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636267
第六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8kb)。

    第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一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

    【大纲要求】:

    青霉素的体内过程、抗菌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

    双氯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替莫西林、哌拉西林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

    1.青霉素类

    2.头孢菌素类

    3.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P55)

    (1)作用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2)抗菌机制:1.抑制转肽酶(细胞壁黏肽合成酶)

    2.增加自溶酶活性

    三、青霉素类

    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

    分类 药物 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半合成 耐酸(口服) 青霉素V、非奈西林 耐酶(抗金葡菌) 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奈夫西林 氨苄西林类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 抗铜绿假单孢菌 羧苄西林、替卡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阿帕西林 磺苄西林 抗革兰阴性菌 美西林、替莫西林 (一)天然青霉素(PenicillinG,青霉素G)

    青霉素是一种有机弱酸,常用钾盐或钠盐,易溶于水。内酰胺键易被水、酸、碱、重金属离子及青霉素酶等分解而失效。其水溶液不稳定,在室温下抗菌活性迅速下降,甚至生成有抗原性的降解产物。但是干粉在室温下稳定,可保存2年。故青霉素应临用前配置。

    青霉素G的产量高,性质稳定,作用强,毒性低,仍是目前治疗敏感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

    【体内过程(药动学)】

    1.不耐酸不耐酶,需肌注给药

    2.体内分布较广

    3.t1/2:0.5-1hr,维持4-6hr

    4.99%以原型经尿排泄

    5.丙磺舒可竞争肾小管分泌

    6.具有明显的PAE

    【抗菌作用】

    (G+球菌、G+杆菌、G-球菌、螺旋菌等)

    1.G+球菌杀菌作用,首选!

    2.G-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淋病奈瑟球菌

    3.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

    【临床应用】

    1.链球菌

    2.脑膜炎双球菌等引起的脑膜炎

    3.螺旋体引起的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放线菌病等

    4.革兰阳性杆菌:破伤风、白喉、炭疽病,同时加用相应的抗毒素,因其对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无效。

    【不良反应】

    局部刺激、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常见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1.原因: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

    2.注意事项: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

    3.急救办法:肾上腺素

    4.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严重者应稀释后缓慢静注或滴注,必要时可加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

    (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V、非奈西林

    特点:(1)抗菌谱与青霉素相同

    (2)耐酸、可口服

    (3)不耐酶(β-内酰胺酶)

    (4)抗菌活性比青霉素弱

    2.耐酶青霉素(抗金葡菌青霉素)(合成青霉素)

    甲氧西林(甲氧苯青霉素)

    奈夫西林(乙氧奈青霉素)

    苯唑西林

    氯唑西林

    双氯西林

    氟氯西林

    特点:(1)耐酸、可口服(甲氧西林例外)

    (2)耐酶,用于耐药金葡菌引起的感染

    3.氨苄西林类(广谱青霉素)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匹氨西林

    特点:(1)抗菌谱广

    对G+菌的抗菌作用<青霉素

    对G-杆菌的抗菌作用强

    (2)耐酸、可口服

    (3)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氨苄西林(+氯唑西林→氨氯西林 )

    阿莫西林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大。

    4.抗铜绿假单孢菌青霉素

    特点:

    (1)* 对铜绿假单孢菌有效

    (2)对变形杆菌有较强的活性

    (3)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

    羧苄西林

    替卡西林

    呋苄西林

    美洛西林*

    哌拉西林*a.低毒、广谱、强效

    b.与他唑巴坦组成制剂他唑西林

    阿帕西林抗铜绿假单孢菌作用强

    5.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的青霉素

    美西林、匹美西林

    特点:(1)对G-杆菌作用好

    (2)对G+球菌效差

    (3)对流感杆菌作用一般

    (3)对沙雷菌和铜绿假单孢菌耐药

    替莫西林*

    特点:(1)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

    (2)对产酶或耐庆大霉素的肠杆菌效强

    (3)对G+菌、铜绿假单孢菌、厌氧菌效差

    (4)组织分布广

    第二节 头孢菌素

    【大纲要求】:

    头孢菌素的分代及各代抗菌作用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各代头孢菌素的常用药物: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吡肟

    一、头孢菌素类

    1.头孢类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

    2.作用特点:

    广谱、对厌氧菌有效、过敏反应少、耐酸、耐酶

    3.作用机制:(P61)

    转肽酶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

    4.头孢类四代之间的比较

    (1)对G+菌作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

    (2)对G-菌作用: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3)酶稳定性:第四代>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4)肾毒性:第四代<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5)第三代、第四代对铜绿假单孢菌、厌氧菌有效

    (6)药动学特点改善:t1/2变长、血药浓度高、分布广

    5.四代头孢菌素中常用的可口服的药物

    第一代:头孢氨苄(先锋Ⅳ)

    头孢羟氨苄

    头孢拉定(先锋Ⅵ)

    第二代:头孢克洛(头孢克罗、头孢氯氨苄)

    对铜绿假单孢菌有效的药物

    第三代:头孢克肟

    第四代头孢类

    【体内过程】 胆汁浓度以头孢哌酮为最高,头孢曲松次之。 头孢菌素主要是经肾排泄,而头孢曲松主要经肝脏代谢。 头孢菌素的半衰期较短,约为0.5~2小时,头孢曲松较长,约为4~7小时。

    【临床应用】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G+细菌感染。 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G-细菌感染。 第三代头孢菌素用于重症耐药甚至威胁生命的严重G-细菌感染。对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为首选药;新生儿脑膜炎和肠杆菌科细菌所致的成人脑膜炎须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第四代头孢菌素用于第三代头孢耐药的G-引起的重症感染。

    第三节 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4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