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食管疾病 > 食管癌
编号:13398024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疑为食管癌元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9日 医药卫生报
     本报讯(记者 张晓华 通讯员 程心超)在日前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肿瘤学专家陆士新教授告诉记者,经过长达30余年的研究,食管癌的病因如今虽尚未明确,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食管癌多为环境因素为主导,多基因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环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复杂性疾病。这一理论对推动食管癌的干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陆院士认为,能造成食管DNA损伤及组织损伤的环境因素是食管鳞癌的主要病因,而食管腺癌主要与胃食管反六病和Barrett食管相关。环境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饮食及生活习惯、化学因素、生物学因素四个方面。烟草中的多环芳烃、亚硝胺等致癌物质和氧化剂,可造成食管上皮细胞的DNA损伤或引发慢性食管炎症,诱发食管癌。吸烟与饮酒交互作用,可大大增加食管磷癌的发病风险。腌酸菜、鱼露、热粥、霉变食物、重盐饮食、过细或过粗糙的粮食等,这些都是食管癌的“催化剂”。陆院士发现,饮用水存在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的地区,食管癌发病率较高。食管癌高发区林县,居民胃液中特异性亚硝胺的含量明显高于低发区。口服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可阻断亚硝胺在胃内合成,预防食管癌。除此之外,人乳头瘤病毒(HPV)与食管癌的关系也引起关注。大量证据表明,HPV感染是食管癌的常见现象,提示其有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我国食管癌高发区通过改水、改变饮食结构与习惯等一系列措施,使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所降低。

    由于暴露于相似环境因素的人群中,只有少数人发病,提示个人对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不同。食管癌发生过程中存在易被激活的癌基因和易失活的癌基因,有多篇报道提示食管癌具有家族聚集性。陆院士认为,大多数散发性食管癌更可能是一系列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以及这些基因遗传变异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其发生和发展是致癌物代谢激活和灭活,DNA损伤与修复,细胞增殖与凋亡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叶酸缺乏或叶酸代谢障碍,携带CYP2E1等致癌代谢物基因、XRCC1194Trp/Trp等DNA修复基因、P53等细胞增殖与凋亡基因,均能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陆院士指出,了解引起食管癌的环境因素,利于食管癌的一级预防;明确与食管癌发生关联的遗传标记,有助于鉴别易感人群,筛选高风险个体。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的环境致癌因素以及相应的分子标记仍需不断探索,食管癌防治工作依然艰巨。,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代谢&生命 > 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