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word资料07 > 正文
编号:11664759
克罗恩病接诊处理指南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64kb)。

    一 克罗恩病接诊处理指南

    I 常用知识

    I.1 诊断标准

    I.1.1 临床表现

    慢性起病、反复右下腹或脐周腹痛、腹泻,可伴腹部肿块、肠瘘和肛门病变,以及发热、贫血、体重下降、发育迟缓等全身症状。CD家族史有助于诊断。

    I.1.2 结肠镜检查

    内镜下可见节段性、非对称性粘膜炎症、纵行或阿弗他溃疡、鹅卵石样改变,可有肠腔狭窄和肠壁僵硬等,病变呈跳跃式分布。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发现腹腔内肿块或脓肿。

    I.1.3 影像学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确定作钡剂小肠造影或钡剂灌肠,必要时可结合进行。可见多发性、节段性炎症伴僵硬、狭窄、裂隙状溃疡、瘘管、假息肉形成及鹅卵石样改变等。B超、CT、MRI检查可显示肠壁增厚、腹腔或盆腔脓肿等。

    I.1.4 病理学检查

    I.1.4.1 粘膜活检

    可见裂隙状溃疡、结节病样肉芽肿、固有膜底部和粘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而隐窝结构正常,杯状细胞不减少,固有膜中量炎症细胞浸润及粘膜下层增宽。

    I.1.4.2 切除标本

    可见肠管局限性病变、跳跃式损害、鹅卵石样外观、肠腔狭窄、肠壁僵硬等特征;镜下除以上病变外,更可见透壁性炎症、肠壁水肿、纤维化及系膜脂肪包绕病变肠段等改变,局部淋巴结亦可有肉芽肿形成。

    I.1.5 WHO推荐的诊断要点

    项目临床表现X线表现内镜表现活检切除标本非连续性/节段性病变 ++ +铺路石样或纵行溃疡 ++ +全壁性炎症病变+(腹块)+(狭窄)+(狭窄) +非干酪性肉芽肿 ++裂沟、瘘管++ +肛门部病变+ ++I.1.6 诊断标准

    在排除肠结核、阿米巴痢疾、耶尔森菌感染等慢性肠道感染、肠道淋巴瘤、憩室炎、缺血性肠炎及白塞(Behcet)病等疾病的基础上,按下列标准诊断CD:

    具有WHO诊断要点前3项为疑诊,再加上后3项中任一项可确诊。有第4项者,只要加上前3项中任两项亦可确诊。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及病理表现符合则诊断为本病;仅影像学或内镜表现符合,可拟诊本病;仅临床表现符合为可疑,应安排进一步检查。

    初发病例、根据临床、影像学或内镜表现及活检改变难以确诊时,应随访观察3-6个月。与肠结核混淆不清者应按肠结核作诊断性治疗,以观后效。

    I.2 标准诊断格式

    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疾病的活动度、严重度、病变范围、全身表现及并发症。如:克罗恩病,小肠型、中度、活动期、肛周脓肿。

    I.2.1 Harvey和Bradshow活动度标准

    一般情况0:良好;1:稍差;2:差;3:不良;4:极差腹痛0:无;1:轻;2:中;3:重腹泻稀便每日1次记1分腹块(医师认定) 0:无;1:可疑;2:确定;3:伴触痛并发症(关节痛、虹膜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阿弗他溃疡、裂沟、新瘘管及脓肿等) 每个1分<4分为缓解期;5~8分为中度活动期;>9分为重度活动期I.2.2 临床严重程度

    参考上表作出。可将无全身症状、腹部压痛、包块及梗阻者定为轻度;明显腹痛、腹泻、全身症状及并发症者定为重度;界于其间者定为中度。

    I.2.3 病变范围

    参考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结果确定,如肠道病变可分为小肠型、结肠型和回结肠型。

    I.2.4 肠外表现及并发症

    肠外可有口、眼、关节、皮肤、泌尿及肝胆等系统受累;并发症可有肠梗阻、瘘管、炎性包块或脓肿、出血、肠穿孔等。

    I.3 疗效标准

    临床缓解: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X线或结肠镜检查发现炎症趋于稳定;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X线或结肠镜检查发现炎症减轻;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X线、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无改善。

    I.4 临床表现分型

    临床表现的分型未获公认。可以分为急性阑尾炎型、慢性肠炎型、腹块型、梗阻型、腹膜炎型及出血型,各型不能截然分开,并有兼具几型特征者。

    I.5 处理原则

    尽量排除"有因可查"的感染性肠炎、肠道淋巴瘤、Behcet病及缺血性结肠炎等;与肠结核混淆不清时,应先按肠结核作诊断性治疗l~3个月,观察疗效;分级治疗指确定疾病严重度,按轻、中、重不同程度分级治疗,采用不同药物及治疗方法;分期治疗指活动期以控制症状为主要目标,缓解期则应继续控制发作,预防复发。应使用CDAI确定病期和评价疗效;分段治疗指根据病变范围选择不同药物和治疗方法。除新的药物治疗外,还包括支持、对症、心理治疗及营养治疗的综合应用;对具体病例则十分强调个体化的处理原则。

    II 医嘱处理

    II.1 一般检查

    大便常规和培养不少于3次,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为除外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疾病应作相关检查;血常规、血浆蛋白、血沉、C-反应蛋白等,有助于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PPD试验以鉴别肠结核。

    II.2 器械检查

    II.2.1 结肠镜

    必须行粘膜活检。

    II.2.2 影像学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选择钡剂小肠造影或钡剂灌肠。

    II.3 一般处理

    充分休息,予高营养低渣饮食,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予要素膳饮食。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Hb<90g/L可输血。有瘘管与化脓性并发症时,应及时使用甲硝唑、环丙沙星和克拉霉素等抗生素。

    II.4 临床监护

    注意排便次数和腹部体征。

    II.5 药物治疗

    II.5.1 活动期

    治疗目标是尽快控制炎症,缓解症状。用药同UC,但通常疗效稍差,疗程更长。类固醇激素为小肠型CD的第一线药物,也可用5-ASA类靶向控释药物;水杨酸类为结肠型、回结肠型CD的第一线药物。

    轻度可选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1g,tid-qid;或用相当剂量的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爱迪莎。病变分布于远段结肠者可酌用SASP栓剂0.5~1g,bid;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盐灌肠液l00~200mg,保留灌肠,qn。或用相当剂量的5-ASA制剂灌肠。亦可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中度可用上述剂量水杨酸类制剂治疗,反应不佳者适当加量或改强的松15-20mg,bid(早,中)。

    重度UC未用过口服类固醇激素者,可口服或静滴强的松龙40~60mg/d,观察7~10d,亦可静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l20mg/d;己使用类固醇激素者,应静脉滴注氢化考的松300mg/d或甲基强的松龙48mg/d;7~10d后无效者可考虑环孢素每日2~4mg/kg静滴;但应严格监测血药浓度。

    对类固醇激素与水杨酸类药物无效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6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