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毒性、脂肪毒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
参见附件(113kb)。
中华肝脏病杂志 2 0 0 5年 2月第 1 3卷第 2 期 Ch i n J He p a t o l ,F e b r u a r y 2 0 0 5 ,V o l 1 3 ,No. 2
葡萄糖毒性、脂肪毒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曾民德
【 关键词】 脂肪肝; 葡萄糖毒性; 脂肪毒性
Gl u co t ox i c ny,l i po t ox i c i t y and t he n onal c oho l i c f a t t y l i v er di s —
e as e zENG Mi n. de .
[ Ke y wo r d s ] F a t t y l i v e r ;Gl u c o t o x i c i t y ;L i p o t o x i c i t y
[ F i r s t a u t h o r ’ S a d d r e s s ] De p a r t me n t o f G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 R e n j i
Ho s p i t a l , S h a n g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Di g e s t i v e Di s e a s e s , S h a n g h a i S e c o n d
Me d i c al Uni v e r s i t y,S h a ng ha i 20 0 00 1 , Chi n a
E — ma i l : x h s y l j d@e a s t d a y . c o m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NAF L D)最常见的原发病
为超重、 肥胖和2 型糖尿病。 组织学表现为肝细胞脂肪
贮积、小叶内炎症伴气球样变、纤维化或Ma l l o r y 透明
小体时,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 N A S H) 。最近有
把肝脏转氨 酶检 测正常而伴有 代谢 综合 征者
( me t a b o l i c s y n d r o me ,MS )的NAF L D,称为静态性
NASH[ ”, 其组织学有2个较突出的非炎症性特点,即
气球样变和核糖原化,它们与胰岛素抵抗 ( i n s u l i n
r e s i s t a n c e , I R )伴同的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近来全
球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f 2 】 ,N A F L D 的患病率为
1 7 %- 3 3 %。目前以超声和血清转氨酶为普查筛选的手
段需改进, 因超声可漏诊约1 / 3 患者, 而丙氨酸氨基转
移酶正常者不能排除诊断口 】 。由于N A F L D与MS的关
联, 现已趋于纳入MS的相关组分进行人群筛查。 本期
范建高等对上海市3 1 7 5 例成人调查发现, N A F L D患病
率为1 5 . 4 %,有9 项与MS相关的指标与N A F L D密切
相关,这有助于扩大人群检查时借鉴。最近日 本报道
对3 4 3 2 例成人的调查f 4 】 , NA F L D与非酒精性非超重脂
肪肝的患病率分别为9 . 3 %与4 . 1 %,作者肯定了中央
性体脂分布及体脂分布百分率测定的预测意义。
I R和脂肪组织 ( a d i p o s e t i s s u e ,A T)脂解增高是
N A F L D发病机制的中心事件 】 。相应发生的高胰岛素
血症和高游离脂肪酸 ( f r e e f a t t y a c i d s , F F A)血症两个
基本代谢缺陷,使葡萄糖毒性 ( g l u c o t o x i c i t y )和脂肪
毒性 ( 1 i p o t o x i c i t y ) 造成肝损害, 并诱致系统性代谢应
作者单位:2 0 00 0 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曾民德 男,教授。E — ma i l :x h s y l j d @e a s t d a y . c o m
·
述 评 ·
激,产生代谢功能不全综合征。 A T是全身能量的补给
储库, 9 0 %以上的总体能量以甘油三酯 ( T G)形式贮
于脂肪细胞 ( a d i p o c y t e ,A C) 。A T不仅是储脂和脂解
部位, A C能分泌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
子仅 ( T N F ) 、 血管紧张素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
物1 、 性激素和皮质醇等至少1 7 种多肽A C因子, 它们都
与D 细胞功能障碍有关。 A C 的胰岛素敏感性受遗传和环
境因素的影响f 6 1 。 遗传易感性的相关基因累及肥胖及其分
布、 脂肪酸 ( f a t t y a c i d , F A )的摄取及其氧化、 肝脂质的
贮积及其释放入血、氧应激、内毒素和T N F 的产生及
其受体、细胞因子的合成等。环境因素则主要与生活方
式、饮食、 运动及肠菌过度生长等有关。 A T 对胰岛素敏
感性改变是 发生的关键因素, 其突出表现是抵抗胰岛
素介导的对脂解的抑制, 基础脂解率增高导致F F A释出
增多。已证实长链脂肪酸、 胰岛素、内毒素、 T N F 、白
细胞介素 一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
( p e r o x i s o me p r o l i f e r a t o r — a c t i v a t e d r e c e p t o r s , P P A Rs ) 表
达、 乙醇等均可促使F F A透膜摄取增加 。 F F A在细胞水
平增高的影响甚至可发生在 之前。 F F A除直接细胞毒
作用外,可抑制胰岛素受体底物/ 磷脂酰肌醇一 3 激酶信
号途径; 下调A C和肌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一 4 活性致
葡萄糖吸收减少; 减少肝利用葡萄糖能力, 提供葡萄糖
异生底物并增加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活性, 使肝糖异
生增加, 肝葡萄糖排出增加。 F F A还具有内毒素、 促炎
因子、肝星状细胞增殖因子、细胞凋亡诱导剂的作用 ......
葡萄糖毒性、脂肪毒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曾民德
【 关键词】 脂肪肝; 葡萄糖毒性; 脂肪毒性
Gl u co t ox i c ny,l i po t ox i c i t y and t he n onal c oho l i c f a t t y l i v er di s —
e as e zENG Mi n. de .
[ Ke y wo r d s ] F a t t y l i v e r ;Gl u c o t o x i c i t y ;L i p o t o x i c i t y
[ F i r s t a u t h o r ’ S a d d r e s s ] De p a r t me n t o f G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 R e n j i
Ho s p i t a l , S h a n g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Di g e s t i v e Di s e a s e s , S h a n g h a i S e c o n d
Me d i c al Uni v e r s i t y,S h a ng ha i 20 0 00 1 , Chi n a
E — ma i l : x h s y l j d@e a s t d a y . c o m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NAF L D)最常见的原发病
为超重、 肥胖和2 型糖尿病。 组织学表现为肝细胞脂肪
贮积、小叶内炎症伴气球样变、纤维化或Ma l l o r y 透明
小体时,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 N A S H) 。最近有
把肝脏转氨 酶检 测正常而伴有 代谢 综合 征者
( me t a b o l i c s y n d r o me ,MS )的NAF L D,称为静态性
NASH[ ”, 其组织学有2个较突出的非炎症性特点,即
气球样变和核糖原化,它们与胰岛素抵抗 ( i n s u l i n
r e s i s t a n c e , I R )伴同的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近来全
球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f 2 】 ,N A F L D 的患病率为
1 7 %- 3 3 %。目前以超声和血清转氨酶为普查筛选的手
段需改进, 因超声可漏诊约1 / 3 患者, 而丙氨酸氨基转
移酶正常者不能排除诊断口 】 。由于N A F L D与MS的关
联, 现已趋于纳入MS的相关组分进行人群筛查。 本期
范建高等对上海市3 1 7 5 例成人调查发现, N A F L D患病
率为1 5 . 4 %,有9 项与MS相关的指标与N A F L D密切
相关,这有助于扩大人群检查时借鉴。最近日 本报道
对3 4 3 2 例成人的调查f 4 】 , NA F L D与非酒精性非超重脂
肪肝的患病率分别为9 . 3 %与4 . 1 %,作者肯定了中央
性体脂分布及体脂分布百分率测定的预测意义。
I R和脂肪组织 ( a d i p o s e t i s s u e ,A T)脂解增高是
N A F L D发病机制的中心事件 】 。相应发生的高胰岛素
血症和高游离脂肪酸 ( f r e e f a t t y a c i d s , F F A)血症两个
基本代谢缺陷,使葡萄糖毒性 ( g l u c o t o x i c i t y )和脂肪
毒性 ( 1 i p o t o x i c i t y ) 造成肝损害, 并诱致系统性代谢应
作者单位:2 0 00 0 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曾民德 男,教授。E — ma i l :x h s y l j d @e a s t d a y . c o m
·
述 评 ·
激,产生代谢功能不全综合征。 A T是全身能量的补给
储库, 9 0 %以上的总体能量以甘油三酯 ( T G)形式贮
于脂肪细胞 ( a d i p o c y t e ,A C) 。A T不仅是储脂和脂解
部位, A C能分泌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
子仅 ( T N F ) 、 血管紧张素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
物1 、 性激素和皮质醇等至少1 7 种多肽A C因子, 它们都
与D 细胞功能障碍有关。 A C 的胰岛素敏感性受遗传和环
境因素的影响f 6 1 。 遗传易感性的相关基因累及肥胖及其分
布、 脂肪酸 ( f a t t y a c i d , F A )的摄取及其氧化、 肝脂质的
贮积及其释放入血、氧应激、内毒素和T N F 的产生及
其受体、细胞因子的合成等。环境因素则主要与生活方
式、饮食、 运动及肠菌过度生长等有关。 A T 对胰岛素敏
感性改变是 发生的关键因素, 其突出表现是抵抗胰岛
素介导的对脂解的抑制, 基础脂解率增高导致F F A释出
增多。已证实长链脂肪酸、 胰岛素、内毒素、 T N F 、白
细胞介素 一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
( p e r o x i s o me p r o l i f e r a t o r — a c t i v a t e d r e c e p t o r s , P P A Rs ) 表
达、 乙醇等均可促使F F A透膜摄取增加 。 F F A在细胞水
平增高的影响甚至可发生在 之前。 F F A除直接细胞毒
作用外,可抑制胰岛素受体底物/ 磷脂酰肌醇一 3 激酶信
号途径; 下调A C和肌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一 4 活性致
葡萄糖吸收减少; 减少肝利用葡萄糖能力, 提供葡萄糖
异生底物并增加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活性, 使肝糖异
生增加, 肝葡萄糖排出增加。 F F A还具有内毒素、 促炎
因子、肝星状细胞增殖因子、细胞凋亡诱导剂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