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31期
编号:11712869
通心络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和脑血管病疗效的系统评价(三)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4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31期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NSS) 14 个研究报告了SNSS 评分, 其效应量具有统计学异质性(Q=225.291,P=0.000),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1.08739,95% CI为-2.9420~0.76762,P>0.05)。按药物分类作亚组分析显示:① 通心络与其他中药比较: 4 项随机对照试验(RCT)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 通心络+常规药物与常规药物比较:9 项RCT 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通心络+针刺+常规药物与常规药物比较: 1 项RCT 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按病种分类进行亚组分析显示:①通心络治疗脑梗死:共有10项RCT,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RCT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通心络治疗脑出血:共有2项RCT,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③通心络治疗脑缺血:共有2项RCT,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死亡率 5 项研究报告了死亡人数(图5),其异质性不大(Cochraneps Q=0.43389,P=0.97961>0.1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OR=0.37881,95% CI为0.14858~1.0000,P=0.05,即平均而言,与其他药物相比,通心络能使脑血管病死亡风险降低62.119%,提示通心络组可能优于对照组,但95% CI的右端点为1, 两组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漏斗图显示, 存在发表偏倚(图6)。

    不良反应 共有19 篇文献报告不良反应, 其中8 篇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7 篇报告共24 例腹部不适、2 例恶心(改为饭后服用症状自行消失或缓解), 有3 篇报告个别患者出现肠胃反应(无具体数字),1 篇报告有2 例因胃肠道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大便潜血、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

    结论:综上所述, 在总有效率方面, 31项RCT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通心络胶囊组(1764 例)与对照组(1572例)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 按病种分类进行亚组分析, 7 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RCT显示,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发生极少, 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可初步认为,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管病, 能提高临床疗效, 对急性脑梗死等患者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未完待续,本文(二)见8月7日A7版]

    图3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管病的总有效率OR 森林图

    图4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管病的总有效率OR 漏斗图(相关内容见上期)

    图5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OR 森林图,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