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08 > 正文
编号:11637192
第四篇 第五章 消化性溃疡.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381kb)。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和药物

    3.了解本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讲授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概 述

    *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

    * 类型:

    胃溃疡(gastric ulcer,GU)

    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

    * 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有关,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

    * 消化性溃疡的形成:

    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自身防御-修复(保护)因素

    和侵袭(损害)因素平衡失调

    * GU:自身防御-修复(保护)因素减弱为主

    * DU:侵袭(损害)因素增强为主

    * H.Pylori (不同毒力菌株)、宿主(遗传状况)、环境因素三者参与PU的发生

    保护因素

    *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 黏膜屏障

    * 黏膜血流量

    * 细胞更新

    * 前列腺素

    * 表皮生长因子

    损害因素

    * 胃酸

    * 胃蛋白酶

    * 幽门螺杆菌(H.Pylori)

    * NSAIDs

    * 酒精、吸烟、应激

    * 炎症、自由基

    一、H.pylori

    致PU发生的几种假说:

    1、 H.Pylori -胃泌素-胃酸学说

    * H.Pylori →胃泌素↑→胃酸↑

    * 根治H.Pylori →胃泌素、胃酸恢复正常

    2、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学说

    3、H.Pylori致十二指肠黏膜碳酸氢盐减少

    H.pylori的作用机制

    * 粘附作用: H.Pylori具有黏附素能紧贴上皮细胞,使细胞绒毛断裂

    * 蛋白酶作用: H.Pylori产生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破坏黏液屏障结构

    * 尿素酶作用: H.Pylori具有尿素酶活性,分解尿素为NH3,损伤上皮细胞,保护细菌生长

    * 毒素作用: H.Pylori具有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

    * H.Pylori菌体作为抗原产生免疫反应

    二、非甾体抗炎药

    * 直接损伤胃黏膜

    * 抑制COX-1导致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黏膜的保护作用

    三、胃酸和胃蛋白酶

    * PU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这一概念在"HP时代"仍未改变

    *

    DU患者胃酸分泌增多与下列因素有关:

    * 壁细胞总数增多

    * 壁细胞对刺激物的敏感性增强

    * 胃酸分泌的正常反馈抑制机制发生缺陷

    遗传、H.Pylori感染

    * 迷走神经的张力增高

    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刺激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四、遗传因素

    * PU有家族史: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3倍

    "O"型血人群发病率可高出40%

    * 现"遗传因素"受到挑战,"家族史"可能为HP感染的"家庭聚集"现象

    五、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

    * DU患者胃排空快 →十二指肠酸的负荷加大→黏膜损伤

    * GU患者胃排空延缓→胃窦张力↑→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胃酸分泌↑

    同时存在十二指肠-胃反流,损伤胃黏膜,加重HP感染

    六、应激与心理因素

    * 紧张、忧伤、焦虑、强烈的精神刺激,可影响胃酸分泌、胃肠运动、黏膜血流调控引起溃疡

    病 理

    * 部位:DU 95%在球部,少数发生于球后部(球后溃疡);GU 85%发生于胃窦小弯、胃角

    * 同一部位有2个以上的溃疡称多发性溃疡

    * 胃、十二指肠同时有溃疡称复合性溃疡

    * 直径大于2cm称巨大溃疡

    * 形态: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多数直径<2.5cm,深度<1.0cm,累及黏膜肌层,少数可深及肌层甚至浆膜层,边缘整齐,规则,底部平整,干净或有灰白色渗出物

    演变与转归

    * 修复愈合,一般需4~8周

    * 溃疡发展损伤血管→上消化道出血

    * 穿孔,若穿孔后壁与胰、肝、横结肠粘连称为穿透性溃疡

    * 幽门狭窄→幽门梗阻

    * 恶变(1%以下)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

    * 慢性过程(数年至数十年)

    * 周期性发作,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常有季节性

    * 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

    一、慢性节律性上腹痛

    疼痛原因:

    * 溃疡与周围组织的炎性病变,对胃酸的痛阈降低

    * 局部肌张力的增高或痉挛

    * 胃酸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

    疼痛的节律性:

    * DU:进食→疼痛缓解→疼痛

    (多为空腹痛、可伴有夜间疼痛)

    * GU:进食→疼痛→缓解

    (多为餐后痛,一小时左右发作)

    二、其它症状

    * 伴随症状:

    > 上腹膨胀、嗳气、反酸,以GU多见

    * 并发症症状:

    > 后壁慢性穿孔

    > 急性穿孔

    > 出血

    > 幽门梗阻

    三、体征

    * 缓解期:无明显体征

    * 发作期:上腹部有稳定而局限的压痛点

    四、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 无症状性溃疡:约15%~35%,老年人多见

    * 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无症状者多见

    GU多位于胃体上部或胃底部,溃疡常较大

    * 复合性溃疡:幽门梗阻发生率较高

    * 球后溃疡:夜间痛及背部放射痛多见、疗效差、易并发出血

    * 幽门管溃疡:症状常不典型,餐后痛多见,对抗酸药反应差,易出现呕吐、幽门梗阻及并发出血、穿孔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首选检查

    > 内镜下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底部平整,覆盖有白色或灰白色苔膜,边缘整齐,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分活动期(A1、A2)、愈合期(H1、H2)和疤痕期(S1、S2)

    > 病理区别良、恶性溃疡

    送HP检测

    2.幽门螺杆菌(HP)检测:

    * 侵入性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首选)、黏膜涂片染色、组织学检查、微需氧培养、PCR

    * 非侵入性试验: 13C、14C尿素呼气试验( 13C-UBT、 14C-UBT,根除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血清学试验

    * GU:胃酸分泌正常或低于正常

    * DU:部分DU胃酸分泌↑

    * 对PU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不大

    * 主要用于胃泌素瘤的辅助诊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38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