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临证心法
编号:11635425
如何看待兼备与平和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3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69期
     “假兼备以幸中,借平和以藏拙”,笔者最初读到此名言时,觉得此句一针见血,堪称警医之句。虽是针砭时医中那些对病情茫然,用药只好“广罗原野,偶冀获一”,或轻淡塞责等医风,然今时医沿袭此风者仍有之。观现今的中医处方、大方、平和之方比比皆是。假如此句后再加一句,则是“借药众以牟利”了。后从裘沛然老先生《壶天散墨》论“幸中,藏拙”一文中得知,《清史稿》叶香岩传里,记载了叶氏斥责时医处方用药之恶习“近时之医者,茫无定识,假兼备以幸中,借平和以藏拙。”然据裘老先生查证,此二句话并非出于叶氏,而是姚江名儒黄宗义替张景岳作传时所载,具体言出于谁就不清楚了。裘老先生认为“兼备”与“和平”并无过错,是中医论治之一有效法则。叶氏所斥当为“假”和“拙”,是贬胸无成竹而以药敷衍塞责之庸医的。而以当今的眼光去看“假兼备以幸中,借平和以藏拙”,则可谓是别出机杼而取其之用。特别是从疾病变化、医疗体制和社会因素等诸方面与时俱进分析,则可以赋予“兼备”与“平和”以新的内涵,以拓宽临证辨治之思路。

    兼备与平和并无错
, http://www.100md.com
    笔者在出诊时经常能看到病人带来的他医处方,方中药物多者可达几十味,大多益气养阴,理气化湿类平和之药,医不好亦医不死。有一次出诊,遇多年汗证之病人,辨为营卫失和,处方以桂枝汤原方,病人拿着处方,满脸疑云,似乎是觉得我在应付了事。因其服汤药甚多,觉得此方过于平淡简单。经反复解释,总算去取药服用。好在病人药后症缓,否则笔者真可能要负骂名了。客观看待如今之大方、平和之方的现象,其背后包含了学术、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假”和“拙”之风不可长,但对其合理的因素还应汲取,有扬有弃。分析其因,一者,当今之人所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及其他对身体损害的因素之多,均已远非古人所比。精神压力、心理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而疾病发生后其病机的变化发展要比古人复杂得多,诊治用药不得已要多法兼备,也是很自然的;二者,现代中西医药并用的特点,使中医需要面对许多复杂棘手的病变。如肾病治疗中并用激素等等,而且中医疗法独立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病情加重或死亡,即使与中医用药无关,也可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三者,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人们对一些峻猛疗法和药物已难承受,如吐法等。加之医患关系的复杂变化,一旦疗法无效或不佳,病人动辄可能诉诸法律。即使能够应用也要反复动员病人,并对其可能的后果交待清楚,获得病人的充分理解和配合方可使用。这一切都在客观上促进了医者用药“以平为期”;四者,保健养生观的演变,使人们崇尚用药清淡平和,或不药以赖人生生之气康复等等。都使“兼备”与“和平”有了比古人不同或更多的人文和学术内涵,也要求中医学人对其予以更深入的研究以提高疗效。
, 百拇医药
    科学合理地兼备与平和

    多法兼备,杂合以治 《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其意有二:一是病机错综复杂,以致临证多证相挟,以单法单方无法兼顾,就需要两法甚至三法、多法兼治之,今罹之病与古人之病已大有不同。相对而言,可能要比古人所见复杂,这一点从当今疾病谱的变化见其一斑。在实际的临床中,一人多病同兼的情况极为普遍,临证必须要多法多方兼而用之,亦为思辨圆通之举。二是对一种病证的多法应用。一人一病,比如有些慢性病证,看似单一,但其病情胶着顽固,深不易解,此时就需要针药并施,或辅以按摩、食疗食养、运动等多种疗法,综合调治。尤其是当单一疗法其效不良时,多环节、全方位的综合治疗就有其特殊作用。景岳所谓:“杂合五方之治而随机应变,则各得其宜矣。”即为此意。

    平和中见真功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方》中论述到:“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发用乖宜,损伤处众,药投疾,殃滥亦然。”可见孙氏对药物利害的感受之深。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揭示了中医治病重维护正气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然既谈治病,就难免动方用药,中国兵法中自古就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最高境界,如治病以食治之而愈者当然为上。但病至于药,如不得已“交兵”,亦以“四两拨千斤”为最佳战法。就如医病用药,于平和之中见真功,而不是为“藏拙”而选平和之品,但是入此境界谈何容易,决非一知半解所能为之。“借平和”之用药非为“藏拙”和避事,而是平淡之中见真功。, http://www.100md.com(吴深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