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编号:13398580
警惕药源性热中风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2日 医药卫生报
     当气温在32℃时,中风的危险便可上升60%,而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高龄患者都是高危人群。除了空调原因外,这与出汗多、体液减少、循环血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密切相关。此外,有些药物使用不当亦可导致热中风。可引起热中风的常见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降压类药物 夏季人体血压不太稳定,若服药剂量过大或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会使血压在短时间里突然大幅度下降。脑部供血不足,血流缓慢,血液易于凝集,已有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很容易发生脑血栓。

    利尿类药物 速尿、双氢克尿塞等利尿药直接作用于肾脏,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出。若中老年人使用利尿类药物剂量过大,尿液排出增多,易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可导致血液浓缩,黏滞性增加,脑血栓形成。

    解热镇痛类药物 此类药物虽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也常使人大量出汗,尤其是伴有呕吐、腹泻的中老年人,发汗后机体缺水严重,血液浓缩,易诱发血栓形成。

    镇静催眠药 安定与巴比妥类药物,均有抑制大脑皮质、扩张血管等作用,如果用量较大,会使血压下降,引发缺血性中风。

    如何预防药源性热中风呢?一、治疗高血压不能操之过急,应合理用药,使血压逐渐下降至理想水平。二、慎用利尿类降压药物。三、中老年人发烧时,最好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而以物理降温为好。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头痛、头昏、肢体乏力等不适,切勿掉以轻心,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摘自《健康报》 罗学宏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