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中医药与冠心病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终身教授、美国心脏学院院士。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和国家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化与临床研究室主任等职务。因开发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于1989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有学者提出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概念。为此,上海华山医院积极开展了中药对血管新生影响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麝香保心丸及红景天、当归、三七提取物等中药具有较明显的促血管生成活性,除了能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CAM)的血管生成外,还能促进牛肾上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形成管腔结构。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也发现其可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麝香保心丸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研究结果显示,麝香保心丸长期治疗可改善心肌缺血。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看出,长期应用麝香保心丸可能通过对病变冠状动脉结构和功能的保护达到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建立侧支循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
2007年发表的两项大型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介入治疗并不是万能的,与药物治疗相比,其并未显著降低患者远期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我国中医认为,冠心病多为“本虚标实”证,而中医药学恰好以“标本兼治、追根溯源、整体施治、通补兼施”见长。此外,中药复方用药擅长“增效减毒”,而补益药物的配合使用对各种药物副作用的缓解和患者体质的改善均颇有裨益。
在早期的中西医结合工作中,华山医院冠心病协作小组提出了芳香开窍、活血化瘀、宣痹通阳和扶正养阴的辩证论治法。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将着重对活血化瘀治疗理论(代表药物是丹参制剂)以及芳香温通治疗理论(代表药物为麝香保心丸)进行深入研究。目前的活血化瘀理论和芳香温通理论各有侧重。活血化瘀治疗侧重于血液理化性质的改变,主要在“血”;而芳香温通治疗侧重于冠状动脉血管壁的病理变化,主要在“脉”。用“心主血脉”指导中西医结合,要求从“血”和“脉”两方面同时研究冠心病治疗,具体体现在研究血管壁的病理改变和中药干预情况的同时研究血液理化性质的病理改变和中药干预情况。对具体病理来说,在疾病不同阶段,“血”与“脉”的受损程度各有不同,因而在处理过程中也应有所侧重。
为了揭示“血”、“脉”两方面对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性,广大学者在有关药物的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从以“治血”见长的丹参中提取分离的丹参多酚酸盐,通过严格的药理活性筛选,形成了成分清楚,作用明确的现代制剂;而通过对“治脉”见长的传统复方麝香保心丸的研究,发现了其在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方面的显著作用,为传统的芳香温通法找到了最直观的依据,该药成为运用现代技术研究中医传统方剂之代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