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中医几度秋凉随笔.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
第13页 |
第4页 |
参见附件(507kb)。
问中医几度秋凉随笔--原作:艾宁
东方郎中微言:
多年以来,在对中医整体的认知上除了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以外,这是我读到最好
的一本书,而且由一名非中医专业人士写出了这么多在目前中医界都认识不到的道理,实在是让人惊
奇和崇拜,也觉得汗颜和无地自容。
中医界怎么了,中医专业人士学了那么多专业的知识,有了那么多专业的实践机会,我们
对中医的整
体认知可以说鲜有能达到艾宁女士的水平,或许你不服,你自认为治某些病的疗效还不错,就用中医
的方法治病而言,你的医技也远远胜于艾宁一筹,但你只能成为一个低等级的医匠,永远
不能成为中
医大师。
艾宁也曾希望成为医匠,但这种念头被母亲扼杀了,于是他除了被动地接触一些中医医事,更多地是
在一旁审视着母亲从医的一生和身边各种各样与中医相关的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她悟出
了很多中医
的原理,而这些原理应该是每一位中医从业者应具备的基本观念,而现在稀缺了,又被艾
宁说出来了,被很多中医网站转载,好评如潮。
我应该属于一名中医从业者,20 多年前中医大学中医系毕业,在从事中医 10 年以后跳出
了中医医疗界,目前算是半个医生,可以说是跳出了中医以外,更多的角色也是在一旁审视着中医,思考
着中医,关
注着中医的发展方向和争议。
中医的本源原理已经逐渐淡出了我们的世界,正在远离我们而去,然而可喜的是近年来一
些有识之士
开始力挽狂澜、拨乱反正,尽管这种力量还很微薄,但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因为一个
高效的中医
是时代所需,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复兴是民族所需,这就是东风,我们已经看到中华民
族正在振兴,而中医的振兴和国学的振兴也就指日可待了。
艾宁的这篇文章本是纪念母亲和说给女儿听的,其对母亲的崇敬之情已经溢于言表,其对
女儿未来之
路的关心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基于被这样一种亲情所感染和敬佩,以及对中华医学的
忧虑,我也
想在艾宁思想的花园中种出一朵小花,写出一点我读艾宁文章的读后感悟,为中医的复兴
尽一点绵薄
之力,请各位前辈、后生勿怪我、罪我。
(一)母亲是个中医。
从我记事起,母亲总是被一大群病人包围着。
来看病的人通常是一声不吭地坐在母亲面前,把手一伸。母亲便诊脉。摸了左手脉,又摸了右手脉。之后
看看舌苔? ? 。
这象一场考试。估计全世界独有中医看病是病人掌握着看病的主动权。虽然是病人来
求助医生。可却是由
病人先对医生进行能力测试。这个病人可以完全不懂医学。但却是权威考官,因为他手里
掌握着试题的正确答
案。
诊完脉,轮到母亲答题了。她一样样说清病人的病症、感觉、起因、病理? ? 。
病人象主考官一样绷着脸听着,渐渐地露笑容,最后伸出大拇指赞道:? 好脉条,好
脉条啊!就你给治了,下药吧!?
中医被西方一些人视为巫术不是没有道理的。西医看病,问清症状,还要做透视、化
验、检测等等。有时
还要穿刺、内视、或者要从体内摘下一块组织做病理切片。甚至干脆来个剖腹探查,怎么
也得先看清楚了? 病?
才决定怎么治,这才是科学的嘛。
中医看病,如果站在西医的角度不禁要问中医:你看到? 病? 了吗?这个病指的是病
变、病灶、病菌、病毒,也就是实质性的病。是拿得出,看得见,测得到的。
中医拿不出这个病来。那就可以说中医是在? 猜? 病。
母亲猜病猜得准。不仅通过诊脉? 猜? 透有得什么病,还能预测什么时候会流行什么
病。
每到春季。母亲便会根据她对气候的感知开方让我去抓药,然后配制为成药,赶在流
行病来到之前早做准
备,她说到时该来不及了。
有一年春季,母亲也是这般催我早做准备。但给我印象彼深的是。她告诉我,这一年
的春天得病的将是孩
子。症状是发烧,气喘。而且烧得两个脸蛋其中一个脸蛋通红,而另一个脸蛋是白的。我不信。发烧怎么会单
是一个脸蛋红?我从来未注意到这一现象。母亲指着她开的方子中的一味中药说,这味药
是这个方子的灵魂,将使疗效奇佳。
我把药买回,粉碎,过筛,制成散剂,坐等病人上门。
还没等病人上门,母亲又开方,让我再准备一剂药。她说,流行病一暴发,一部分人
会找中医,另一部分
人会到西医院住院治疗。而从西医院出院的孩子将会小脸青白,虚弱,厌食,夜惊? ? 。
于是,其中的一部分
还会再来找中医的,这副药就是给他们准备的。
我正在制第二副药时,第一批孩子如约而至了。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一个个烧得呼嗤
带喘的孩子全是一个
脸蛋通红,另一个脸蛋是白的!
病人来得太多了,我成了药剂师,忙着分发药物,很快,第一批药就分发光了。我又
加紧制第二批药。这
时,那些从医院住院回来的孩子也上来了。一个个小脸青白,啼哭不止。我又开始分发第
二批药。
第二批药发完了,这个春天就过去了。
如今的中医不象我母亲这样成批给人治病了。时令病,流行病,瘟疫,是母亲做医生
时需要先行感知的。
母亲治病很象一个作战指挥员,分清层次,主战场,分战场? ? 。她不仅仅针对一个个来
到她面前的病人,更
是针对人群,看人群疾病的整体走势。可是,从科学角度来看,母亲这样断病有何科学道
理?这不就是? 猜? 病
吗?
而今的医生都是来一个看一个,面对一个个具体病人看病,,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
母亲不仅提前预见时令病,还根据人们的生活方式预知什么样人会得什么样病,也是
提前备好药等病人上
门。
秋天,母亲备好药,病人来了,当有的病人问自己的病因时,母亲说:? 你家是过日
子人,过冬的准备做得
太早了。? 十一? 就封了门窗,早早就生了火? ? 。? 病人惊道:? 你怎么知道的啊?真
是这样的,我家早早就封窗
户? ? ?
东方郎中微言:
在母亲的时代,那些朴实的病人造就了母亲高超的医术,无怪有人提议中医大夫只能用中
医的方法来医病,对此我是赞成的,无论是国家的政策还是病人的诊疗习惯都会造就不同水平的医疗从业者。当前,没有中
医大夫再愿意接受病人的考验,因为中医大夫这种脉诊能力已经严重退化了(当然,其他
的诊断方法也都
严重退化了),还美其名曰:四诊合参,其实就是不合规矩的问诊,根本没有能力使用其
他诊法。脉胗是
中医最基本的诊断方法,通过脉胗可以清晰地了解病人的病情,一个中医大夫如果将脉胗
只能作到等同于
西医作为快慢次数的标志时,可想而知其医术不会好到哪里去,而目前在中医界摸不出病
情的中医大夫比
比皆是`,当有个别老年病人要求大夫摸脉诊断一下病情时,立即会遭到大夫的严厉训斥和
讥笑,被看作
无理的要求,于是乎现今很少见到能凭脉诊病的大夫,带教的老师也只能按照书本的描述
讲讲脉象而已,也就很难见到那种考核大夫水平的病人了。如果今天的病人都能象艾宁母亲时代的病人一
样要求中医大夫
通过摸脉就能说出病情的话,那么今天的中医大夫就不是现在这个水平了,这是一个中医
可以滥竽充数的
时代,谁也不用去钻研中医的本领,因为我们罢免了考官。(中医的本领的确不好钻研,非其人不能学中
医)。
母亲是人,但很神奇,她能预见未来病人的病情。母亲的神奇源于她对中医医理的了解,对未来病人病情
的预知的医理早在《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篇中就已经讲到(当然,其他篇章中也有,其
他著作中也有),这些也应该是一个中医大夫应该掌握的基本医理 ......
东方郎中微言:
多年以来,在对中医整体的认知上除了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以外,这是我读到最好
的一本书,而且由一名非中医专业人士写出了这么多在目前中医界都认识不到的道理,实在是让人惊
奇和崇拜,也觉得汗颜和无地自容。
中医界怎么了,中医专业人士学了那么多专业的知识,有了那么多专业的实践机会,我们
对中医的整
体认知可以说鲜有能达到艾宁女士的水平,或许你不服,你自认为治某些病的疗效还不错,就用中医
的方法治病而言,你的医技也远远胜于艾宁一筹,但你只能成为一个低等级的医匠,永远
不能成为中
医大师。
艾宁也曾希望成为医匠,但这种念头被母亲扼杀了,于是他除了被动地接触一些中医医事,更多地是
在一旁审视着母亲从医的一生和身边各种各样与中医相关的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她悟出
了很多中医
的原理,而这些原理应该是每一位中医从业者应具备的基本观念,而现在稀缺了,又被艾
宁说出来了,被很多中医网站转载,好评如潮。
我应该属于一名中医从业者,20 多年前中医大学中医系毕业,在从事中医 10 年以后跳出
了中医医疗界,目前算是半个医生,可以说是跳出了中医以外,更多的角色也是在一旁审视着中医,思考
着中医,关
注着中医的发展方向和争议。
中医的本源原理已经逐渐淡出了我们的世界,正在远离我们而去,然而可喜的是近年来一
些有识之士
开始力挽狂澜、拨乱反正,尽管这种力量还很微薄,但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因为一个
高效的中医
是时代所需,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复兴是民族所需,这就是东风,我们已经看到中华民
族正在振兴,而中医的振兴和国学的振兴也就指日可待了。
艾宁的这篇文章本是纪念母亲和说给女儿听的,其对母亲的崇敬之情已经溢于言表,其对
女儿未来之
路的关心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基于被这样一种亲情所感染和敬佩,以及对中华医学的
忧虑,我也
想在艾宁思想的花园中种出一朵小花,写出一点我读艾宁文章的读后感悟,为中医的复兴
尽一点绵薄
之力,请各位前辈、后生勿怪我、罪我。
(一)母亲是个中医。
从我记事起,母亲总是被一大群病人包围着。
来看病的人通常是一声不吭地坐在母亲面前,把手一伸。母亲便诊脉。摸了左手脉,又摸了右手脉。之后
看看舌苔? ? 。
这象一场考试。估计全世界独有中医看病是病人掌握着看病的主动权。虽然是病人来
求助医生。可却是由
病人先对医生进行能力测试。这个病人可以完全不懂医学。但却是权威考官,因为他手里
掌握着试题的正确答
案。
诊完脉,轮到母亲答题了。她一样样说清病人的病症、感觉、起因、病理? ? 。
病人象主考官一样绷着脸听着,渐渐地露笑容,最后伸出大拇指赞道:? 好脉条,好
脉条啊!就你给治了,下药吧!?
中医被西方一些人视为巫术不是没有道理的。西医看病,问清症状,还要做透视、化
验、检测等等。有时
还要穿刺、内视、或者要从体内摘下一块组织做病理切片。甚至干脆来个剖腹探查,怎么
也得先看清楚了? 病?
才决定怎么治,这才是科学的嘛。
中医看病,如果站在西医的角度不禁要问中医:你看到? 病? 了吗?这个病指的是病
变、病灶、病菌、病毒,也就是实质性的病。是拿得出,看得见,测得到的。
中医拿不出这个病来。那就可以说中医是在? 猜? 病。
母亲猜病猜得准。不仅通过诊脉? 猜? 透有得什么病,还能预测什么时候会流行什么
病。
每到春季。母亲便会根据她对气候的感知开方让我去抓药,然后配制为成药,赶在流
行病来到之前早做准
备,她说到时该来不及了。
有一年春季,母亲也是这般催我早做准备。但给我印象彼深的是。她告诉我,这一年
的春天得病的将是孩
子。症状是发烧,气喘。而且烧得两个脸蛋其中一个脸蛋通红,而另一个脸蛋是白的。我不信。发烧怎么会单
是一个脸蛋红?我从来未注意到这一现象。母亲指着她开的方子中的一味中药说,这味药
是这个方子的灵魂,将使疗效奇佳。
我把药买回,粉碎,过筛,制成散剂,坐等病人上门。
还没等病人上门,母亲又开方,让我再准备一剂药。她说,流行病一暴发,一部分人
会找中医,另一部分
人会到西医院住院治疗。而从西医院出院的孩子将会小脸青白,虚弱,厌食,夜惊? ? 。
于是,其中的一部分
还会再来找中医的,这副药就是给他们准备的。
我正在制第二副药时,第一批孩子如约而至了。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一个个烧得呼嗤
带喘的孩子全是一个
脸蛋通红,另一个脸蛋是白的!
病人来得太多了,我成了药剂师,忙着分发药物,很快,第一批药就分发光了。我又
加紧制第二批药。这
时,那些从医院住院回来的孩子也上来了。一个个小脸青白,啼哭不止。我又开始分发第
二批药。
第二批药发完了,这个春天就过去了。
如今的中医不象我母亲这样成批给人治病了。时令病,流行病,瘟疫,是母亲做医生
时需要先行感知的。
母亲治病很象一个作战指挥员,分清层次,主战场,分战场? ? 。她不仅仅针对一个个来
到她面前的病人,更
是针对人群,看人群疾病的整体走势。可是,从科学角度来看,母亲这样断病有何科学道
理?这不就是? 猜? 病
吗?
而今的医生都是来一个看一个,面对一个个具体病人看病,,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
母亲不仅提前预见时令病,还根据人们的生活方式预知什么样人会得什么样病,也是
提前备好药等病人上
门。
秋天,母亲备好药,病人来了,当有的病人问自己的病因时,母亲说:? 你家是过日
子人,过冬的准备做得
太早了。? 十一? 就封了门窗,早早就生了火? ? 。? 病人惊道:? 你怎么知道的啊?真
是这样的,我家早早就封窗
户? ? ?
东方郎中微言:
在母亲的时代,那些朴实的病人造就了母亲高超的医术,无怪有人提议中医大夫只能用中
医的方法来医病,对此我是赞成的,无论是国家的政策还是病人的诊疗习惯都会造就不同水平的医疗从业者。当前,没有中
医大夫再愿意接受病人的考验,因为中医大夫这种脉诊能力已经严重退化了(当然,其他
的诊断方法也都
严重退化了),还美其名曰:四诊合参,其实就是不合规矩的问诊,根本没有能力使用其
他诊法。脉胗是
中医最基本的诊断方法,通过脉胗可以清晰地了解病人的病情,一个中医大夫如果将脉胗
只能作到等同于
西医作为快慢次数的标志时,可想而知其医术不会好到哪里去,而目前在中医界摸不出病
情的中医大夫比
比皆是`,当有个别老年病人要求大夫摸脉诊断一下病情时,立即会遭到大夫的严厉训斥和
讥笑,被看作
无理的要求,于是乎现今很少见到能凭脉诊病的大夫,带教的老师也只能按照书本的描述
讲讲脉象而已,也就很难见到那种考核大夫水平的病人了。如果今天的病人都能象艾宁母亲时代的病人一
样要求中医大夫
通过摸脉就能说出病情的话,那么今天的中医大夫就不是现在这个水平了,这是一个中医
可以滥竽充数的
时代,谁也不用去钻研中医的本领,因为我们罢免了考官。(中医的本领的确不好钻研,非其人不能学中
医)。
母亲是人,但很神奇,她能预见未来病人的病情。母亲的神奇源于她对中医医理的了解,对未来病人病情
的预知的医理早在《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篇中就已经讲到(当然,其他篇章中也有,其
他著作中也有),这些也应该是一个中医大夫应该掌握的基本医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07KB,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