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636126
骨肿瘤影像的分析方法.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20kb)。

    X线表现反应骨肿瘤的大体病理,X线平片是反应肿瘤生长速度及生物活性的可靠指标。依据X线所显示骨肿瘤部位、生长特点及有无基质钙化,可以推测肿瘤组织成分。如何分析骨肿瘤X线平片是放射科、骨科及病理科医生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骨肿瘤分析方法很多,下面介绍比较实用,应用最广的逐步系统分析法。包括三部分:一为初步分析,二为病灶分析,三为化验检查及注意事项。

    1、 初步分析

    1.1临床资料

    年龄:许多肿瘤有其发病年龄高峰和范围, 如骨肿瘤的骨肉瘤和尤文瘤好发20岁以下者(图1),50岁以上病人以Paget病、转移癌、骨髓瘤多见。熟悉各种病变的发病年龄特点对诊断很有帮助。

    性别:同样一些病变好发于男性,而另一些好发于女性。如男性好发Paget病、痛风、强直性脊柱炎、Reiter 病及血友病,而骨疏松、红斑狼疮、致密性骶髂关节炎和类风湿以女性多见,骨肿瘤也有这种现象,如软骨肉瘤、骨肉瘤均以男性多见。

    病史:病史对诊断非常重要,如外伤对骨化性肌炎诊断有帮助,无明确外伤引起的骨折为病理骨折。

    1.2病变数目

    骨肿瘤可单发或多发,纤维结构不良、转移癌、多发骨髓瘤、Ollier病、Maffucci综合征、多发骨软骨瘤和家族遗传性多发骨软骨瘤,组织细胞瘤为多发。一般先天发育异常,营养、代谢、内分泌病变为全身发病, 而孤立性骨病灶常为肿瘤、肿瘤样病变或感染等。因此病灶数目对诊断很重要。

    1.3病灶对称性

    全身对称病常为累及骨功能和代谢的弥漫性疾病, 如甲旁亢、骨软化、骨疏松和白血病。非对称任意分布的病变为随机种植病变,如转移癌和Paget病,各种骨肿瘤一般非对称分布。

    1.4累及系统

    如果仅骨骼系统受累,可以排除许多病变, 如甲旁亢和转移癌。骨内孤立病变常为良性骨肿瘤的特点。有时Paget病和某些先天性发育异常也可单独发病。

    2、病灶分析

    按照下列步骤仔细分析病灶有助于得出合理诊断。

    2.1病灶在骨骼系统的部位

    统计研究表明骨病变,尤其骨肿瘤有其好发部位(表1)。例如脊索瘤好发于骶骨和颅底,而骨肉瘤好发在膝关节,了解好发部位对诊断非常有用。

    2.2病灶在某一骨内的解剖位置

    各种骨肿瘤好发于骨内不同解剖部位(图2)。

    2.3病灶起源

    确定肿瘤起源能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1骨髓来源,常为中心性,常内侧骨皮质出现分叶变薄征象,常见于纤维和软骨类肿瘤。

    2骨皮质来源, 其特点是在某一位置上明显偏心性,常有骨皮质破坏、变形和膨胀,常引起骨膜反应, 而且比髓内病变易被发现。

    3骨膜来源,典型者为紧贴患骨,但大部分与其分开,常为明显软组织异常,而骨改变轻微。

    4骨外(软组织)来源,其特征是肿瘤有明确间隙与骨

    皮质分开,大的软组织肿瘤可引起骨外压性萎缩, 边缘硬

    化,骨外来源有肌肉、神经、血管和骨膜。

    表1、骨肿瘤好发部位

    2.4形态

    生长慢良性病变常沿骨长轴骨生长(即长骨内长病灶),典型者骨纤维结构不良、非骨化纤维瘤、骨囊肿。生长快的肿瘤形态各异,但病灶形态不能作为区分生长快慢的可靠指标。

    2.5病灶大小

    瘤在发现时一般小于6cm,而恶性肿瘤常较大,但巨细胞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和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在就诊时可能很大,同样病灶大小不能作为区分良恶性的可靠指标

    2.6边界

    骨肿瘤边界确切反应生长速度,边界即由肿瘤到正常骨的移行带,有两种; 边界不清和边缘锐利。

    1边缘锐利: 也称边界清楚, 硬化边界或移行带窄,病变和正常骨分界非常明确,常有硬化缘,此种边界为生长缓慢病变,见于骨纤和骨囊肿等(图3a)。

    2边界不清:也称边缘模糊或移行带宽, 即肿瘤与正常骨逐渐移行,缺乏明确分界线或密度变化(图3b)。这种边界是侵蚀性骨破坏的特点,见于骨感染和恶性肿瘤等。

    图2、肿瘤好发部位

    图3、肿瘤边界

    2.7骨皮质完整性

    骨皮质完整性是评价肿瘤生长速度的重要因素, 包括骨皮质变薄、增厚、膨胀、破坏和骨折。

    1骨皮质变薄

    正常骨皮质自骨端向骨干逐渐变薄,骨干骨皮质厚薄一致,骨疏松时骨皮质普遍变薄(如铅笔素描线样),而皮质局部变薄常为肿瘤,当骨皮质内面侵蚀和凹凸不平时称为骨内膜分叶状(scalloping)。常见于骨髓内肿瘤,如内生软骨瘤和骨髓瘤。皮质变薄但完整,为生长速度慢的病变。

    2皮质增厚

    可局部或普遍增厚,局限性常见于骨样骨瘤, 疲劳骨折,是由骨内、外膜新生骨形成。而普遍增厚,典型者为Paget病,因骨改建紊乱所致。

    3皮质膨胀

    皮质膨胀而完整是缓慢持续生长之征象,由内侧侵蚀,外面骨膜增生达到平衡,一般为良性征象,也可见于生长慢的恶性肿瘤。

    4皮质破坏

    骨皮质破坏强烈提示为恶性骨病变(包括骨髓炎),骨皮质破坏比髓内破坏容易发现。皮质破坏包括外形中断和浸润性、虫蚀状破坏。

    5骨折

    骨肿瘤引起的病理骨折与外伤性不同, 外伤骨折有明确外伤史和外力,而病理骨折可无外伤史或轻微外力而骨折,外伤骨折仅能见到骨折线而无骨破坏,而病理骨折除见到骨折线外,尚有骨破坏、钙化、软组织肿块等病理改变。

    2.8骨膜反应

    骨膜包绕在骨外面,由外层(纤维层)和内层(细胞层)组成。成人静止状态骨膜以纤维层为主,细胞成分少, 但在儿童生长发育期间或各种病变刺激时,骨膜较厚, 两层分层明显。

    当骨附加生长于骨干时,骨干增粗,而在骨表面骨吸收时(如骨发育时干骺端有破骨细胞吸收时),骨干逐渐变细。骨膜相对位置可以转换,在病理状态下这种成骨或吸收作用可以重新被激活或加剧。正骨膜反应为新生骨附加于骨干表面,形成多种形式骨膜反应,而负骨膜反应(骨膜下骨吸收)使骨吸收,如甲旁亢。

    正常骨膜不断进行着成骨与吸收过程, 在生长期骨形成超过吸收,所以骨干不断增粗。到成人期,成骨与吸收达到平衡,老年期吸收超过成骨,出现骨疏松。

    骨膜反应必须钙化后,X线平片才能显示,这需要10-21 天时间。因病人年龄而异,年龄小,所需时间短。

    引起骨膜反应的原因可以是骨膜下血,脓或肿瘤扩展,这些物质在骨膜下通过Haversia管扩散。Haversia管经骨皮质与骨髓相通。别的原因还有充血、感染和水肿。上述因素引起骨膜细胞层新生骨形成的机理很复杂,推测的机理包括骨膜被掀起,骨皮质剥离。对骨破坏的代偿, 肿瘤污染,充血和肿瘤分泌成骨物质等。

    骨膜反应的外形与其形成方式和时间有关, 是病变恶性程度,病程的生物标志。骨膜反应有连续型、中断型和混合型3种(图4)。

    2.8.1.2骨皮质存在的连续骨膜反应

    与骨包壳的骨皮质破坏不同,其原来骨皮质可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其表面有连续骨膜反应,可为实性,单层,层状或平行针状。因此这些反应是附加于原来皮质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2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