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1682124
一、胞生痰核
http://www.100md.com 《痰症论》
     胞生痰核,是指生于胞睑皮里内外的核状硬结而言,进展缓慢而易于复发。因其发于上胞较多,下睑较少,故又称脾生痰核。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睑板腺囊肿(又名霰粒肿),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

    (一)病因病机

    《医宗金鉴·眼科新法要诀》云:“脾生痰核之证,因痰火结聚而成……”。《张皆春眼科证治·内轮疾患》亦说:“本病称目疣,……多由脾湿胃热,湿热互结,聚而生痰,湿痰阻滞经络,结于胞睑而成”。由此可见,本证是由过食辛辣肥甘,脾胃失运,湿聚成痰,痰湿阻于经络,结于胞睑,渐成肿块,或痰湿蕴结,郁久化火,痰火相搏,或痰湿混结兼风毒之邪外袭所致。

    (二)辨证施治

    胞生痰核系湿痰混结与痰热郁结,聚于眼睑,以致气滞血瘀、络脉不通而成。故治疗宜燥湿化痰,或清热化痰为主,并根据证情变化,适当加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之品。
, 百拇医药
    1.痰湿混结

    (1)主证:生于胞睑皮里内外,有核隆起,细如米粒或黄豆,甚则大如蚕豆,不痛不痒,皮色不变,皮核不相切,推之移动,触之较硬。翻转胞睑内有紫红色或灰红色隆起,肿核大者有脓坠及轻度异物感,无明显全身症状。肿核形成发展缓慢,舌脉多无显变。

    (2)治法:行气化痰,软坚散结。

    (3)代表方:化坚二陈汤(《医宗金鉴》)。

    (4)药物:陈皮、半夏、茯苓、白僵蚕、黄连、生甘草、荷叶。

    方中二陈汤行气化痰燥湿,白僵蚕化痰祛风散结,若无热象,减黄连、荷叶,加三棱、莪术、昆布、浙贝母,以化痰软坚散结。若挟风热,兼见发热恶风,畏光羞明,口干咽痛,舌尖边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主方加二花、连翘、夏枯草、花粉、白蔹等以疏风清热化痰。若挟风寒,兼见恶寒发热,咳吐泡沫痰涎,舌苔薄白,脉浮紧,主方减黄连、荷叶,加紫苏、杏仁、前胡、白芥子、生姜。
, http://www.100md.com
    2.痰火郁结

    (1)主证:胞睑肿核痛痒,表面皮肤发红,肿势发展较快,甚者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治法:清热化痰,消肿散结。

    (3)代表方:清胃汤(《医宗金鉴》)合二陈汤(《和剂局方》)。

    (4)药物:黄芩、黄连、生地、丹皮、升麻、石膏、陈皮、法夏、茯苓、甘草。

    方中黄连、黄芩、升麻、生地以清热消肿;陈皮、法夏、茯苓以行气化痰。可加夏枯草、浙贝母、天竺黄以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本病在辨证服药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配合外治法:患处局部热敷,或用生南星加醋磨水频涂患处,也可用清火眼丸或紫金锭外涂,核大者宜手术治疗。《原机启微》指出:“翻转眼睑,以大眉刀略破病处,更以两手大指甲捻之拎出,则所出者,如豆汁小黄脂也”。
, http://www.100md.com
    现代医学认为,若小儿常患本病,应考虑有无结核病变,成人术后易复发,且迅速增大者,则须注意是否睑板腺癌,应作活体组织检查,以确诊。

    (三)病案举例

    林x x,男性,4岁,1985年3月6日初诊。患儿右眼发涩不舒7天,加重2天。经眼科检查,右眼睑内有一圆形肿块,边缘清楚,皮色不红,无明显压痛,诊断为霰粒肿,而转中医治疗。症如上述,舌脉无显变。中医辨证为痰湿混结于眼睑,络脉不通而成。治宜行气化痰,软坚散结。处方:陈皮3克、法夏6克、茯苓6克、昆布6克、海藻6克、浙贝母3克、三棱3克、白蔹6克、甘草3克,3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同时外用生南星同醋磨水,涂患处,每日4~6次,上药服完后,眼涩症状明显减轻,右眼肿物变小,继守上方4剂,同时配合外治法而治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