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df&论文 > 资料02 > 正文
编号:11665979
有关六经辨证方法之再认识.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参见附件(144kb)。

    ·

    52 0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2 9卷第 8期 2 0 0 6年8月

    J o u r n a l o f B e i j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Vo 1 .2 9 No .8 A u g .2 0 0 6

    有关六经辨证方法之再认识

    张清苓 姜元安

    ( 1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 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北京 1 0 0 0 2 9 )

    关键词 :六经辨证 ; 辨证方法; 辨证思想

    中图分类号: R 2 4 1 . 5

    如果“ 伤寒”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则《 伤寒论》 中

    所论属于狭义之伤寒; 但通过文献研究, 已经明确了

    “ 伤寒” 并无所谓的广义与狭义之分 , 这对于正确

    理解仲景为认识伤寒病所创立的六经辨证方法及其

    临床运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 在谈及《 伤

    寒论》 的辨证方法时, 除了公认的六经辨证方法之

    外, 还经常将“ 八纲辨证” “ 脏腑辨证” 与之相提并

    论 , 这主要反映在现行的各种教科书中。一般认为,八纲辨证是所有各种辨证方法之总纲, 而六经辨证

    则是八纲辨证的具体化, 二者相辅相成, 不可或缺;

    而由于经脉与脏腑的不可分割性以及经脉根源于脏

    腑, 所以脏腑辨证是六经辨证的基础。此外, 有的学

    者还将病因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甚至卫气营血辨

    证、 三焦辨证等均纳入六经辨证体系之中, 试图以此

    来说明六经辨证之全面性和重要性, 大有各种辨证

    方法, 唯六经辨证为尊之意。本文将通过对六经辨

    证方法与习惯上所称的八纲辨证及脏腑辨证方法之

    关系的讨论, 来讨论六经辨证方法的适用范围。

    1 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是中医辨证论治

    的一般性原则

    在讨论六经辨证方法与其他辨证方法的关系之

    前, 有必要重申一下中医辨证论治的一般性原则。

    中医之辨证论治体系及临床运用始创于张仲景

    之《 伤寒杂病论》, 任应秋就是根据张仲景《 伤寒论》

    与《 金匮要略》 而将“ 辨证论治” 概括为中医学的主

    要特色 ] 。通过对《 伤寒论》 和《 金匮要略》 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 张仲景针对“ 伤寒病” 与“ 杂病” 分

    别运用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辨证方法来认识其发

    生、 发展及变化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六经辨证

    论治体系和脏腑经络辨证论治体系。两者完全独立

    而不能相互取代。由此而得出的中医辨证论治的一

    张清苓, 女, 4 2岁, 医学博士, 副教授

    般性原则是: 中医之辨证论治体系是在确立针对特

    殊疾病所用辨证方法的基础上配以相应的治法与方

    药而形成的。辨证方法的运用 , 首先是认识疾病, 然

    后才有可能通过证候去把握疾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

    病机变化, 从而根据具体的证候确定治则、 治法与相

    应的方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方从法出, 法随证

    立” 。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医辨证方法所具有的两大

    特点。一是针对性 , 即每一种辨证方法都是针对在

    发病学上具有不同特点的疾病体系而设立的; 二是

    系统性, 即每一种辨证方法都能涵盖一大类疾病在

    发生、 发展、 变化的各个方面, 从而确保对该病的整

    体而全面的认识 。

    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在于: 通过辨

    证论治而达到治病之目的, 是辨证以治病, 而非辨证

    以治证。如果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只注重了证而忽略

    了病, 则与张仲景创立辨证论治之初衷相去甚远; 如

    果在临证过程中只强调辨病而不加以必要的辨证,则绝不可能抓住疾病过程中机体在整体层次上的特

    征性病机变化而予以正确的论治。根据中医辨证论

    治一般性原则所体现的辨证方法的两个特点, 可以

    这样说, 能够通过辨证而达到认识疾病之 目的, 进而

    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依据的方法, 才可以被称为中

    医的辨证方法。

    2 针对具体疾病体系而确立的中医辨证方法

    从中医对疾病发生的一般认识而言, 凡机体发

    生阴阳不和便是病。

    《 素问 ·调经论》 说: “阴阳匀平, 以充其形。

    九候若一, 命日平人。 ” 所谓平人, 即健康无恙之人,所以《 素问 · 平人气象论》 说: “ 平人者, 不病也。 ” 一

    旦机体这种阴阳相对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而导致阴

    阳不和, 即成为病人。因此, 中医临床治疗的根本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8期 张清苓等 有关六经辨证方法之再认识

    则是针对有病之人的阴阳不和状态而恢复机体的阴

    阳平衡状态, 这就是《 伤寒论》 原文第 5 8条所说的:

    “ 凡病……, 阴阳自和者, 必自愈。 ”

    根据导致机体发生阴阳不和的原因, 疾病可以

    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病由外邪侵犯人体所

    致, 而根据外邪之阴阳属性, 外感病又分为伤寒病与

    温热病两大类。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

    证即是为认识伤寒病与温热病而创立的不同而有效

    的辨证方法。内伤病之起因较为复杂, 如饮食起居、七情喜怒、 禽兽灾伤、 犯于王法等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