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636564
危重症社区现场急救讲座5.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0kb)。

    危重症社区现场急救讲座(五)

    院前急救时的电击复律(概论)

    心血管突发事件是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的主要原因,在发病后1 h内猝死的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占80%~90%。大规模回顾性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医院外发生的心脏性猝死患者中,10%为室性心动过速,20%~30%为心动过缓和停搏,65%~85%为心室纤颤,另有报道在猝死中室颤竟占90%。由此可见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在院前抢救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是摆在基层医务人员和专业院前急救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电 击复律术的问世给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带来了里程碑式的飞跃,从整体上看,其疗效和安全性都大大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是长期以来,特别是在基层医疗单位, 电击除颤术还一直被蒙以神秘的面纱,有的医疗急救单位没有装备除颤器,有的虽然有,但不少人对此不甚了解,甚至有畏惧心理,将其敬而远之,致使除颤器被束 之高阁,长期得不到使用。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的急救资源,又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风险,更严重的是可能因未及时使用除颤器导致患者失去了生命。在一些发达国 家,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已经成为一些公共场所必备的急救设施,它为早期除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复苏成功率提高了2~3倍。随着国力的提高,我国也开始准备大规模普及和装备除颤器,基层医疗单位和公共场所普及和装备除颤器已是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因此,了解除颤原理,掌握除颤技术,是每一个从事或有可能从事急救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心脏电复律术(cardioversion)亦称电击除颤术(electric defibrillation),全称为经胸壁直流电电击复律术,是抢救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21世纪以来其重要性才逐步得到应有的认识。1947年Beck等人首次用交流电直接电击心脏,使1例开胸手术患者的室颤终止。1952年,Zoll大夫首次用交流电作体外复律取得成功。1962年,Edmavk及Lown对除颤器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和改进,用直流电成功转复了患者的心律,从此拉开了直流电复律治疗术的序幕。我国于1965年开始运用这项技术,迄今已经拯救了千千万万的患者。

    电击除颤术的优越性可以用8个字概括,即迅速、可靠、安全、惟一。"迅速"是指电击后的出现疗效时间快,多数情况下电击后患者的心律立即转复,而抗心律失常药物起效最快也得数分钟;"可靠"是指电击复律术的抗心律失常疗效肯定,在多数情况下其转复率>90%,有时接近100%, 这是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所不能比拟的;"安全"是指电击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少,只要在适应证范围内,很少给患者带来危害,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 比,电击复律更为安全,使用者大可不必有畏惧心理;"惟一"这点最为重要,有的恶性心律失常是用药物纠正不了的,心室纤颤就是如此。由于室颤后患者的血液 循环停止,任何药物都无法迅速到达靶器官,因此电击是治疗室颤的惟一有效的手段,除此之外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与之相比。如在北京急救中心1994~1996年经流动重症监护车院前急救的1 0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42例在现场突然发生室颤,其中37例患者即刻得到了现场电击除颤,复苏成功26例,成功率为71%,因故而未电击除颤的5例患者,尽管采用了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以及静注利多卡因等措施,仍均在现场死亡,充分说明了直流电击在抢救室颤时的决定性作用。

    长期以来,不少院前急救人员对除颤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在患者发生室颤型心脏骤停时首先想到的不是电击除颤,而是常规复苏的ABCD,胸外心脏按压,使用利多卡因,甚至是气管插管,这种低级错误导致了不少患者死亡。因此,电击除颤在专业现场复苏中的应有地位必须恢复,每个急救人员都必须意识到:在院外专业抢救以室颤为主要特征的恶性心律失常的各种措施中,电击除颤的地位永远是第一!

    除颤器大致可以分为3种,第一种是医疗单位装备和使用的普通除颤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