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医中药快讯
编号:11666592
彰显中医眼科整体观 青少年知行中医的活教材 ——《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观后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99期
     防治近视,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降低近视发病率或者推迟其发病年龄, 不仅能够节约相关医疗费用,对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更是有着重要意义。为了使中小学校预防近视的工作发展更加科学有效,近日,北京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局携手对《1972年版眼保健操》进行修订,推出《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新版眼保健操根据中医经络整体理论对原有版本的章节有所增减,使眼保健操更加简便、卫生、安全和有效。总体来看,其不但彰显了中医眼科的整体观,还不失为一本青少年知行中医的活教材。

    新版本取消了“挤按睛明穴”和“干洗脸”两节,增加了“按压头部督脉穴”和“按揉耳垂眼穴及脚趾抓地”,并将“按揉太阳穴及轮刮眼眶”改为“按揉太阳穴刮上眼眶”。从传染病学的角度看,取消“挤按睛明穴”和“干洗脸”有利于避免学生操作时手掌细菌对眼部的污染。睛明穴距眼球很近,而中小学生大都在课间做眼保健操,双手的卫生很难保证,手上的细菌容易污染眼睛。“按压头部督脉穴”和“按揉耳垂眼穴及脚趾抓地”很好的体现了中医眼科的整体观,通过对头部、脚趾等局部穴位的刺激,增加全身血液循环、疏通全身经络,使孩子全身气血畅通,从而达到调节眼部的目的。改变了过去比较局限于眼部周围穴位按摩的情况,提高了保健效果。
, 百拇医药
    其实,中医眼科对眼睛保健历来重视,很好地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中医著作里有关近视症状的最早记载见于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其中有“目不能远视”的记载。1602年明代王肯堂所著的《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称之为“近觑”,1644年明代傅仁宇所著的《审视瑶函》称之为“能近怯远证”。直到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才始称“近视”。其中《诸病源候论》记载了目前已知的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眼保健操”——熨目法,其在“目暗不明候”中说,黎明鸡叫时用手互相摩擦使热,用以熨眼,如此三次,然后手指按眼,可使两眼有神,眼明亮、不生病痛。

    除了上述的熨目法,我国古代医家根据临床实践,还总结了许多简便而有效的养眼明目的保健操,现介绍四种眼保健法:

    捏眦法:即闭气后用手捏按两目之四角,直至微感闷气时即可换气结束,连续作3~5遍,每日可做多次。《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指出:“常欲以手按目近鼻之两眦,闭气为之,气通即止,终而复始。常行之,眼能洞见”,说明捏目四眦有提高视力作用。
, 百拇医药
    运目法: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挺胸站立,头稍仰。瞪大双眼,尽量使眼球不停转动(头不动),先从右向左转10次,从左向右转10次。然后停,放松肌肉,再重复上述运动,如此3遍。此法于早晨在花园内进行最好,能起到醒脑明目之功效。

    点穴法:用食指指肚或大拇指背第一关节的曲骨,点按丝竹空、鱼腰,或攒竹、四白、太阳穴等,手法由轻到重,以有明显的酸胀感为准,然后再轻揉抚摩几次。《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说:“常以两手按眉后小穴中,二九(即十八次),一年可夜书”。此法有健目明目,治疗目疾的作用。

    折指法:每天坚持早晚各做1遍小指向内折弯,再向后扳的屈伸运动。每遍进行30~50次并在小指外侧的基部用拇指和食指揉捏50~100次。此法坐、立、卧皆可做,坚持经常做,不仅能养脑明目,对有白内障和其他眼病者也有一定疗效。, 百拇医药(杨 璞 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