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 液 体 疗 法(200610).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922kb)。
早产儿 液 体 疗 法
封志纯
一、正常新生儿及早产儿
水代谢的特点
一 )体液的分区
*
* 细胞内液(ICF)
* 血管内液(IVF)
* 体液(TBW) 间质液(ISF)
* 跨细胞液
* 细胞外液(ECF) 淋巴液
* 体液的组成随生长发育而呈动态变化的过程,早在1877年,Fehling就发现胎儿的含水量随着胎龄的成熟而减少。体液的这些动态变化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胎龄胎儿体液
不同日龄新生儿体液分布
不同成熟度新生儿正常体液量
二〕影响体液流动的因素
* 水在细胞内区和间质区之间的流动
* 取决于渗透压的平衡而非水的主动转运
* 细胞内的水平衡取决于细胞本身的代谢和外界的渗透压。
* 钠泵是维持细胞内溶质的正常浓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细胞外渗透压则对细胞内多少溶质应该伴有多少水起决定作用。
ICF与ECF的主要渗透性物质(mOsm/L)
* 细胞外液在间质区和血管内区的流动取决于:
* 1〕 毛细血管静水压
* 2〕 胶体渗透压(COP)
* 3〕 间质静水压(IHP)
* 4〕 淋巴系统
* (统称为Starling定律)
三〕出生后体液的变化
* 新生儿期
* 机体组成 营养、肾脏发育和功能
* 外界环境变化、生长需要
* 各种疾病的影响
* 体液分布常常出现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体液组成的变化
* 生理性体重下降
* 胎儿在宫内处于体液和电解质超负荷状态,生后早期新生儿要经历体液收缩和排出过多的电解质(主要是钠)的过程。在体液摄入适当时,极低出生体重儿在生后8~10天内平均体重下降10~15%,而足月儿仅在头72小时下降2~4%。除极低出生体重儿外,大多数新生儿在7~10天时恢复至出生体重。
2)出生后营养的变化
* 内生水
* 营养素(如水、热能、电解质)的组成变化可以影响水平衡。
* 较高热能的配方乳可增加内生水,一般来说每消耗100kcal的能量可产生12ml水。
3)肾脏发育和功能的变化
* 出生时足月新生儿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仅为成人的25%,早产儿更低。
* 出生早期肾脏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功能均较差,但随生长逐步成熟。
4)外界环境所致的变化
* 外界环境温度、湿度、气流、风速等的变化,可影响不显性失水量。
5)水平衡
* 出入水量的动态平衡。
* 入量包括:肠道外液体的摄入、药物和输液、血液制品、口服摄入、内生水等
* 出量包括:不显性失水、尿量、大便、胃肠道丢失、出汗,化验抽血、意外失血、生长所需水量等
四〕新生儿生理需水量
* 新生儿生理需要的水量是保持机体水平衡所必需的,是正常和患病新生儿所共同需要的。
* 在疾病情况下则另有不同的需要。
* 新生儿生理需水量包括
* 不显性失水 排尿
* 粪便失水 生长需要所需水量,* 并扣除氧化代谢的内生水量,以保证出入水量的平衡(零平衡)。
* 但旺盛生长发育中的新生儿呈正平衡,因为生成新组织需要保留水和其它物质。
1.不显性失水(IWL)
是指弥散到皮肤和呼吸道表面而蒸发丢失的水量。
* 新生儿代谢旺盛,所需热量相对较多,而且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值大,不显性失水量相对较多。
* 在一般室温、湿度和基础情况下,为42~48ml· (418kj)-1(418kj=100kca1,下同),其中通过肺和皮肤蒸发的水量分别为1/3和2/3。
1.不显性失水(IWL)
* 若按单位体重计算,因为所需热量不同,则不同胎龄体重新生儿之间差异很大。
* 不显性失水中不含盐,可喂哺白开水或静滴糖补充。
影响不显性失水量的一些因素:
* (1)胎龄:胎龄、出生体重愈小,按体重计算不显形失水愈多。
* (2)呼吸:呼吸增快可增加20~30%甚至更多。
* (3)体温:每升高1度约增加12%或0.5ml/kg/h
* (4)环境温度:环境温度高于适中温度,可增加数倍。
* (5)光疗或辐射台应用:可增加40~190%
* (6)活动:可增加30%以上。
* (7)环境湿度:湿度愈大,IWL愈小。
* (8)呼吸机治疗:呼吸机治疗时,IWL减少,可为零。
单层壁暖箱中性温度下IWL
辐射加热器下IWL
2、粪便失水
* 新生儿消化道的液体交换快,在腹泻时,体液丢失迅速,比儿童更容易出现水、电解质失衡。
*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排便量为8~10ml.
3、生长保留水量
* 生成新组织1克约需水0.85ml,足月儿每日平均增长约为10克,早产儿约为15克。
* 可以根据每日实际测得得体重增长进行估算。
4、内生水量
* 机体氧化代谢的内生水量约为12ml/(418kj),需要从计算的生理需水量中扣除。
5、肾溶质负荷、实际排尿供水量和尿渗透浓度
* 正常成人可稀释尿液达50~1400mOsm/L,新生儿出生一周后可达成人水平。但肾小球滤过率低排水能力仍有限。
* 新生儿肾脏浓缩能力差,只能浓缩尿达600~700mOsm/L,早产儿仅达550mOsm/L。因此排泄同量溶质所需水量较成人为多。入水不足或失水过多,易于超过肾脏浓缩能力,发生代谢产物潴留和高渗性脱水。
* 尿渗透浓度达等渗时(300mOsm/L, 相对密度1.010),肾脏浓缩所做的功最少。1岁以内婴儿以维持尿渗透浓度150~400 mOsm/L(相对密度1.008~1.012)较为适宜,以后可放宽至600 mOsm/L。
* 排尿所需水量随肾溶质负荷的多少而增减。母乳喂养儿肾溶质负荷约10mOsm/L,液疗儿约20 mOsm/L ......
早产儿 液 体 疗 法
封志纯
一、正常新生儿及早产儿
水代谢的特点
一 )体液的分区
*
* 细胞内液(ICF)
* 血管内液(IVF)
* 体液(TBW) 间质液(ISF)
* 跨细胞液
* 细胞外液(ECF) 淋巴液
* 体液的组成随生长发育而呈动态变化的过程,早在1877年,Fehling就发现胎儿的含水量随着胎龄的成熟而减少。体液的这些动态变化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胎龄胎儿体液
不同日龄新生儿体液分布
不同成熟度新生儿正常体液量
二〕影响体液流动的因素
* 水在细胞内区和间质区之间的流动
* 取决于渗透压的平衡而非水的主动转运
* 细胞内的水平衡取决于细胞本身的代谢和外界的渗透压。
* 钠泵是维持细胞内溶质的正常浓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细胞外渗透压则对细胞内多少溶质应该伴有多少水起决定作用。
ICF与ECF的主要渗透性物质(mOsm/L)
* 细胞外液在间质区和血管内区的流动取决于:
* 1〕 毛细血管静水压
* 2〕 胶体渗透压(COP)
* 3〕 间质静水压(IHP)
* 4〕 淋巴系统
* (统称为Starling定律)
三〕出生后体液的变化
* 新生儿期
* 机体组成 营养、肾脏发育和功能
* 外界环境变化、生长需要
* 各种疾病的影响
* 体液分布常常出现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体液组成的变化
* 生理性体重下降
* 胎儿在宫内处于体液和电解质超负荷状态,生后早期新生儿要经历体液收缩和排出过多的电解质(主要是钠)的过程。在体液摄入适当时,极低出生体重儿在生后8~10天内平均体重下降10~15%,而足月儿仅在头72小时下降2~4%。除极低出生体重儿外,大多数新生儿在7~10天时恢复至出生体重。
2)出生后营养的变化
* 内生水
* 营养素(如水、热能、电解质)的组成变化可以影响水平衡。
* 较高热能的配方乳可增加内生水,一般来说每消耗100kcal的能量可产生12ml水。
3)肾脏发育和功能的变化
* 出生时足月新生儿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仅为成人的25%,早产儿更低。
* 出生早期肾脏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功能均较差,但随生长逐步成熟。
4)外界环境所致的变化
* 外界环境温度、湿度、气流、风速等的变化,可影响不显性失水量。
5)水平衡
* 出入水量的动态平衡。
* 入量包括:肠道外液体的摄入、药物和输液、血液制品、口服摄入、内生水等
* 出量包括:不显性失水、尿量、大便、胃肠道丢失、出汗,化验抽血、意外失血、生长所需水量等
四〕新生儿生理需水量
* 新生儿生理需要的水量是保持机体水平衡所必需的,是正常和患病新生儿所共同需要的。
* 在疾病情况下则另有不同的需要。
* 新生儿生理需水量包括
* 不显性失水 排尿
* 粪便失水 生长需要所需水量,* 并扣除氧化代谢的内生水量,以保证出入水量的平衡(零平衡)。
* 但旺盛生长发育中的新生儿呈正平衡,因为生成新组织需要保留水和其它物质。
1.不显性失水(IWL)
是指弥散到皮肤和呼吸道表面而蒸发丢失的水量。
* 新生儿代谢旺盛,所需热量相对较多,而且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值大,不显性失水量相对较多。
* 在一般室温、湿度和基础情况下,为42~48ml· (418kj)-1(418kj=100kca1,下同),其中通过肺和皮肤蒸发的水量分别为1/3和2/3。
1.不显性失水(IWL)
* 若按单位体重计算,因为所需热量不同,则不同胎龄体重新生儿之间差异很大。
* 不显性失水中不含盐,可喂哺白开水或静滴糖补充。
影响不显性失水量的一些因素:
* (1)胎龄:胎龄、出生体重愈小,按体重计算不显形失水愈多。
* (2)呼吸:呼吸增快可增加20~30%甚至更多。
* (3)体温:每升高1度约增加12%或0.5ml/kg/h
* (4)环境温度:环境温度高于适中温度,可增加数倍。
* (5)光疗或辐射台应用:可增加40~190%
* (6)活动:可增加30%以上。
* (7)环境湿度:湿度愈大,IWL愈小。
* (8)呼吸机治疗:呼吸机治疗时,IWL减少,可为零。
单层壁暖箱中性温度下IWL
辐射加热器下IWL
2、粪便失水
* 新生儿消化道的液体交换快,在腹泻时,体液丢失迅速,比儿童更容易出现水、电解质失衡。
*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排便量为8~10ml.
3、生长保留水量
* 生成新组织1克约需水0.85ml,足月儿每日平均增长约为10克,早产儿约为15克。
* 可以根据每日实际测得得体重增长进行估算。
4、内生水量
* 机体氧化代谢的内生水量约为12ml/(418kj),需要从计算的生理需水量中扣除。
5、肾溶质负荷、实际排尿供水量和尿渗透浓度
* 正常成人可稀释尿液达50~1400mOsm/L,新生儿出生一周后可达成人水平。但肾小球滤过率低排水能力仍有限。
* 新生儿肾脏浓缩能力差,只能浓缩尿达600~700mOsm/L,早产儿仅达550mOsm/L。因此排泄同量溶质所需水量较成人为多。入水不足或失水过多,易于超过肾脏浓缩能力,发生代谢产物潴留和高渗性脱水。
* 尿渗透浓度达等渗时(300mOsm/L, 相对密度1.010),肾脏浓缩所做的功最少。1岁以内婴儿以维持尿渗透浓度150~400 mOsm/L(相对密度1.008~1.012)较为适宜,以后可放宽至600 mOsm/L。
* 排尿所需水量随肾溶质负荷的多少而增减。母乳喂养儿肾溶质负荷约10mOsm/L,液疗儿约20 mOsm/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92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