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07 > 正文
编号:11637645
《内经》绪论.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37kb)。

    《内经》教学目标

    1、掌握相关中医学知识(硬件)

    2、培养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软件)

    3、培养沿中医理论形成的自身规律学习理解中医理论知识的能力

    绪 论

    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和沿革

    一、成书年代与作者:非一时一人所作

    (一)成书年代:非一时所作

    黄帝时代

    主要观点 战国时期--主要内容

    秦汉之际--补充内容 形成过程

    汉代(西汉)--编纂成书)

    1、黄帝时代

    宋·林亿囿于《内经》文字中有"黄帝曰"三字而认为黄帝所作。他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说:黄帝"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

    宋·司马光《传家集·书屋》说:"谓《素问》为真黄帝之书,则恐未可。黄帝亦治天下,岂终日坐明堂,但与岐伯论医药针灸耶?"

    2、战国时期

    程颢(hao)在《二程全书》中说:"观《素问》文字气象,只是战国时人作,谓之三坟书则非也"。

    清·魏荔彤在《伤寒论本义·自序》中也说:"轩岐之书,类春秋战国人所为,而托于上古"。

    3、秦汉之际

    宋·司马光《传家集·与范累仁第四书》中述:"谓《素问》为真黄帝之书,则恐未可,......此周汉之间,医者依托以取重耳"。

    明·方孝儒《逊志斋集·读三坟书》也说:"世之伪书众矣,如《内经》称黄帝,《汲冢书》称周,皆出于战国秦汉之人"。

    4、汉代

    明·顾从德在《重雕素问序》中说:《内经》"广衍于秦越人、阳庆、淳于意诸长老,其人遂似汉人语"。

    明·郎瑛在《七修类稿》中也说: "《素问》文非上古,人得知之。......既非三代(夏、商、西周)以前义,又非东都(东汉)以后语,断然以为淮南王(西汉)之作"

    日本医家丹波元简经考证亦认为"是书设为黄帝岐伯之间问答者,亦汉人所撰著无疑"。

    现代研究结论(形成过程)

    一是根据古今学者研究,《内经·素问》的内容可分为主体内容、运气七篇、遗篇等三部分。第一部分的成编可能在在西汉或东汉以前,第二部分运气七篇乃唐王冰增补,第三部分遗篇为宋刘温舒补入。

    二是从《内经》对时间概念的不同表述可推测有关篇章成编于不同时期。如《素问·藏气法时论》中的"平旦"、"下晡(bu)"、"日昳(die)"、"夜半"、"日出"等乃属先秦人习惯,而《素问·脉解》中以寅月为岁首,始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以后,在此以前的颛顼历以亥月为正月。至于甲子纪年方式为汉以后的发明。

    三是有学者从《内经》中的文字音韵上考察证实其内容非成编于一时一人之手。

    现代研究结论(成书)

    一是《内经》的成书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末年,即《七略》之前

    二是《内经》的成书时间应在《史记》之后

    《内经》的成书时间应在《史记》之后

    《七略》之前的公元前一世纪内。

    现代研究结论

    对《内经》成书年代目前公认的认识:

    它的主要内容形成于战国,并自秦汉以来代有补充,将其汇集编纂成书的时间,可能在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中后期。

    《内经》形成于战国至秦汉

    《内经》成书于西汉(中后期)

    (二)《内经》的作者:非一人所作

    1、从《内经》的成书时间分析

    2、从《内经》理论体系内容分析

    (1)前后内容分岐较大

    (2)前后内容有重复

    二、书名的由来(含义)

    (一)黄帝

    (1)非指一个人而是一个氏族的名称或指一种图腾。

    (2)书名冠以"黄帝"仅是伪托之辞,以示郑重,亦是当时的一种写作风气

    (二)内经

    1、经:经典、常道、规范、门径、义理、法则、原则等

    2、内:

    一是目前公认的认识:"内",是与"外"相对而言

    二是历代医家对"内"的认识

    ①明·张介宾:"内者,性命之道"言生理、病理等身内之事。

    ②明·方以智《通雅》谓:"岐黄曰内经,言身内也。"

    ③杨王旬《针灸评说》:"内者,深奥也。"

    ④《四库提要辨证》"言医理之纯者为内,言医理之驳者为外。"

    ⑤近代《中医学概论》说:"言医学基本知识者为内,言临床医疗技术者为外。"

    3、素问

    一是目前公认的认识

    问,问答之义;素,平素。素问:即平素互相问答之书。

    二是历代医家对素问的认识

    ①太素,是哲学术语。"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②梁代全元起说:"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故曰《素问》"

    ③还有人认为"天降素女,以治人疾,帝问之,作《素问》。"

    ④胡澍则认为"素者法也......黄帝问治病之法于岐伯,故书名《素问》。"

    4、灵枢

    一是目前公认的认识

    与崇信道教有关

    任应秋先生所说:"灵者,验也。针刺的疗效,至为灵验,但必须得其刺法之枢机而后灵,故名之曰《灵枢》"。

    二是历代医家对《灵枢》的认识

    ①张介宾:"神灵之枢要,谓之《灵枢》"

    ②马莳:"枢为门户,阖辟所系,而灵乃至圣至元之称"

    三、沿革

    (一)黄帝内经

    1、《黄帝内经》:现存文献中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未明确《内经》包括《素问》、《灵枢》)。

    2、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中认定《内经》包括《素问》和《针经》两部分

    (二)素问

    1、《素问》书名首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2、历代医家整理功劳最大的当推唐·王冰。

    3、最早的《素问》注家是梁·全元起,书名《素问训解》(已佚)

    4、现通行本为明·顾从德家藏本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3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