,郭教授告诉我们,以前推荐三十五岁开始每年上医院测一次血压。现在高血压病的发病年龄普遍提前,甚至很多儿童由于肥胖等原因都得上了高血压。有许多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营养不良”,一味在青少年发育时期增加“营养”,造成青少年中小胖墩与日俱增。研究发现,许多青少年胖墩的血管壁已出现粥样硬化,而且一旦变胖,到老都难以恢复。这些孩子体内分泌过多胰岛素,使人总有饥饿感,产生“越吃越胖,越胖越吃”的恶性循环。尤其出生时低体重的儿童,更易出现这种“代谢综合征”,最终是年纪轻轻就进入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高危状态。
那么,未雨绸缪,不光是老人,儿童、青年、中年,都应该重视血压,关注血压这一人体基本的生理指征。特别是体型已经偏胖的人,更要特别重视监测血压,自家常备血压计,常量血压。
郭冀珍教授简介:全国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健康教育协会高血压健康教育(上海)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病研究中心主任。除专业学术著作外,还主编了《名医谈百病科普丛书-高血压》、《控制高血压享受美好人生》、《如何防治高血压病》等一系列广受读者欢迎的高血压病科普书籍。 郭冀珍教授为本报题词:健康教育走向社区,走进千家万户,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根本。
郭冀珍教授为本报题词:健康教育走向社区,走进千家万户,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根本。, http://www.100md.com(本报讯 熊恕 陈师睿 黄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