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的阅读分析及临床应用.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893kb)。
心电图的阅读分析及临床应用
心电图的阅读分析
* 辨认心电图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在观察分析前必须了解病人有无应用对心脏有影响的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酒石酸锑钾等),有无饱食(在冠状动脉硬化病人,饱食后可引起ST-T改变);并检查有无技术上的错误(如导联有否连接,阻尼是否正常,定准电压是否准确等),然后按常规录取9个导联(或12个导联),必要时可加做有关导联,然后按以下顺序观察分析:
1、 将各导联大致浏览一遍,注意有无伪差,常见的伪差有:
* ①交流电干扰,呈规则纤维状之锯齿状波形,每秒50周次
* ②肌肉震颤的干扰,称碎乱而不规整的小波,每秒10-300周次左右,有时像心房颤动之f波
* ③基线不稳 不完全在一水平线上,呈上下摆动或突然升降,影响各波,尤以ST段之判断
* ④导联有无接错 可观察有关导联图形以判断
* ⑤标准电压是否准确一般1mV.
2、 心律
* 找出P波并根据其波形等特点已确定其基本心律为窦性心律或异位心律(房性、房室结性或室性),一般观察Ⅱ、V1导联,正常心律具备之条件:
* ①P波形状为窦房结性(aVF直立、 aVR倒置)
* ②P波与QRS波群之关系成有规则的出现,每分钟60-100次
* ③P-P或R-R间隔相互间差异不超过0.12秒
* ④P-R间期在0.12秒以上
3、 心率
* 测定P-P或R-R间隔以计算心率(窦性心律),如为异位心律则应测出异位心律的速度。如心房或心室率不一致时应分别计算测定之,一般测5个P-P或R-R间隔,取其平均值;如为心房颤动,R-R间隔不匀称,应连续测量10个R-R间隔以求出平均值。
* 4、 测定P-R间期及Q-T间期,必要时可测定QRS间期及V1V5的室壁激动时
* 5、 根据有关各导联QRS波群形态的变化确定:
* ①心电轴有无偏移,观察Ⅰ、Ⅲ导联
* ②心电位之类型 观察aVL与aVF导联
* ③心脏的钟向转位,观察V3或V4导联
6、 P波、QRS波群、ST段、T波及U波的分析
* ①检查各导联中P波方向,形态时间及电压有无异常
* ②检查各导联中QRS波群的形态,电压、时间和相互关系有无异常Q波,特别注意有无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及心肌梗塞等图形
* ③检查ST段的形状(直线,向上凸起或凹陷)及移动范围(在等电线上抬高或压低)
* ④检查T波的形状、方向、电压及其与QRS主波的关系,如有异常改变应注意是单独发生还是与QRS有关
* ⑤U波的方向及电压是否正常
7、 分析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
* 是否规律,比较P-P间隔与R-R间隔是否相等,找出房律和室律之关系,如发现不符合窦性心律的条件,应进一步检查是属于何种心律紊乱,一般对较复杂的心律应将P波明显的导联如Ⅱ、Ⅲ记录加长以便于分析
* 8、在一份心电图中可能同时有几种改变,不应只见一种而忽略其他的异常改变。
* 9、参阅心电图申请单内各项目,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及临床诊断等将心电图所见与临床资料紧密综合起来,并与以往心电图的情况加以对比,最后作出心电图结论。
* 心电图结论应包括:
* ①心节律类别
* ②心电轴有无偏移,有偏移则标出"度数"
* ③心电位类型
* ④钟向转位
* ⑤心电图是否正常:
* A 正常心电图
* B 大致正常心电图 乃仅个别导联上出现QRS波群钝挫,ST段轻微下移,T波轻度降低或期前收缩,而一般看来心电图无大异常处
* C 可疑心电图 在若干导联上出现若干轻度异常处。或有一项特殊改变而不能肯定为异常者,如疑有右室大,陈旧性后壁心肌梗塞等。
* D 不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有肯定异常处,如心房颤动、心室肥厚、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等。
* ⑥对临床的建议 包括进一步作何种检查,排除何种疾病以及复查时间等。
影响正常心电图波形的生理因素
* 心电图是反映心脏除极和复极的电位影响,心电图波形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心脏本身的改变。但一些生理因素,如神经因素、性别、年龄、体型、体位、呼吸、饮食、时间、妊娠等,亦可影响心电图波形发生改变。
一、神经因素
* 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心率增加、P-R及Q-T间期缩短、P及T波增大;迷走神经兴奋时常引起相反的结果。若压迫眼球或颈动脉窦,也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出现与上述影响相同的心电图变化
二、年龄
* 小儿解剖生理不同于成人,故心电图与成人也有所差异。老年人与一般成人也有所差别。老年人在心血管系统常见心肌萎缩和血管硬化,心电图上常显示P波减低,P-R及QRS间期延长,但大多数在正常高限并不超过正常值。在标准导联中出现Q波的较年轻人及中年人多,QRS电轴以多趋向左偏。在V4、V5、V6常有ST及T波降低。这可能由于老年人潜在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较为多见所致,故不易轻易作出诊断,,而需进一步检查确定
三、体型
* 肥胖体型者膈肌位置较高 ......
心电图的阅读分析及临床应用
心电图的阅读分析
* 辨认心电图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在观察分析前必须了解病人有无应用对心脏有影响的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酒石酸锑钾等),有无饱食(在冠状动脉硬化病人,饱食后可引起ST-T改变);并检查有无技术上的错误(如导联有否连接,阻尼是否正常,定准电压是否准确等),然后按常规录取9个导联(或12个导联),必要时可加做有关导联,然后按以下顺序观察分析:
1、 将各导联大致浏览一遍,注意有无伪差,常见的伪差有:
* ①交流电干扰,呈规则纤维状之锯齿状波形,每秒50周次
* ②肌肉震颤的干扰,称碎乱而不规整的小波,每秒10-300周次左右,有时像心房颤动之f波
* ③基线不稳 不完全在一水平线上,呈上下摆动或突然升降,影响各波,尤以ST段之判断
* ④导联有无接错 可观察有关导联图形以判断
* ⑤标准电压是否准确一般1mV.
2、 心律
* 找出P波并根据其波形等特点已确定其基本心律为窦性心律或异位心律(房性、房室结性或室性),一般观察Ⅱ、V1导联,正常心律具备之条件:
* ①P波形状为窦房结性(aVF直立、 aVR倒置)
* ②P波与QRS波群之关系成有规则的出现,每分钟60-100次
* ③P-P或R-R间隔相互间差异不超过0.12秒
* ④P-R间期在0.12秒以上
3、 心率
* 测定P-P或R-R间隔以计算心率(窦性心律),如为异位心律则应测出异位心律的速度。如心房或心室率不一致时应分别计算测定之,一般测5个P-P或R-R间隔,取其平均值;如为心房颤动,R-R间隔不匀称,应连续测量10个R-R间隔以求出平均值。
* 4、 测定P-R间期及Q-T间期,必要时可测定QRS间期及V1V5的室壁激动时
* 5、 根据有关各导联QRS波群形态的变化确定:
* ①心电轴有无偏移,观察Ⅰ、Ⅲ导联
* ②心电位之类型 观察aVL与aVF导联
* ③心脏的钟向转位,观察V3或V4导联
6、 P波、QRS波群、ST段、T波及U波的分析
* ①检查各导联中P波方向,形态时间及电压有无异常
* ②检查各导联中QRS波群的形态,电压、时间和相互关系有无异常Q波,特别注意有无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及心肌梗塞等图形
* ③检查ST段的形状(直线,向上凸起或凹陷)及移动范围(在等电线上抬高或压低)
* ④检查T波的形状、方向、电压及其与QRS主波的关系,如有异常改变应注意是单独发生还是与QRS有关
* ⑤U波的方向及电压是否正常
7、 分析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
* 是否规律,比较P-P间隔与R-R间隔是否相等,找出房律和室律之关系,如发现不符合窦性心律的条件,应进一步检查是属于何种心律紊乱,一般对较复杂的心律应将P波明显的导联如Ⅱ、Ⅲ记录加长以便于分析
* 8、在一份心电图中可能同时有几种改变,不应只见一种而忽略其他的异常改变。
* 9、参阅心电图申请单内各项目,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及临床诊断等将心电图所见与临床资料紧密综合起来,并与以往心电图的情况加以对比,最后作出心电图结论。
* 心电图结论应包括:
* ①心节律类别
* ②心电轴有无偏移,有偏移则标出"度数"
* ③心电位类型
* ④钟向转位
* ⑤心电图是否正常:
* A 正常心电图
* B 大致正常心电图 乃仅个别导联上出现QRS波群钝挫,ST段轻微下移,T波轻度降低或期前收缩,而一般看来心电图无大异常处
* C 可疑心电图 在若干导联上出现若干轻度异常处。或有一项特殊改变而不能肯定为异常者,如疑有右室大,陈旧性后壁心肌梗塞等。
* D 不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有肯定异常处,如心房颤动、心室肥厚、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等。
* ⑥对临床的建议 包括进一步作何种检查,排除何种疾病以及复查时间等。
影响正常心电图波形的生理因素
* 心电图是反映心脏除极和复极的电位影响,心电图波形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心脏本身的改变。但一些生理因素,如神经因素、性别、年龄、体型、体位、呼吸、饮食、时间、妊娠等,亦可影响心电图波形发生改变。
一、神经因素
* 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心率增加、P-R及Q-T间期缩短、P及T波增大;迷走神经兴奋时常引起相反的结果。若压迫眼球或颈动脉窦,也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出现与上述影响相同的心电图变化
二、年龄
* 小儿解剖生理不同于成人,故心电图与成人也有所差异。老年人与一般成人也有所差别。老年人在心血管系统常见心肌萎缩和血管硬化,心电图上常显示P波减低,P-R及QRS间期延长,但大多数在正常高限并不超过正常值。在标准导联中出现Q波的较年轻人及中年人多,QRS电轴以多趋向左偏。在V4、V5、V6常有ST及T波降低。这可能由于老年人潜在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较为多见所致,故不易轻易作出诊断,,而需进一步检查确定
三、体型
* 肥胖体型者膈肌位置较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89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