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文化研究
编号:11635733
病笃乱投医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63期
     俗语本义 也作“病急乱投医”、“有病乱求医”,是说病情严重了才慌忙去找医生。比喻情况紧急,顾不上认真思考和选择,盲目从事。

    流行示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紫娟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宝玉笑道“所谓‘病笃乱投医’了。”梁斌《红旗谱》第49章:朱老忠说:“去吧!‘有病乱投医’,多个门路没有不是。”

    医学意义 有病找医生治疗,这是老百姓谁都知道的普通道理,是生产力低下状态下人们对健康的侠义理解,与现代提出的“健康不仅是指机体不生病,而且包括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的道德和健康的社会适应状态”的全新概念相比,显然显得落后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是这种先进健康医学模式的典范,是超前的和进步的。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曾明确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观点,开创了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中医“治未病”的范围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三个方面,不仅是指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的时段及其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时段可能表现出的状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文章可做,都可以根据疾病发生、发展、传播、转化的规律采取使疾病朝正向逆转的措施,都有医者施展才华的机遇。病未发,防微杜渐;病既成,把握进退;病痊愈,慎防劳复,这才是它的全部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笃乱投医”的被动健康观念将逐步被“病未成已预防在先,病既成而从容救治”的先进理念所替代。, 百拇医药(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