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31期
编号:11712865
C期子宫内膜癌应当进一步分组 预后模型可用以区分高低危亚组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4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31期
Ⅲ<sub>C</sub>期子宫内膜癌应当进一步分组 预后模型可用以区分高低危亚组

     最近的资料提示,ⅢC期子宫内膜癌存在低危组和高危组。为明确这种分组是否必要,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兰诺(Lanneau)等比较仅有淋巴结转移和同时存在其他因素[如腹水细胞学(C)、浆膜(S)和(或)附件(A)阳性]的ⅢC期患者的各自临床转归,并建立预后模型。

    他们对1994-2007年间登记的121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3例为ⅢC期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

    CSA阳性的ⅢC期患者和仅淋巴结阳性的ⅢC期患者分别有78例和25例。复发病例中82%为CSA阳性ⅢC期患者。70%的CSA阳性ⅢC期患者有远处转移。CSA阳性ⅢC期患者较仅淋巴结阳性ⅢC期患者更易出现2个以上的淋巴结受累(P=0.05),但在治疗上无显著性差异。随访2年时,二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5%和80%(P=0.0005),2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0%和88%(P<0.0001)。

    然后,研究者应用5个明显的高危因素(年龄、侵袭深度、CSA、病理级别和阳性淋巴结数目)建立了预后模型,据此区别高危(评分>4)或低危(评分为0~3)亚组。低危组和高危组的2年OS率分别为70%和40%(P<0.0001)。

    Lanneau等认为,目前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不能区分高危和低危ⅢC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本模型明确设定了附加因素以区分ⅢC期的不同亚组,可用于制定会诊决策并有益于将来的临床试验设计。,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