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治疗感受.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124kb)。
危重病人深部真菌感染
临床治疗感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外科ICU
美国死于感染性疾病的十大原因
(1980年和1997年比较)
重症真菌感染比例增加
危重病患者的深部真菌感染
致病微生物
* 革兰阳性球菌
平均每年增加26.3%
* 真菌
1979年5231例
2000年16042例
增加207%
危重病人深部真菌感染现状
* 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明显上升
(原因:老年和危重患者增加,更多危重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器官移植,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群扩大等)
* 念珠菌属中非白念株增多,曲霉菌和少见的真菌感染增多
* 对氟康唑、二性霉素B的耐药菌株产生,并有增加趋势
* 诊断困难,预后严重,病死率高
(念珠菌病40%,侵袭性曲霉病50-100%)
* 治疗率低
(只有15%-4 0 % 的病人得到治疗,多数病人在死亡前未接受过任何治疗)
1997-2001年35个国家酵母菌的排序
深部真菌感染的概念
* 深部真菌感染又称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相对于皮肤、毛发、指(趾)甲等浅部体表组织而言的一类主要在医院内发生的真菌感染。
* 深部真菌感染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常常侵犯心、肺、肾、脑、血液、肝、脾、胃肠及骨骼等多系统器官,合并或导致严重的全身感染,由于治疗手段有限,因此预后差,病死率高。
医学重要的酵母菌分类
Segal B .Bow EJ.Menichetti.F: Infect Dis Clin N Am 2002;16:935-64
医学重要的霉菌分类
Segal B .Bow EJ.Menichetti.F: Infect Dis Clin N Am 2002;16:935-64
危重病人真菌定殖和感染的危险因素
定殖与感染
* 定殖:真菌寄生于浅表部位(粘膜、皮肤)
如:鹅口疮、食道炎、阴道炎、甲沟炎、龟头炎、尿布疹、慢性粘膜、皮肤的真菌感染
* 侵袭性感染:在血及无菌部位培养阳性或在体液中发现菌丝
如:导管及管尖培养阳性、脑脊液、无菌部位空腔穿刺液、 眼、心内膜、骨、关节、皮肤、 肝脾组织中、痰液及尿液中有菌丝或培养阳性
关于真菌定殖问题
* 在所有高危因素中真菌定殖最重要
- 发热患者伴多个部位的真菌定殖则有一定临床的意义
- 在同一部位2次或2次以上发现同一真菌,其发生真菌血症的危险性大约是30%-50%
- 这种危险性的增长随着真菌寄殖部位的增多或真菌生长密度增加而增加
真菌定殖与感染的关系
* 对于有高度真菌感染危险的患者,真菌寄殖常常预示其即将发生深部真菌感染
* 在没有真菌寄殖的病人中,则很少发生真菌感染
* 如果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分离出酵母菌更可能发展为侵袭性真菌感染
* 长时间抗细菌治疗会促进念珠菌的生长
* 临床表现多缺乏特异性
* 可表现为全身脓毒症(如发热、不适、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和不同局部器官受累的相应症状
* 易与细菌感染相混淆
*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和微生物学检查
真菌感染的表现
侵袭性Aspergillosis病诊断:"Halo"sign
痰培养霉菌阳性
复查痰培养阴性 复查痰培养阳性
定殖(colonization)
过路菌, 不必治疗
痰找霉菌孢子 痰找霉菌孢子
或菌丝阴性 或菌丝阳性
定期复查 侵袭性感染
严密观察 (invasive infection)
易感高危因素
持续存在 正在祛除 抗真菌治疗
抗真菌治疗 严密观察、不必治疗
对血培养阴性或无血源性感染征兆者
* 两处或两处以上分离到念珠菌
应考虑先行抗真菌治疗
* 一处或一处以下分离到念珠菌
连续进行真菌培养监测至少一周(两次)
可能疑及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迹象
* 对可疑细菌感染抗菌治疗无效的发热
* 病原菌未能证实的长期发热
* 粒细胞减少患者的发热
* 鹅口疮
* 不典型的肺部浸润
* 原因不明的肝功能衰竭
* 脓毒血症或菌血症不典型的症状
* 干咳或哮喘
* 发热皮疹肌肉酸痛
* 不能解释的长时间低血压(收缩压<80mmH2g且2>h)并且对扩容复苏无反应 ......
危重病人深部真菌感染
临床治疗感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外科ICU
美国死于感染性疾病的十大原因
(1980年和1997年比较)
重症真菌感染比例增加
危重病患者的深部真菌感染
致病微生物
* 革兰阳性球菌
平均每年增加26.3%
* 真菌
1979年5231例
2000年16042例
增加207%
危重病人深部真菌感染现状
* 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明显上升
(原因:老年和危重患者增加,更多危重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器官移植,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群扩大等)
* 念珠菌属中非白念株增多,曲霉菌和少见的真菌感染增多
* 对氟康唑、二性霉素B的耐药菌株产生,并有增加趋势
* 诊断困难,预后严重,病死率高
(念珠菌病40%,侵袭性曲霉病50-100%)
* 治疗率低
(只有15%-4 0 % 的病人得到治疗,多数病人在死亡前未接受过任何治疗)
1997-2001年35个国家酵母菌的排序
深部真菌感染的概念
* 深部真菌感染又称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相对于皮肤、毛发、指(趾)甲等浅部体表组织而言的一类主要在医院内发生的真菌感染。
* 深部真菌感染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常常侵犯心、肺、肾、脑、血液、肝、脾、胃肠及骨骼等多系统器官,合并或导致严重的全身感染,由于治疗手段有限,因此预后差,病死率高。
医学重要的酵母菌分类
Segal B .Bow EJ.Menichetti.F: Infect Dis Clin N Am 2002;16:935-64
医学重要的霉菌分类
Segal B .Bow EJ.Menichetti.F: Infect Dis Clin N Am 2002;16:935-64
危重病人真菌定殖和感染的危险因素
定殖与感染
* 定殖:真菌寄生于浅表部位(粘膜、皮肤)
如:鹅口疮、食道炎、阴道炎、甲沟炎、龟头炎、尿布疹、慢性粘膜、皮肤的真菌感染
* 侵袭性感染:在血及无菌部位培养阳性或在体液中发现菌丝
如:导管及管尖培养阳性、脑脊液、无菌部位空腔穿刺液、 眼、心内膜、骨、关节、皮肤、 肝脾组织中、痰液及尿液中有菌丝或培养阳性
关于真菌定殖问题
* 在所有高危因素中真菌定殖最重要
- 发热患者伴多个部位的真菌定殖则有一定临床的意义
- 在同一部位2次或2次以上发现同一真菌,其发生真菌血症的危险性大约是30%-50%
- 这种危险性的增长随着真菌寄殖部位的增多或真菌生长密度增加而增加
真菌定殖与感染的关系
* 对于有高度真菌感染危险的患者,真菌寄殖常常预示其即将发生深部真菌感染
* 在没有真菌寄殖的病人中,则很少发生真菌感染
* 如果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分离出酵母菌更可能发展为侵袭性真菌感染
* 长时间抗细菌治疗会促进念珠菌的生长
* 临床表现多缺乏特异性
* 可表现为全身脓毒症(如发热、不适、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和不同局部器官受累的相应症状
* 易与细菌感染相混淆
*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和微生物学检查
真菌感染的表现
侵袭性Aspergillosis病诊断:"Halo"sign
痰培养霉菌阳性
复查痰培养阴性 复查痰培养阳性
定殖(colonization)
过路菌, 不必治疗
痰找霉菌孢子 痰找霉菌孢子
或菌丝阴性 或菌丝阳性
定期复查 侵袭性感染
严密观察 (invasive infection)
易感高危因素
持续存在 正在祛除 抗真菌治疗
抗真菌治疗 严密观察、不必治疗
对血培养阴性或无血源性感染征兆者
* 两处或两处以上分离到念珠菌
应考虑先行抗真菌治疗
* 一处或一处以下分离到念珠菌
连续进行真菌培养监测至少一周(两次)
可能疑及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迹象
* 对可疑细菌感染抗菌治疗无效的发热
* 病原菌未能证实的长期发热
* 粒细胞减少患者的发热
* 鹅口疮
* 不典型的肺部浸润
* 原因不明的肝功能衰竭
* 脓毒血症或菌血症不典型的症状
* 干咳或哮喘
* 发热皮疹肌肉酸痛
* 不能解释的长时间低血压(收缩压<80mmH2g且2>h)并且对扩容复苏无反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12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