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word资料07 > 正文
编号:11664869
第五章体质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22kb)。

    第五章 体 质

    【目的要求】

    1.掌握体质的概念、正常体质的分类和特征。

    2.了解体质的生理基础及体质学说的应用。

    【知识点表解】

    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述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

    (一)体质的概念

    含 义: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体质的概念 生理意义:表现为机能、代谢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病理意义: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以及产生病变的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

    中的某种倾向性。

    (二)体质的构成

    外部形态结构:体格、体型、体重、性征、体姿、体 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面色、毛发、舌象、脉象。 形

    质 内部形态结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 与

    的 脏腑经络功能的盛衰偏颇。 神

    构 精气血津液的功能状况。 俱

    成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人格、气质、性格等的差异。

    (三)体质的标志

    体表形态、体格、体型。

    内部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协调性。

    新陈代谢水平。

    器官、系统的功能。

    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协调性。

    1.体质的评价指标 走、跳、跑、投等活动能力。

    智力、情感、行为、感知觉。

    个性、性格、意志。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精神心理环境。

    对疾病的抵抗、调控、修复能力。

    2.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略)

    (四)体质的特点

    体质是人体身心特性的概括。

    体质的 体质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复杂性。

    特 点 体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体质具有连续性和可预测性。

    二、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一)用词的变迁

    《内经》--"形"、"质"。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禀质"。

    宋·陈自明·《妇人良方》--"气质"。

    用词的 南宋·无名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赋禀"。

    变 迁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禀赋"、"气质"、"体质"。

    清·徐大椿--"气体"、"体质"。

    清·叶桂、华岫云--"体质"。

    (二)形成与发展

    形成:中医体质理论渊源于《内经》--奠定了中医体质学的基础。

    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阐明体质与发病、辨证、治疗及预后的关系。

    宋·陈自明的《妇人良方》--阐明体质形成于胎儿期。

    形成与 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阐明小儿体质"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发 展 发展 "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宋·陈直的《养老奉亲书》--阐明老年人体质特征,强调体质的食养与食疗。

    金·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阐明体质与内生六气的关系。

    明·张介宾的《景岳全书》--倡藏象体质理论,阐明脾肾对体质形成的重要性。

    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体质与脏腑经 脏腑功能盛衰偏颇决定体质的差异 体质特征取决于

    络及精气血津 经络是联系沟通协调脏腑功能和体质形成的结构基础 脏腑经络气血的

    液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是决定体质特征的重要物质基础 强弱盛衰。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一)先天禀赋:是体质形 先天之精充盈--体质强壮。

    成的基础 先天之精不足--小儿生长发育障碍,影响体质的健康发展。

    小 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二)年龄因素 青壮年--精气血津液充盛,脏腑功能强健,体质类型较稳定。

    老年人--脏腑功能生理性衰退,以阴阳失调、代谢减缓、气血郁滞、脏腑功能减退为特点。

    男性多禀阳刚之气,脏腑功能较强,体魄健壮、性格外向、粗犷、心胸开阔。

    女性多禀阴柔之气,脏腑功能较弱,体形小巧、性格内向、细腻、多愁善感。

    男子以肾为先天,以精、气为本;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

    (三)性别差异 男子多用气,故气常不足;女子多用血,故血常不足。

    男子之病,多由伤精耗气;女子之病,多由伤血。

    男性较女性对病邪更为敏感,易患病,病较重,死亡率较高。

    女性在经、带、胎、产等生理周期易感受病邪。

    饮食不足--体质虚弱。

    饮食偏嗜--体质偏倾或发病。

    过食肥甘厚味--易成痰湿体质。

    过食辛辣--易成阴虚火旺体质。

    (四)饮食因素 过食咸味--易成心气虚弱体质。

    过食生冷寒凉--易成脾气虚弱体质。

    过食醇酒佳酿--湿热在中,易伤肝脾,而成湿热体质。

    饮食无度--久则伤脾胃,易成形盛气虚体质。

    适度劳作和体育锻炼--筋骨强壮、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旺盛。

    (五)劳逸所伤 过度劳作--损伤筋骨、消耗气血、易成虚性体质。

    适度休息--消除疲劳,恢复脏腑功能,保持良好体质。

    过度安逸--气血不畅,筋肉松弛,脾胃功能减退,易成痰瘀体质。

    情志和调--气血调畅,脏腑功能协调,体质强壮。

    气郁化火--易成阳热体质或阴虚体质。

    (六)情志因素 气滞不畅--易成血瘀型体质。

    郁怒不解、情绪急躁的"木火质",易发眩晕、中风。

    忧愁日久、郁闷寡欢的"肝郁质",易诱发癌症。

    北方人形体健壮,腠理致密。

    (七)地理因素 东南方体形瘦弱,腠理疏松。

    滨海临湖之人,多湿多痰。

    居处寒冷潮湿,易成阴盛或湿盛体质。

    (八)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略)。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阴阳含量划分法

    五行归属划分法

    形态与机能特征分类法

    《内经》 刚柔分类法

    心理特征分类法 勇怯分类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2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