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脑外科手术的麻醉.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6kb)。
小儿颅脑外科手术的麻醉
小儿颅脑手术的麻醉风险性比成人高。据弗吉尼亚大学医院统计资料:1969~1983年成人组的死亡率为1.7/10,000,而小儿组则为4.7/10,000,比成人组高3倍。小儿并非成人的缩影,小儿出生时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至1岁以后才逐渐发育成熟,所以小儿在病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各方面与成人有很大区别。
1 新生儿呼吸储备有限,刚出生时呼吸系统对外环境需要有适应过程,随着年龄和发育的增长方始逐步健全。新生儿和婴儿头大,舌体也大,鼻孔小、咽腔也小,会厌长而且呈V形,喉头位置较高,因此容易出现气道堵塞,如果使用面罩通气,托下颌的力量需较大。新生儿气管仅长4cm,气管和左右总气管分支处的Louis角呈两侧相等,因此,如果气管导管插入过深,进入两侧总支气管的机会相等。小儿的喉头位置较高,声门位置相当于第3、4颈椎高度,气管的最狭窄处在环状软骨部位,气管半径也较小,有时显露声门较为困难。以上这些特点都是临床小儿麻醉工作十分关注的问题。新生儿代谢率高,氧耗也比成人高,婴儿单位体重每分钟通气量较大(5~8ml/kg·min),FRC比值高,故吸入麻醉的诱导也迅速。
2 颅骨是保护大脑的重要结构,但在小儿的颅腔不仅顺应性低,且容积有限,其内容物(包括脑实质、脑脊液、脑血容量等)的任何容量增加(例如肿瘤、水肿、脑积水、脑出血等),都将引起脑组织受压,脑容量改变将促使颅内压(ICP)迅速升高。
3 麻醉对小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大的影响,麻醉医师对小儿脑代谢、脑血流和脑脊液等都需要充分了解,对颅脑手术中的ICP控制尤其需要高度重视。全身麻醉药对小儿的作用,与成人相比有很大的差异,表现为麻醉药作用增强,对机体各器官功能有明显影响,不论经静脉或吸入途径给药,起效均迅速,尤其在复合用药时其作用趋于复杂化,这与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再分布、代谢与排泄等过程都与成人不同有关。因此,对在小儿麻醉中使用各种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以及其它麻醉药物时,需要充分掌握其中存在的作用特点。
4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总则是:诱导迅速,镇静和镇痛良好,在毫无知晓的情况下迅速进入麻醉状态,避免因吸入麻醉药的刺激性异味引起小儿躁动、兴奋、ICP升高和代谢增加。儿童对吸入麻醉药的摄取速度比成人快,但其MAC与年龄呈反相关系。小儿的吸入麻醉诱导比成人快,主要与以下三方面有关:①小儿肺胞通气量/功能余气量比值较大,在新生儿为5,而成人仅为1.4。这系新生儿肺胞通气较大,而代谢率较成人高所致;②小儿重要器官的血管比成人丰富,血运丰富的脑、心、肝、肾等器官对吸入麻醉药的摄取多于血管较少的脂肪、肌肉、骨骼等组织;③血/气和组织/气体的分配系数随年龄的幼小而下降,分配系数愈低,肺胞麻醉药的浓度就愈高;新生儿吸入氟烷、异氟烷、恩氟醚的分配系数较成人低18%。小儿应用吸入麻醉药其MAC与年龄之间呈反相关系,即<6个月的婴儿MAC最大,随后直到青春期时MAC逐渐下降。
5 小儿颅脑外科手术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在巴比妥类药中主要为硫喷妥钠;在非巴比妥类药中主要有苯环已哌啶类的氯胺酮,羟丁酸盐类的羟丁酸钠(γOH),丙泊酚,咪唑类的依托咪酯等;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有氧化亚氮(N2O)、氟烷、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等几种。在小儿麻醉中N2O几乎与所有的吸入麻醉药复合,多数是先吸入N2O以让患儿迅速丧失神志,然后再继以吸入其它吸入麻醉药。氟烷在我国一度曾被广用,但用于成人容易并发"氟烷肝炎"而被弃用。其实,氟烷在小儿麻醉中仍然占重要地位,氟烷肝炎发生率极低,目前在有些国外小儿麻醉领域中,氟烷麻醉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6 对小儿神经外科患儿的麻醉前病情充分评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医师与患儿(或家属)必须建立密切的关系,做好麻醉计划,如发现异常,择期手术应予纠正后再予麻醉。呼吸方面着重注意气道的通畅性,评估气管插管的难易度,听诊呼吸音是否清晰,有无肺水肿的迹象,有无脊髓损伤等。根据了解的病史、体检和病情,施行进行必要的x线检查、B超、CT和MRI、MRA、DSA、EEG等特殊检查,必要时施行腰穿以测定脑脊液压或更确切的ICP监测。在全面诊断检查后,评估麻醉危险性,确定麻醉方法,并与神经外科医师协商需要做的各项手术麻醉前准备。术前准备依据急症和择期手术,分别轻、重、缓、急进行处理,重点对ICP、呼吸(尤其高位截瘫、呼吸困难、严重缺氧,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和循环状况的改善,包括周身状况的改善,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纠正等。如有颅内压增高或脑疝等紧急情况,应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500ml,使用呋塞米及激素类药,以缓解脑水肿和解除脑疝危象。此外,对于严重颅脑损伤、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的病儿,特别注意及时止血,固定颈椎骨折部位,以防进一步损伤颈髓。对伴有严重呼吸困难的患儿,要及时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插管。对躁动的患儿需及时镇静和止痛。
7 术前药的应用方法需酌情对待。择期手术、意识清醒、年龄<10个月、允许短时间离开父母的患儿,可以不用术前药;年龄10个月~5岁的小儿需给镇静剂和经静脉阿托品等术前药;年长儿可于术前15~20min口服咪达唑仑0.5mg/kg(溶于糖溶液中),并允许家属陪伴,有良好的镇静效果,而无呼吸抑制。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镇静药之前必须明确诊断,并具备必要的监护条件,切勿滥用,做好小儿的劝慰工作,避免引发呼吸抑制以及随之而来的意识完全丧失。一般在确定手术后,可在术前1h给适量巴比妥类药(4.0mg/kg)或水合氯醛(50mg/kg)口服或灌肠;咪达唑仑具有抗惊厥、镇静和抑制大脑代谢的作用,小儿的用量为0.15mg/kg,利于降低ICP,具有脑保护作用,是较好的术前用药。此外,术前禁食准备也非常重要,随着科学的进步对术前禁食已有了新概念,目前主张:36个月以内的小儿术前6h应禁食母乳、牛奶和固体食物;>36个月者应禁食8h;大于和等于36个月的小儿术前2h应禁饮清淡水和果汁;如果手术推迟应予静脉补液。
8 适用于小儿的麻醉机应具备下列性能:①准确提供不同成分的挥发性麻醉剂以及N2O浓度;②氧流量可高达40~60L/min;③能最大限度吸收CO2,保证机体ETCO2的正常;④麻醉机的气体流量表具有高度精确性;⑤挥发器为专一麻醉药使用,带有定标、温度补偿功能,以提供精确的吸入浓度;⑥性能良好的呼吸机,常用定时切换型,流量触发10~20ml/min,电子和机械双重制动功能,通气量及吸呼比可根据不同年龄而随意调节,并具有安全报警等功能。原则上只有具备上述功能的高度精密循环紧闭麻醉机,才适用于任何年龄组小儿的麻醉管理。除紧闭麻醉机外,还可应用麻醉环路,即Mapleson环路,其中Bain环路(属于Mapleson D)的应用广泛,可远离病人的头部进行麻醉管理,Bain环路属于部分重复吸系统,只适用于体重>15kg的小儿,且应根据小儿的大小调节氧流量,最低流量应为3.5L/min,如果选用自主呼吸,氧流量应比控制呼吸者增加50%,且需要有ETCO2监测。
9 当前气管导管的种类很多 ......
小儿颅脑外科手术的麻醉
小儿颅脑手术的麻醉风险性比成人高。据弗吉尼亚大学医院统计资料:1969~1983年成人组的死亡率为1.7/10,000,而小儿组则为4.7/10,000,比成人组高3倍。小儿并非成人的缩影,小儿出生时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至1岁以后才逐渐发育成熟,所以小儿在病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各方面与成人有很大区别。
1 新生儿呼吸储备有限,刚出生时呼吸系统对外环境需要有适应过程,随着年龄和发育的增长方始逐步健全。新生儿和婴儿头大,舌体也大,鼻孔小、咽腔也小,会厌长而且呈V形,喉头位置较高,因此容易出现气道堵塞,如果使用面罩通气,托下颌的力量需较大。新生儿气管仅长4cm,气管和左右总气管分支处的Louis角呈两侧相等,因此,如果气管导管插入过深,进入两侧总支气管的机会相等。小儿的喉头位置较高,声门位置相当于第3、4颈椎高度,气管的最狭窄处在环状软骨部位,气管半径也较小,有时显露声门较为困难。以上这些特点都是临床小儿麻醉工作十分关注的问题。新生儿代谢率高,氧耗也比成人高,婴儿单位体重每分钟通气量较大(5~8ml/kg·min),FRC比值高,故吸入麻醉的诱导也迅速。
2 颅骨是保护大脑的重要结构,但在小儿的颅腔不仅顺应性低,且容积有限,其内容物(包括脑实质、脑脊液、脑血容量等)的任何容量增加(例如肿瘤、水肿、脑积水、脑出血等),都将引起脑组织受压,脑容量改变将促使颅内压(ICP)迅速升高。
3 麻醉对小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大的影响,麻醉医师对小儿脑代谢、脑血流和脑脊液等都需要充分了解,对颅脑手术中的ICP控制尤其需要高度重视。全身麻醉药对小儿的作用,与成人相比有很大的差异,表现为麻醉药作用增强,对机体各器官功能有明显影响,不论经静脉或吸入途径给药,起效均迅速,尤其在复合用药时其作用趋于复杂化,这与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再分布、代谢与排泄等过程都与成人不同有关。因此,对在小儿麻醉中使用各种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以及其它麻醉药物时,需要充分掌握其中存在的作用特点。
4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总则是:诱导迅速,镇静和镇痛良好,在毫无知晓的情况下迅速进入麻醉状态,避免因吸入麻醉药的刺激性异味引起小儿躁动、兴奋、ICP升高和代谢增加。儿童对吸入麻醉药的摄取速度比成人快,但其MAC与年龄呈反相关系。小儿的吸入麻醉诱导比成人快,主要与以下三方面有关:①小儿肺胞通气量/功能余气量比值较大,在新生儿为5,而成人仅为1.4。这系新生儿肺胞通气较大,而代谢率较成人高所致;②小儿重要器官的血管比成人丰富,血运丰富的脑、心、肝、肾等器官对吸入麻醉药的摄取多于血管较少的脂肪、肌肉、骨骼等组织;③血/气和组织/气体的分配系数随年龄的幼小而下降,分配系数愈低,肺胞麻醉药的浓度就愈高;新生儿吸入氟烷、异氟烷、恩氟醚的分配系数较成人低18%。小儿应用吸入麻醉药其MAC与年龄之间呈反相关系,即<6个月的婴儿MAC最大,随后直到青春期时MAC逐渐下降。
5 小儿颅脑外科手术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在巴比妥类药中主要为硫喷妥钠;在非巴比妥类药中主要有苯环已哌啶类的氯胺酮,羟丁酸盐类的羟丁酸钠(γOH),丙泊酚,咪唑类的依托咪酯等;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有氧化亚氮(N2O)、氟烷、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等几种。在小儿麻醉中N2O几乎与所有的吸入麻醉药复合,多数是先吸入N2O以让患儿迅速丧失神志,然后再继以吸入其它吸入麻醉药。氟烷在我国一度曾被广用,但用于成人容易并发"氟烷肝炎"而被弃用。其实,氟烷在小儿麻醉中仍然占重要地位,氟烷肝炎发生率极低,目前在有些国外小儿麻醉领域中,氟烷麻醉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6 对小儿神经外科患儿的麻醉前病情充分评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医师与患儿(或家属)必须建立密切的关系,做好麻醉计划,如发现异常,择期手术应予纠正后再予麻醉。呼吸方面着重注意气道的通畅性,评估气管插管的难易度,听诊呼吸音是否清晰,有无肺水肿的迹象,有无脊髓损伤等。根据了解的病史、体检和病情,施行进行必要的x线检查、B超、CT和MRI、MRA、DSA、EEG等特殊检查,必要时施行腰穿以测定脑脊液压或更确切的ICP监测。在全面诊断检查后,评估麻醉危险性,确定麻醉方法,并与神经外科医师协商需要做的各项手术麻醉前准备。术前准备依据急症和择期手术,分别轻、重、缓、急进行处理,重点对ICP、呼吸(尤其高位截瘫、呼吸困难、严重缺氧,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和循环状况的改善,包括周身状况的改善,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纠正等。如有颅内压增高或脑疝等紧急情况,应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500ml,使用呋塞米及激素类药,以缓解脑水肿和解除脑疝危象。此外,对于严重颅脑损伤、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的病儿,特别注意及时止血,固定颈椎骨折部位,以防进一步损伤颈髓。对伴有严重呼吸困难的患儿,要及时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插管。对躁动的患儿需及时镇静和止痛。
7 术前药的应用方法需酌情对待。择期手术、意识清醒、年龄<10个月、允许短时间离开父母的患儿,可以不用术前药;年龄10个月~5岁的小儿需给镇静剂和经静脉阿托品等术前药;年长儿可于术前15~20min口服咪达唑仑0.5mg/kg(溶于糖溶液中),并允许家属陪伴,有良好的镇静效果,而无呼吸抑制。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镇静药之前必须明确诊断,并具备必要的监护条件,切勿滥用,做好小儿的劝慰工作,避免引发呼吸抑制以及随之而来的意识完全丧失。一般在确定手术后,可在术前1h给适量巴比妥类药(4.0mg/kg)或水合氯醛(50mg/kg)口服或灌肠;咪达唑仑具有抗惊厥、镇静和抑制大脑代谢的作用,小儿的用量为0.15mg/kg,利于降低ICP,具有脑保护作用,是较好的术前用药。此外,术前禁食准备也非常重要,随着科学的进步对术前禁食已有了新概念,目前主张:36个月以内的小儿术前6h应禁食母乳、牛奶和固体食物;>36个月者应禁食8h;大于和等于36个月的小儿术前2h应禁饮清淡水和果汁;如果手术推迟应予静脉补液。
8 适用于小儿的麻醉机应具备下列性能:①准确提供不同成分的挥发性麻醉剂以及N2O浓度;②氧流量可高达40~60L/min;③能最大限度吸收CO2,保证机体ETCO2的正常;④麻醉机的气体流量表具有高度精确性;⑤挥发器为专一麻醉药使用,带有定标、温度补偿功能,以提供精确的吸入浓度;⑥性能良好的呼吸机,常用定时切换型,流量触发10~20ml/min,电子和机械双重制动功能,通气量及吸呼比可根据不同年龄而随意调节,并具有安全报警等功能。原则上只有具备上述功能的高度精密循环紧闭麻醉机,才适用于任何年龄组小儿的麻醉管理。除紧闭麻醉机外,还可应用麻醉环路,即Mapleson环路,其中Bain环路(属于Mapleson D)的应用广泛,可远离病人的头部进行麻醉管理,Bain环路属于部分重复吸系统,只适用于体重>15kg的小儿,且应根据小儿的大小调节氧流量,最低流量应为3.5L/min,如果选用自主呼吸,氧流量应比控制呼吸者增加50%,且需要有ETCO2监测。
9 当前气管导管的种类很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4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