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善地位源于不断创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首个国家级中药学教学团队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当前,“大师是大学之魂,我国目前最缺的是大师和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团队”,已成为教育界院校长们的共识。
为了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部特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设立了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目前,教育部批准建立了我国高等教育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级“中药学教学团队”。这一团队有何特色、内涵?记者日前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进行了专访。
要把创新思维和最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在谈起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时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少,但真正的领军人、学术带头人不多;科研成果不少,真正体现世界级水平的成果不多;发表的论文不少,但能有开创性科技成果支撑的不多。这反映了我们培养的人才,创新能力不强。现在一所大学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有了这样的团队,才能把创新的思维、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我们进行国家级“中药学教学团队”建设,正是为了培养整体优秀的教学团队。
, 百拇医药
据了解,教育部对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提出的要求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教学团队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模式,为兄弟院校培训教师提供可推广、借鉴的示范性经验。这对于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建设和教学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师德,构建老中青传帮带教学体系
团队带头人张冰教授,长期坚持本科教学一线,致力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在中药学教学领域有丰富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先后获教育部“高等院校优秀骨干教师”等称号,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张冰介绍,该团队的建设特色表现在,主要围绕中药学教学特点,面向中药临床应用,形成了中药专业的系列课程:“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及“临床中药学”等。在以颜正华、李家实、陆蕴如、高学敏等老一辈资深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基础上,团队荟萃了一批优秀中医人才,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育部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重点学科带头人3名、北京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3名。我国中药学高等教育学科创建人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科创始人颜正华教授,是该团队的总顾问。
, http://www.100md.com
团队成员来自中医、中药、化学、药学等多学科,在突出和保持中医、中药主体学科的基础上,团队积极引进不同学科的优秀人才,以实现相近学科融合、多学科交叉。张冰特别谈到,中医的培养讲师承,我们提出,团队要搞教学师承,要发挥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形成教师队伍的团队合力与整体优势,并建立了教学师承、课程组传帮带体系。还鼓励团队内的学术前辈、学科带头人为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及教学方法培训,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师德培养,建立健全了师德师范制度、师德建设实施细则等。
高思华校长对团队尊师重教、构建老中青传帮带教学体系的运行机制,加以赞扬和肯定。
教改凸现中药学专业三大特色
从张冰教授的介绍中,记者还了解到该团队在教学方面的三大特色。
一是依托重点学科,突出医药结合。该团队的建设依托了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学”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中药药理学”和“中药生药学”,重点学科的建设成果为团队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团队密切结合临床实际需要,强化“全程药学服务”教育理念,针对目前中医、中药脱离的现状,密切联系临床实际需要,强化中药学专业教学中“全程药学服务”教育理念,突出中医药学结合的教学特色,研究中医药交叉学科教学内涵,着眼于临床合理用药,服务行业、服务人民,不断充实临床中药学教学内容,尝试开设中药调剂,中药炮制品种的临床应用、临床中药治疗学、中药材商品与临床应用、临床中药毒效成分分析等新的选修课程,形成了团队的特色教学课系。
, http://www.100md.com
二是加强课程建设,强调能力培养。团队优化教学内容,强调理论、实践教学的一条龙,突出实践技能操作的全程实训,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学时达到2:1,培养中药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其中,“中药学”与“临床中药学”融中药学基本知识与临床用药技能,尝试新开中药(临床)治疗学,强化常用中药饮片的辨认实习等;“中药化学”紧密结合中医药理论,充分应用现代技术,开展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体内代谢和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药药剂学”融药物制备、检测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技术于一体;“中药鉴定学’将紧密结合市场,重点引入人工生产中药材的鉴定特征,同时强化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多指标综合评价中药材质量的新思路及方法;“中药炮制学”注重工艺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适中的炮制程度,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中药饮片。在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环节、全程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
三是结合科学研究,注重教学改革。团队成员近3年来主持和承担了包括“973”、“863”、国家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课题30余项,获国家、省部、校级科技进步奖14项,已受理专利申请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他们及时将这些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将科研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形成了《中药学》、《中药药理》及《本草史》等系列多媒体教学软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围绕中药研究、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产业化、现代化、经济化等核心问题,将最新研究成果注入选修课、讲座课,如“中药不良反应概论”、“中药开发与应用”等,取得了良好效果。他们还着手建立《药典》收载的有毒中药炮制及毒理学资料库、数字化的常用中药材三维图谱库,积累教学资料,促使专业教学经验与成果服务于社会。
目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已形成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的中药专业教学体系,进一步确立了其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的首善地位。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领导日前对该团队建设取得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指出教学团队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祖国中医药教学事业树立了榜样,起到了带头作用。, http://www.100md.com(张东风)
为了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部特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设立了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目前,教育部批准建立了我国高等教育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级“中药学教学团队”。这一团队有何特色、内涵?记者日前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进行了专访。
要把创新思维和最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在谈起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时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少,但真正的领军人、学术带头人不多;科研成果不少,真正体现世界级水平的成果不多;发表的论文不少,但能有开创性科技成果支撑的不多。这反映了我们培养的人才,创新能力不强。现在一所大学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有了这样的团队,才能把创新的思维、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我们进行国家级“中药学教学团队”建设,正是为了培养整体优秀的教学团队。
, 百拇医药
据了解,教育部对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提出的要求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教学团队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模式,为兄弟院校培训教师提供可推广、借鉴的示范性经验。这对于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建设和教学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师德,构建老中青传帮带教学体系
团队带头人张冰教授,长期坚持本科教学一线,致力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在中药学教学领域有丰富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先后获教育部“高等院校优秀骨干教师”等称号,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张冰介绍,该团队的建设特色表现在,主要围绕中药学教学特点,面向中药临床应用,形成了中药专业的系列课程:“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及“临床中药学”等。在以颜正华、李家实、陆蕴如、高学敏等老一辈资深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基础上,团队荟萃了一批优秀中医人才,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育部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重点学科带头人3名、北京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3名。我国中药学高等教育学科创建人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科创始人颜正华教授,是该团队的总顾问。
, http://www.100md.com
团队成员来自中医、中药、化学、药学等多学科,在突出和保持中医、中药主体学科的基础上,团队积极引进不同学科的优秀人才,以实现相近学科融合、多学科交叉。张冰特别谈到,中医的培养讲师承,我们提出,团队要搞教学师承,要发挥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形成教师队伍的团队合力与整体优势,并建立了教学师承、课程组传帮带体系。还鼓励团队内的学术前辈、学科带头人为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及教学方法培训,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师德培养,建立健全了师德师范制度、师德建设实施细则等。
高思华校长对团队尊师重教、构建老中青传帮带教学体系的运行机制,加以赞扬和肯定。
教改凸现中药学专业三大特色
从张冰教授的介绍中,记者还了解到该团队在教学方面的三大特色。
一是依托重点学科,突出医药结合。该团队的建设依托了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学”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中药药理学”和“中药生药学”,重点学科的建设成果为团队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团队密切结合临床实际需要,强化“全程药学服务”教育理念,针对目前中医、中药脱离的现状,密切联系临床实际需要,强化中药学专业教学中“全程药学服务”教育理念,突出中医药学结合的教学特色,研究中医药交叉学科教学内涵,着眼于临床合理用药,服务行业、服务人民,不断充实临床中药学教学内容,尝试开设中药调剂,中药炮制品种的临床应用、临床中药治疗学、中药材商品与临床应用、临床中药毒效成分分析等新的选修课程,形成了团队的特色教学课系。
, http://www.100md.com
二是加强课程建设,强调能力培养。团队优化教学内容,强调理论、实践教学的一条龙,突出实践技能操作的全程实训,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学时达到2:1,培养中药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其中,“中药学”与“临床中药学”融中药学基本知识与临床用药技能,尝试新开中药(临床)治疗学,强化常用中药饮片的辨认实习等;“中药化学”紧密结合中医药理论,充分应用现代技术,开展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体内代谢和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药药剂学”融药物制备、检测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技术于一体;“中药鉴定学’将紧密结合市场,重点引入人工生产中药材的鉴定特征,同时强化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多指标综合评价中药材质量的新思路及方法;“中药炮制学”注重工艺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适中的炮制程度,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中药饮片。在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环节、全程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
三是结合科学研究,注重教学改革。团队成员近3年来主持和承担了包括“973”、“863”、国家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课题30余项,获国家、省部、校级科技进步奖14项,已受理专利申请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他们及时将这些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将科研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形成了《中药学》、《中药药理》及《本草史》等系列多媒体教学软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围绕中药研究、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产业化、现代化、经济化等核心问题,将最新研究成果注入选修课、讲座课,如“中药不良反应概论”、“中药开发与应用”等,取得了良好效果。他们还着手建立《药典》收载的有毒中药炮制及毒理学资料库、数字化的常用中药材三维图谱库,积累教学资料,促使专业教学经验与成果服务于社会。
目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已形成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的中药专业教学体系,进一步确立了其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的首善地位。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领导日前对该团队建设取得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指出教学团队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祖国中医药教学事业树立了榜样,起到了带头作用。, http://www.100md.com(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