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98页).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533kb)。
第一单元感冒
一、概述
1.感冒的定义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其特征。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为多见。病情有轻重的不同,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一般通称伤风或冒风、冒寒;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
2.感冒的源流早在《内经》即已有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的论述。感冒病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至于时行感冒,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中即已提示其属"时行病"之类,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伤风》中明确提出了"时行感冒"之名。
3.时行感冒的定义时行感冒是感冒的一个特殊类型,主要感受时行疫毒,病情重而多变,在一个时期、一定区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且不限于季节,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二、病因病机
1.感冒的常见病因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风邪为主因,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夹湿邪。一般以风寒、风热两者为多见。夏令暑湿之邪亦能杂感为病。,非时之气夹时行病毒伤人,则更易引起发病,且不限于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传染流行。
2,感冒的基本病机风性轻扬,多犯上焦,故《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处胸中,位于上焦,主呼吸,气道为出人升降的通路,喉为其系,开窍于鼻,外合皮毛玄府,职司卫外。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很快出现卫表及上焦肺系症状,以致卫表不和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失宣肃而见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因病邪从表自上而人,内合于肺,故尤以卫表不和为其主要特征。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以及人体素质的差异,故临床表现的证候有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等证。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若感受风寒湿邪,则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感受风热暑燥,则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如感受时行疫毒则病情多重,甚或有变生他病者。
3.感冒的发病关键至于外邪侵犯人体,是否引起发病,关键还在于正气的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也有一定关系。当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疏懈,而外邪乘袭时,则易感受发病。如气候突变,寒温失常,六淫及时行之邪肆虐,侵袭人体,卫外之气不能调节应变,则每见本的发生率升高;或因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以及过度劳累,而致肌腠不密,外邪侵袭为病;若体质偏弱,卫表不固,稍不谨慎,吹风受凉之后,则可见虚体感邪。它如肺经有痰热、伏火,或痰湿内蕴,肺卫失于调节,则亦每易感受外邪。如素体阳虚者易受风寒,阴虚者易受风热、燥热,痰湿偏盛者易受外湿。这说明,在禀赋素质有所偏差失调的情况下,最易内外因相引而发病。
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1.感冒的诊断要点(1)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鼻塞、流涕、多涕、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由于风邪有夹暑、夹湿、夹燥的不同,还可见有相关的症状。(2)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证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3)病程一般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可传变人里,变生它病。(4)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2.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本病当注意与某些温病早期相鉴别,因温病早期,尤其是太阴温病,每常表现类似于感冒的症状,如风温初起即极似风热感冒之证。因此在各种温热病的流行季节,应特别提高警惕,密切观察动态变化。一般而言,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温病必有发热甚至高热,感冒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身凉、脉静,温热病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人里的证候。
3.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鉴别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4.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感冒1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感冒继发它病,传变人里。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明显,可以发生传变,化热人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四、辨证论治
1.感冒的辨证要点本病邪在肺卫,故辨证多属于表实证,但必须根据证情,求其病邪的性质,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还需注意虚体感冒的特殊性。
2.感冒的治疗原则感冒的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因势利导,从表面解,遵"其在皮着,汗而发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义,采取解表达邪的原则,风寒治以辛温发汗;风热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虚体感邪则应扶正与解表并施,不可专行发散祛邪,重伤肺气。
3.感冒的分证论治(包括虚体感冒)
(1)风寒束表[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吐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法]辛温解表。[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常用药: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等。
(2)风热犯表[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法]辛凉解表。[方]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豆豉、桔梗、牛蒡子、甘草、竹叶、芦根等。
(3)暑湿伤表[症]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法]清暑祛湿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常用药:香薷、厚朴、扁豆、黄连、黄芩、青蒿、荷叶等。
(4)虚体感冒至于虚体感冒之证,乃属体弱卫外不固,以致反复感邪,经常缠绵难愈,此为一般常规之外的特殊变证,不可过于辛散,单纯祛邪,强发其汗,重伤正气,治当扶正气,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
①气虚感冒[症]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法]益气解表;[方]参苏饮加减。常用药:党参、茯苓、甘草、苏叶、葛根、前胡、桔梗、枳壳、半夏等。
②阴虚感冒[症]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法]滋阴解表。[方]加减藏蕤汤化裁。常用药:玉竹、葱白、豆豉、桔梗、薄荷、白薇、大枣、甘草等。
五、调护1.感冒的调护方法:本病在流行季节应积极预防,生活上应慎起居,避风寒,在冬春之际尤应注意防寒保暖,盛夏亦不可贪凉露宿。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以御外邪。在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触而流行。2.感冒的煎药方法汤剂煮沸后5-10分钟即可,过煮则药效降低。3.感冒的服药方法汤剂应趁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进热粥、米汤以助药力 ......
第一单元感冒
一、概述
1.感冒的定义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其特征。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为多见。病情有轻重的不同,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一般通称伤风或冒风、冒寒;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
2.感冒的源流早在《内经》即已有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的论述。感冒病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至于时行感冒,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中即已提示其属"时行病"之类,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伤风》中明确提出了"时行感冒"之名。
3.时行感冒的定义时行感冒是感冒的一个特殊类型,主要感受时行疫毒,病情重而多变,在一个时期、一定区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且不限于季节,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二、病因病机
1.感冒的常见病因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风邪为主因,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夹湿邪。一般以风寒、风热两者为多见。夏令暑湿之邪亦能杂感为病。,非时之气夹时行病毒伤人,则更易引起发病,且不限于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传染流行。
2,感冒的基本病机风性轻扬,多犯上焦,故《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处胸中,位于上焦,主呼吸,气道为出人升降的通路,喉为其系,开窍于鼻,外合皮毛玄府,职司卫外。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很快出现卫表及上焦肺系症状,以致卫表不和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失宣肃而见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因病邪从表自上而人,内合于肺,故尤以卫表不和为其主要特征。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以及人体素质的差异,故临床表现的证候有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等证。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若感受风寒湿邪,则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感受风热暑燥,则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如感受时行疫毒则病情多重,甚或有变生他病者。
3.感冒的发病关键至于外邪侵犯人体,是否引起发病,关键还在于正气的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也有一定关系。当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疏懈,而外邪乘袭时,则易感受发病。如气候突变,寒温失常,六淫及时行之邪肆虐,侵袭人体,卫外之气不能调节应变,则每见本的发生率升高;或因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以及过度劳累,而致肌腠不密,外邪侵袭为病;若体质偏弱,卫表不固,稍不谨慎,吹风受凉之后,则可见虚体感邪。它如肺经有痰热、伏火,或痰湿内蕴,肺卫失于调节,则亦每易感受外邪。如素体阳虚者易受风寒,阴虚者易受风热、燥热,痰湿偏盛者易受外湿。这说明,在禀赋素质有所偏差失调的情况下,最易内外因相引而发病。
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1.感冒的诊断要点(1)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鼻塞、流涕、多涕、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由于风邪有夹暑、夹湿、夹燥的不同,还可见有相关的症状。(2)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证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3)病程一般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可传变人里,变生它病。(4)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2.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本病当注意与某些温病早期相鉴别,因温病早期,尤其是太阴温病,每常表现类似于感冒的症状,如风温初起即极似风热感冒之证。因此在各种温热病的流行季节,应特别提高警惕,密切观察动态变化。一般而言,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温病必有发热甚至高热,感冒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身凉、脉静,温热病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人里的证候。
3.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鉴别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4.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感冒1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感冒继发它病,传变人里。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明显,可以发生传变,化热人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四、辨证论治
1.感冒的辨证要点本病邪在肺卫,故辨证多属于表实证,但必须根据证情,求其病邪的性质,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还需注意虚体感冒的特殊性。
2.感冒的治疗原则感冒的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因势利导,从表面解,遵"其在皮着,汗而发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义,采取解表达邪的原则,风寒治以辛温发汗;风热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虚体感邪则应扶正与解表并施,不可专行发散祛邪,重伤肺气。
3.感冒的分证论治(包括虚体感冒)
(1)风寒束表[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吐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法]辛温解表。[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常用药: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等。
(2)风热犯表[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法]辛凉解表。[方]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豆豉、桔梗、牛蒡子、甘草、竹叶、芦根等。
(3)暑湿伤表[症]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法]清暑祛湿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常用药:香薷、厚朴、扁豆、黄连、黄芩、青蒿、荷叶等。
(4)虚体感冒至于虚体感冒之证,乃属体弱卫外不固,以致反复感邪,经常缠绵难愈,此为一般常规之外的特殊变证,不可过于辛散,单纯祛邪,强发其汗,重伤正气,治当扶正气,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
①气虚感冒[症]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法]益气解表;[方]参苏饮加减。常用药:党参、茯苓、甘草、苏叶、葛根、前胡、桔梗、枳壳、半夏等。
②阴虚感冒[症]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法]滋阴解表。[方]加减藏蕤汤化裁。常用药:玉竹、葱白、豆豉、桔梗、薄荷、白薇、大枣、甘草等。
五、调护1.感冒的调护方法:本病在流行季节应积极预防,生活上应慎起居,避风寒,在冬春之际尤应注意防寒保暖,盛夏亦不可贪凉露宿。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以御外邪。在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触而流行。2.感冒的煎药方法汤剂煮沸后5-10分钟即可,过煮则药效降低。3.感冒的服药方法汤剂应趁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进热粥、米汤以助药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53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