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df&论文 > 资料04 > 正文
编号:11637860
试论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第4页

    参见附件(218kb)。

    试论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

    刘渡舟

    六经为病的提纲证,是《伤寒论》辩证的纲领。六经为病,各有一条纲领,古人以

    比如大将建旗鼓,使士卒望之而知趋,方能压住阵脚,而能指挥若定。观张仲景于

    复杂的疾病中,择出六经至当的证候,即所以建旗鼓,用以反映疾病的规律,使人

    知所趋。由是观之,六经的提纲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说明六经的提纲证,首先必须弄清六经辩证的对象和范围。我认为,六经辩证

    方法,原是以邪气伤人而立论的,并非只针对伤寒之一病。

    柯韵伯在《伤寒论翼》的序言中说:?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

    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制节?。柯氏把六经辩证,视为百病而立,实能

    先获张仲景之心,因而也就扫清了只治伤寒一病的俗见,扩大了辩证的范围。简而

    言之,这部书包括了两类疾患,:一类是急性热病的伤寒,一类则是慢性疾患的杂

    病。两者发病虽异,而医理则通,都不能离开六经之制节。所以本书的内容是以六

    经辩证为宗旨。

    六经本身是由脏腑经络所组成的六个系统,它们属于物质范畴,故有自身的运动规

    律,以反映生理和病理的变化。辩证的方法,就是按照六经的客观规律去分析疾病,去认识疾病,务使主客观统一起来,就达到辩证之目的。

    然而,辩证一定要言之有物,丝毫不能离开物质的存在,六经绝非空洞的名词游戏,它既有受邪之体,又有所病之因。有能有所,以见证由体生,证由体定之理。因为

    辩证之法是从六经之体而求证,由于六经之体各异,故每经的证候特点也就随之不

    同。这就为辩证时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应该看到,六经所反映的证候,又有共同

    规律可循,这是因为证候的产生,决定于六经的阴阳对立的变化的规律。所以,阳

    与阴对立,有阳证也就必有阴证;表与里对立,如有表证也就必有里证;寒与热对

    立,若有寒证也就必有热证;虚与实对立,若有虚证也就必有实证。这种相对而生

    的八个证候,它们既是疾病中的阴阳矛盾产物,又是疾病对立的统一。因为它们不

    超出相对而生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发病规律,古人就叫做?八纲?辩证。

    八纲辩证是源于六经的,两者的关系只是有体用之分,而没有本质的不同。懂得了

    这个道理,对六经与八纲辩证的综合就打下理论基础。

    以上介绍了六经辩证的意义、和八纲辩证的关系,它为讲述下文提供了方便。

    一 太阳病的提纲证

    太阳,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吴崑说:太阳有敷畅阳气的作用,其气向外,故主表

    而又主开。

    表,指人体的表层,包括了皮毛、腠理的部位。太阳之脉上达风府,下达腰肾,籍

    赖肾督的阳气资助条件,故为诸阳主气,而能总六经、统荣卫,为一身之外藩。

    《灵枢 本脏篇》说:?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说明了人体

    的水脏、水腑、水道的气化功能,而有敷布气、津,充养于体表,起到既滋润而又

    温煦的双重作用。为此,凡风寒等邪犯表,则太阳必首当其冲。此时正邪相争于表,故其证候表现正如第1条(据赵本《伤寒论》条文号码为准,下同)所说:?太阳之

    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柯韵伯对此条认为?观五经提纲,皆指内证,惟太

    阳提纲,为寒邪伤表立?。由此可见,本证的脉浮,是邪客于表,气血向外抗邪的反

    映,所以它是表证的纲脉;头项强痛、恶寒则是表证的纲证。能把脉证都提高到?纲?

    的高度去指导临床,就有辩证论治的作用。现在,先说太阳病的纲脉――浮脉,浮

    脉主表,这是任人皆知之事,但要提高到表之纲脉认识,则不见的受到人们的重视。

    请看本条是先论脉而后论证,脉在证之先,就反映了脉的重要重要地位。比如说:

    患者有头痛、恶寒的症状,看起来很象表证,如果其脉并不浮的,就很难说它是太

    阳病,当然也就不能采取发汗的治法。由此说明,凭脉辩证,脉在证先,也是不容

    忽视的。为此,凡已经切到了浮脉,那就不论它是什么病,也不要管病程多久,都

    应先考虑这个病是否为表邪不解?抑或由于表邪不解所引发的各种疾患。必须认真

    分析,千万不要发生差错。然而,浮脉也有不主表的时候,那属于另一个问题。但

    是,必须立足于表证而分析,才不致迷失方向。

    我在浮脉主表的问题上,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记得过去看过一个头痛发热的病人,切其脉浮,这本是外感的发热,此时轻轻一汗就会治愈的,然而,由于我对浮脉主

    表这个纲领没有抓好,所以就没有用发汗解表之法,反误用了一些寒凉药品,结果

    造成了误治。类似这种情况,尚不止个人,故有总结之必要。

    吃一堑,长一智,经过这一教训,方使我逐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而对浮脉主表的

    实用价值更有切身的体会。从此,我在浮脉主表理论指导下,治疗过水肿、气喘、痛痹、痒疹等证,皆按表证发汗之法取得了疗效。也只有通过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

    以后,我才对太阳病?浮?为表之纲脉有了新的认识。

    ?头项强痛?的出现,是和太阳受邪以后,经脉气血不利有关。《灵枢 本脏篇》说:

    ?经脉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8KB,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