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df&论文 > 资料04 > 正文
编号:11637942
肺栓塞的诊治.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参见附件(251kb)。

    3 . 2 定期开展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 通过继续教育改变医

    护人员对 A I DS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态度的转变 ,增强其防范意

    识 ,掌握防范措施 ,促进其积极采取普遍性预防措施。医院应

    当为具有暴露危险的医务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 ( 1 )举办

    A I DS护理专项培训和学习讲座 ,使医务人员对 A I DS流行趋

    势、 治疗进展、 发病特点及防护措施等有全面了解 ,熟练掌握疾

    病护理知识与标准操作程序。(2)指导相关部门做好暴露级别

    和暴露源程度的评估。 (3)正确选择预防用药方案。 ( 4)通过

    学习消除医务人员的恐惧心理 ,增强紧迫感、 责任感。

    3 . 3 对医院的卫生员、 护工、 陪护人员进行 A I DS知识的培训。

    卫生员、 护工和陪护人员接触病人的血液或体液的机会也比较

    多 ,除了对他们做好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外 ,应对他们进行

    A I DS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的培训,加强他们对 A I DS知识、 流

    行情况和防护技能的了解和认识 ,提高他们对 A I DS的自我防

    护意识,掌握防护技能,促进他们采取普遍性预防 ,避免职业暴

    露。

    3 . 4 H I V医源性感染控制措施

    3 . 4 . 1 对明确诊断的患者 ,已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但未被检

    测出的隐蔽 H I V携带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由于机会性感染或

    其它疾病都曾经在门诊治疗过,这类患者不易被重视,是职业

    暴露最危险的潜在因素。因此,医务人员对所服务的对象 ,都

    要采取普遍性预防,警惕隐蔽 H I V携带者的职业暴露。

    3 . 4 . 2 在给 A I DS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采取严格的防

    护措施,规范操作规程,注意防止传染源的直接暴露 ,最小化对

    血液、 分泌物的暴露;严防被污染的锐器刺伤皮肤。

    3 . 4 . 3 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 ,做好物品回收和清洗过程中

    的防护工作。使用后的利器直接放入耐刺、 防渗漏的利器盒或

    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

    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手术器械放置专用的桶中用 2%

    的戊二醛溶液浸泡 30~60 min后再进行清洗 ,然后高压灭菌。

    一次性注射器、 输液器、 针头及敷料等使用后均经消毒毁形处

    理 ,然后送到指定点焚烧。

    3 . 4 . 4 进行侵袭性诊疗、 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操作完毕 ,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需要时带防护眼镜

    和双层手套等,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 缝合针、 刀片等锐器刺

    伤或者划伤。若不慎被患者污染的针刺伤应在伤口旁轻轻挤

    压 ,尽可能挤出受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或流动水反复冲冼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75%酒精或 0 . 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被暴露的黏膜反

    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 ]。

    3 . 4 . 5 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

    要立即进行现场处理 ,再根据病人检验报告情况,采取相应的

    预防治疗措施。

    我国已进入 A I DS高发期 ,由于机会性感染, A I DS的临床

    症状多种多样,涉及临床各科 ,而我国许多基层医院未能开展

    H I V实验室诊断 ,是临床工作中职业暴露感染 H I V最重要的潜

    在危险因素。虽然,目前有效的药物可以降低暴露后 H I V A I DS的发生率,但暴露后的心理压力及精神负担是任何药都

    解决不了的 ,所以最重要的是防止暴露。因此,加强对 H I V职

    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坚持普遍预防和

    安全操作 ,是预防职业暴露感染 H I V的重要措施。同时应重视

    做好 A I DS患者的健康教育 ,避免 A I DS患者恶意报复而发生的

    暴露也很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周 霖.爱滋病与药物治疗 [ 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3, 25 ( 2) :

    88~92

    2 孔 琼. 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隐蔽艾滋病职业暴露无遗的防护

    [ J ].中原医刊, 2006, 33 (12)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

    导原则 (试行) [ J ].中国护理管理, 2004, 4 (3) : 9~10

    4 朱国强,田 洋.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在对出入境人员实施预防艾滋

    病行为干预中的应用 [ J ].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4, 27 ( 6) :

    347~349

    [文章编号 ]16732 7768 (2007) 022 02652 04 综述与讲座

    肺 栓 塞 的 诊 治

    董 梅 (天津市天津医院内科 , 300211)

    [关键词 ] 肺栓塞;诊断;治疗

    [中图法分类号 ] R 563. 5 [文献标识码 ] A

    肺栓塞 ( pul monary embolis m, 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

    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

    血栓栓塞症 ( PTE)、 脂肪栓塞综合征、 羊水栓塞、 空气栓塞等。

    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

    疾病 ,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

    征。PTE为 PE的最常见类型 ,占 PE中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

    PE即指 PTE。肺动脉发生栓塞后,若其支配区的肺组织因血

    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称为肺梗死 ( PI )。引起 PTE的血栓

    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PTE常为 DVT的并发

    症。PTE与 DVT共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为 VTE的二

    种类别。

    PE的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美

    国因静脉血栓住院人数为 650 000人 /年,死亡人数 50 000人 /

    年 ,其死亡率占全死亡原因的第三位 ,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

    死[ 1, 2 ]。不经治疗的 PE病死率 20%~30% ,而 10%在发病 1 h

    内死亡[ 3 ]

    ,诊断明确并经过治疗者病死率降至 2% ~8%[ 4 ]。

    562 内 科 2007年 4月 第 2卷 第 2期目前国内对 PE的警惕性不高 ,正确诊断率低 ,误诊率高。

    1 PE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传统将发病分为遗传性 (原发 )和获得性 (继发 )。目前认

    为 , PE病人有许多遗传倾向 -原发性高凝状态 ,在促发因素作

    用下形成血栓。与血栓相关的高凝状态包括:V因子突变、 S蛋

    白缺陷、 抗纤维蛋白酶 Ⅲ缺乏。促进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手

    术 /缺少活动、 创伤、 肥胖、 高龄、 口服避孕药 /妊娠 /产后、 中风 /

    脊髓损伤、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 5 ]。75% ~90% PE的栓子来源

    于下肢 DVT。法国一项多中心静脉血栓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结果表明[ 6 ]

    : 446例 DVT病人中有高达 87%的病人发生致命

    的 PE。有关 DVT危险因素的研究表明: 65岁以上,有静脉血

    栓史 ,近 3个月内有手术或下肢外伤史,恶性肿瘤及静脉曲张

    等 5个因素为 DVT发生的独立因素。

    2 PE的病理生理学

    PE引起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

    能两个方面。心肺功能改变的程度决定于肺动脉堵塞的范围、速度、 原心肺功能状态及肺血管内皮的纤溶活性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1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