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为啥不去社区医院(详细报道)
“大病进医院,小病找社区”是近年来政府力推的缓解“看病难”的重要手段之一。据了解,2006年2月,卫生部开始在全国试推社区医院转诊制;2007年4月1日,一场轰轰烈烈的“专家下社区”活动在北京展开。
这一举动受到了民众的普遍欢迎。此前一项入户调查显示,78.9%的老百姓表示,愿意到社区医院看感冒等小病。然而,实际求医行动与最初意愿都形成了鲜明对比。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门庭若市的三甲医院相比,社区医院显得有些冷落,有些医院甚至一天只能接待一两位患者。问到原因,不少百姓表示,社区医院实在难以让他们放心。
医生资质最让人不放心
6月5日下午,记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一楼输液大厅注意到,这里密密麻麻坐着上百位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一位60多岁的老大妈告诉记者,她是从八里庄坐公交车过来的。“以前我也在社区医院输过液,可那儿的医生水平实在有问题,扎个针半天都扎不进去。还不如到大医院来呢,医务人员水平高,看病踏实。”旁边一位大爷插话说:“可不是嘛,我们那儿的社区医院还有好多限制,比如中午时间不让输液等。即便开药,也有很多是开不到的。我们那些老街坊得了病都到大医院看,只有一些坐着轮椅、行动实在不方便的人才去社区。”
, 百拇医药
此前一项入户调查显示,居民之所以不愿到社区医院看病,最主要原因是认为“医生水平低”(33.6%),其余依次为“医疗服务项目有限”(23.4%)、“医疗设备陈旧不全”(23.4%)和“药品品种不全”(23.1%)。
社区医院究竟怎么样
可见,在一些老百姓心目中,社区医院遭遇了“信任危机”。那么,社区医院究竟如何,它能为百姓提供哪些方便,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6月30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社区医院。在位于朝阳区高碑店附近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于主楼正在施工,门诊被搬进了后面的小楼里,找起来就费了不少时间。一位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这家社区医院原本人就不多,自打主楼装修之后,来的人就更少了。记者随后在门诊楼中看到,空荡荡的走廊中,仅坐着五六位候诊的人,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
而在团结湖附近,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附近居民,其中6位都说不清楚自己所在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在什么地方,其余人中,也仅有两位60来岁的老人表示,自己曾去社区医院开过药、看过病。在团结湖卫生服务站,记者注意到,这里同样在进行装修,医生出诊时间也因此做了改动,其中,急诊截至晚上9点前。候诊走廊的椅子上,只有一人孤零零地等候着。记者逗留的十几分钟里,看到三位老人拿着几盒药匆匆走出来。
, http://www.100md.com
在朝阳路附近的另一家社区服务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务人员向记者透露了社区医院存在的现状和其中面临的困境。首先,在开药方面,限制比较大。“社区医院的很多药不只开不到,即便开到了,也不能走医保。”对此,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医院管理中心主任丁晓燕表示,社区医院的常用药由312种、926个规格组成,“的确有很多大医院开出的药没有纳入其中。但目前,我们从药品制度上也正在放开,考虑再增加部分药品。其实,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愿意到社区买药的,毕竟社区医院的药比大医院便宜不少。”据了解,从2006年12月25日起,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常用药全面实行新药价,药品由政府统一采购,统一按购入价出售,取消15%的医院加价。这样一来,在社区医院开药便宜,又不用排队,因此的确受到了不少老病号的青睐。
其次,社区医院医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记者了解到,社区医院中,除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外,也有些“村医”,有的人甚至只是中专毕业。“当然,我和他们接触后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医术还不错,而且经验比较丰富,但由于接触到的病人有限,没有进一步学习的机会。”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表示,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首要原因就是人员短缺。“正规医学院毕业的学生,都愿意往大医院挤,下社区对他们来说是件很没面子的事,也的确很难学到更高深的医术。”
, http://www.100md.com
再次,专家下社区作用有限。尽管早在2007年4月1日,北京就展开了“专家下社区”活动,但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社区医院的医生透露说,所谓专家,精通的往往是某个领域,但社区医院更需要的是全科医生。“更何况,社区医院的设施比大医院简陋得多,大牌专家即便来了,有时也无计可施。”有人将其形容为“把奥迪的发动机放到奥拓车上,尽管能提高后者的一些动力,但不能提高其整体本质”。更何况,不少专家前脚刚从社区撤离,一部分他接手的病人紧跟着就会被吸引到大医院,这样一来,社区医院便很难起到分流作用。
最后,老百姓对社区医院不信任,也让社区医院发展举步维艰。一名专门在高碑店附近拉活的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在几家社区服务中心中,效益最好的是北花园社区卫生服务站,“他们是老牌子,都开了十几年了,周围老百姓都知道,去的人也多。”某社区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由于他们医院知名度比较高,因此有时候忙起来,平均每天有上百人就诊。“这几年,来就诊的人确实比以前多了,这恐怕也是因为卫生站开得时间长了,周围居民也熟悉、信任我们了。但据我了解,确实有很多老百姓不相信社区医院的水平,这也难怪,我们从设施到医务人员整体素质,的确和大医院有差距。”
, 百拇医药
社区医院应做到“六位一体”
“如果把社区医院称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恐怕更合适些。”丁晓燕指出,不同于大医院的以治病为主,社区卫生服务应该是“六位一体”的,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这是对生命全过程的追踪和关照。但从目前来看,社区医院还是偏重医疗,在健康管理方面做得不够。”
此外,全科医生短缺也是社区医院目前面临的窘境。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王天佑慨叹,正由于大部分医疗资源都集中向大城市的大医院,才导致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涌向大医院。“而如果能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就能从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据了解,在美国,80%—90%的病人可由家庭医生直接治愈,仅10%—15%需转诊。从收入来看,美国全科医生已列在十大收入职业的第三位,全年收入至少10万美元,多的一年可高达近20万美元,其收入和社会信任度超过了律师。高薪水和高地位,自然吸引了不少医学院的学生。
, http://www.100md.com
社区医院的改变固然重要,老百姓的认识也应试着转变。采访中,记者从专家嘴里听到最多的词就是“理解”和“配合”。丁晓燕表示,一般来说,建议老百姓大病去医院,而一些小病、慢性病,则留在社区解决。“大医院的设施和医生水平毕竟胜了好几筹,如果大病也在社区看,可能会被耽误。但如果是慢性病,由社区医生随时监控,则方便得多。”
而在当下,老百姓们首先要配合的就是建立健康档案。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指出,按照要求,今年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开始记录病人的健康档案了。“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好。由于档案上涉及到身份证号、病史等相对私密的内容,因此很多人不愿意透露。我们也是本着自愿的原则,不勉强。其实说到底,健康档案最终受益的肯定是老百姓。而且我们每个服务机构都有严格的保密程序,居民们大可不必担心隐私被泄露。”▲,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王晓)
这一举动受到了民众的普遍欢迎。此前一项入户调查显示,78.9%的老百姓表示,愿意到社区医院看感冒等小病。然而,实际求医行动与最初意愿都形成了鲜明对比。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门庭若市的三甲医院相比,社区医院显得有些冷落,有些医院甚至一天只能接待一两位患者。问到原因,不少百姓表示,社区医院实在难以让他们放心。
医生资质最让人不放心
6月5日下午,记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一楼输液大厅注意到,这里密密麻麻坐着上百位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一位60多岁的老大妈告诉记者,她是从八里庄坐公交车过来的。“以前我也在社区医院输过液,可那儿的医生水平实在有问题,扎个针半天都扎不进去。还不如到大医院来呢,医务人员水平高,看病踏实。”旁边一位大爷插话说:“可不是嘛,我们那儿的社区医院还有好多限制,比如中午时间不让输液等。即便开药,也有很多是开不到的。我们那些老街坊得了病都到大医院看,只有一些坐着轮椅、行动实在不方便的人才去社区。”
, 百拇医药
此前一项入户调查显示,居民之所以不愿到社区医院看病,最主要原因是认为“医生水平低”(33.6%),其余依次为“医疗服务项目有限”(23.4%)、“医疗设备陈旧不全”(23.4%)和“药品品种不全”(23.1%)。
社区医院究竟怎么样
可见,在一些老百姓心目中,社区医院遭遇了“信任危机”。那么,社区医院究竟如何,它能为百姓提供哪些方便,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6月30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社区医院。在位于朝阳区高碑店附近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于主楼正在施工,门诊被搬进了后面的小楼里,找起来就费了不少时间。一位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这家社区医院原本人就不多,自打主楼装修之后,来的人就更少了。记者随后在门诊楼中看到,空荡荡的走廊中,仅坐着五六位候诊的人,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
而在团结湖附近,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附近居民,其中6位都说不清楚自己所在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在什么地方,其余人中,也仅有两位60来岁的老人表示,自己曾去社区医院开过药、看过病。在团结湖卫生服务站,记者注意到,这里同样在进行装修,医生出诊时间也因此做了改动,其中,急诊截至晚上9点前。候诊走廊的椅子上,只有一人孤零零地等候着。记者逗留的十几分钟里,看到三位老人拿着几盒药匆匆走出来。
, http://www.100md.com
在朝阳路附近的另一家社区服务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务人员向记者透露了社区医院存在的现状和其中面临的困境。首先,在开药方面,限制比较大。“社区医院的很多药不只开不到,即便开到了,也不能走医保。”对此,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医院管理中心主任丁晓燕表示,社区医院的常用药由312种、926个规格组成,“的确有很多大医院开出的药没有纳入其中。但目前,我们从药品制度上也正在放开,考虑再增加部分药品。其实,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愿意到社区买药的,毕竟社区医院的药比大医院便宜不少。”据了解,从2006年12月25日起,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常用药全面实行新药价,药品由政府统一采购,统一按购入价出售,取消15%的医院加价。这样一来,在社区医院开药便宜,又不用排队,因此的确受到了不少老病号的青睐。
其次,社区医院医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记者了解到,社区医院中,除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外,也有些“村医”,有的人甚至只是中专毕业。“当然,我和他们接触后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医术还不错,而且经验比较丰富,但由于接触到的病人有限,没有进一步学习的机会。”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表示,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首要原因就是人员短缺。“正规医学院毕业的学生,都愿意往大医院挤,下社区对他们来说是件很没面子的事,也的确很难学到更高深的医术。”
, http://www.100md.com
再次,专家下社区作用有限。尽管早在2007年4月1日,北京就展开了“专家下社区”活动,但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社区医院的医生透露说,所谓专家,精通的往往是某个领域,但社区医院更需要的是全科医生。“更何况,社区医院的设施比大医院简陋得多,大牌专家即便来了,有时也无计可施。”有人将其形容为“把奥迪的发动机放到奥拓车上,尽管能提高后者的一些动力,但不能提高其整体本质”。更何况,不少专家前脚刚从社区撤离,一部分他接手的病人紧跟着就会被吸引到大医院,这样一来,社区医院便很难起到分流作用。
最后,老百姓对社区医院不信任,也让社区医院发展举步维艰。一名专门在高碑店附近拉活的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在几家社区服务中心中,效益最好的是北花园社区卫生服务站,“他们是老牌子,都开了十几年了,周围老百姓都知道,去的人也多。”某社区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由于他们医院知名度比较高,因此有时候忙起来,平均每天有上百人就诊。“这几年,来就诊的人确实比以前多了,这恐怕也是因为卫生站开得时间长了,周围居民也熟悉、信任我们了。但据我了解,确实有很多老百姓不相信社区医院的水平,这也难怪,我们从设施到医务人员整体素质,的确和大医院有差距。”
, 百拇医药
社区医院应做到“六位一体”
“如果把社区医院称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恐怕更合适些。”丁晓燕指出,不同于大医院的以治病为主,社区卫生服务应该是“六位一体”的,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这是对生命全过程的追踪和关照。但从目前来看,社区医院还是偏重医疗,在健康管理方面做得不够。”
此外,全科医生短缺也是社区医院目前面临的窘境。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王天佑慨叹,正由于大部分医疗资源都集中向大城市的大医院,才导致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涌向大医院。“而如果能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就能从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据了解,在美国,80%—90%的病人可由家庭医生直接治愈,仅10%—15%需转诊。从收入来看,美国全科医生已列在十大收入职业的第三位,全年收入至少10万美元,多的一年可高达近20万美元,其收入和社会信任度超过了律师。高薪水和高地位,自然吸引了不少医学院的学生。
, http://www.100md.com
社区医院的改变固然重要,老百姓的认识也应试着转变。采访中,记者从专家嘴里听到最多的词就是“理解”和“配合”。丁晓燕表示,一般来说,建议老百姓大病去医院,而一些小病、慢性病,则留在社区解决。“大医院的设施和医生水平毕竟胜了好几筹,如果大病也在社区看,可能会被耽误。但如果是慢性病,由社区医生随时监控,则方便得多。”
而在当下,老百姓们首先要配合的就是建立健康档案。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指出,按照要求,今年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开始记录病人的健康档案了。“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好。由于档案上涉及到身份证号、病史等相对私密的内容,因此很多人不愿意透露。我们也是本着自愿的原则,不勉强。其实说到底,健康档案最终受益的肯定是老百姓。而且我们每个服务机构都有严格的保密程序,居民们大可不必担心隐私被泄露。”▲,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