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83447
忆往昔 学府宏开 百业待兴 看今朝 风华正茂 气象万千 ——天津中医药大学五十华诞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15期
     五十年风雨沧桑,五十载成果辉煌。

    2008年金秋,天津中医药大学迎来了建校50周年华诞。50年的风雨坎坷,记载了昨日的艰辛和开拓;50年的岁月洗礼,孕育了今天的成熟与收获。

    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该校在办学规模、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对外教育、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步入全国中医药院校先进行列。

    展望未来,学校坚持“传承与创新协同,科研与服务并举,以质量求内涵,全面协调发展”的方针,努力建设高层次、外向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

    1958年天津中医学校、中医进修学校、中医研究班及中医医院合并,成立了天津中医学院,天津名医哈荔田为首任院长。 1992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该校成立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2006年,天津中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
, 百拇医药
    50年岁月的沉淀,如今天津中医药大学有各层次学生12000余人,教职员工3200多人。学校以“进德修业,继承创新”为校训,以重点学科建设和中医药对外教育为特色,以科学研究为优势,已发展成为以中医学、中药学为主,医、理、文、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的中医药大学。

    建设强大师资队伍 树立学府优质品牌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天津中医药大学一直注重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掌握中医思维模式,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育科研创新能力,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中医药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该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目前,学校已设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本科专业;拥有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5所附属医院;建有国家级国际联合中心——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教育部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GCP技术平台等10个省部级重点研究机构,2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拥有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针灸实验教学中心。
, 百拇医药
    天津中医药大学目前有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院士是著名针灸学专家,针灸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等职。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了显著疗效。他率先提出的“针刺手法量学”学术概念,填补了针灸学发展的空白,已广泛应用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他以其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深受患者信赖、同行赞誉及国际友人的欢迎,被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誉为“鬼手神针”。

    刘昌孝院士是著名药代动力学专家,中药学带头人,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主任。他对创新药物、生物技术和前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1968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药代实验室,1984出版的《药物动力学概论》成为了高级研究人员的基础教材。

    张伯礼院士是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中医内科学带头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等职。他在国内首次制定了血管性痴呆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下滑三期证治方案;创建脑脊液药理学方法;首次明确中风先兆症动态特征及变化规律;开拓了以中药有效组分组方研制现代中药的模式和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 百拇医药
    目前,天津中医药大学有教授 87人,副教授156人,国家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专家1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8人,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奖6人。近三年,学校共引进留学归国人员及各类人才180余人。共有博士生导师78人,硕士生导师424人。

    加强教学体制改革 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天津中医药大学长期致力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中医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开展讨论式教学、自主式学习、专业实训,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延伸学生发展的空间”的教育理念,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激发学生潜能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位学生提高学习、思维、操作、表达等能力,培育观察、思考、开拓等创造能力。

    2007年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该校2003级本科生张淋玲等7名学生的《现代针灸铜人——经穴学学习及针刺安全性训练系统》在900余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这是该届大赛惟一获此殊荣的中医药项目。该校梅建勋和郭利平的博士学位论文分别于2002年、2004年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商洪才的博士论文2007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7年5月,国务院学位办组织对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调研考察,该校博士生培养模式和质量获得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 百拇医药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生的科研创作,并制定措施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张伯礼院士发起设立了“勇搏”基金,捐赠何梁何利等奖金30余万元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资助经济困难和品学兼优的学生。

    立足时代前沿 建设重点学科

    学校立足时代前沿,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人才梯队、专业、学位点及实验室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使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该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承担了国家“973”、“863”、重点攻关、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数十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

    针灸推拿学和中医内科学是该校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具有一支160余人的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学科在石学敏、韩景献、郭义等教授带领下,取得了一批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教学与科研成果,成为享誉国内的特色与优势学科。中医内科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张伯礼、张军平、毛静远、孙增涛、杨洪涛、贾英杰等教授带领下,该学科在心脑血管病、肾病、呼吸、肿瘤等领域重大疾病防治和方法学研究中取得了明显效果与进展,在全国具有较高学术影响,目前承担着中医药第一个循证医学“中医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工作。
, 百拇医药
    中药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在刘昌孝、高秀梅、张艳军、王保和等教授带领下,以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中药安全性研究及评价等为主要研究方向,每年进行着100余种中药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中医妇科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该学科在韩冰、宋殿荣教授领导下,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功能失调性疾病、不孕症和妇科炎症等方面取得显著疗效,并取得一批科研成果,在国内同行业中达先进水平。

    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医产学研协调发展

    天津中医药大学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科研项目的数量以及获奖级别和研究经费等都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郭霭春教授主持的“《素问》整理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医文献研究中获得的国家级最高奖励。石学敏院士主持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张伯礼院士主持的“益肾化浊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复方丹参方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王永炎院士、张伯礼院士带领的“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项目团队获2008年科技部“‘973’计划优秀团队”称号,在人口与健康领域名列第一位。
, http://www.100md.com
    学校注重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创立高校与企业有机契合的产学研模式。牵头组织制定了天津中药现代化发展规划,在全国率先提出名优中药二次开发战略。作为天津市中药大品种群系统项目牵头单位,承担了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与产业化重大创新项目。两年多来,已使天津市过亿元的中药品种达6个,品种销售额增加了25%以上,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95 项,科研经费共计1.4亿。其中,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2次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主持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 87 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5项,发表学术论文42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254部,获专利20余项。

    向世界弘扬中医药 人类共享中华文明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展中医药国际教育和对外交流,其中学校的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是全国惟一一所由国家教委批准的传统医药国际学院。目前学校有港、澳、台学生及留学生1200余人。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
, http://www.100md.com
    该校学历教育留学生规模及教学质量在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至今已有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余人来校学习。从1988年开始,学校举办了19期国家高级针灸进修班,先后接收了来自59个国家的人员进修。学校是商务部、教育部智力援非基地,从2001年开始,连续承办了6期“非洲药用植物研究与开发高级培训班”和“非洲传统医学官员进修班”,对来自非洲20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进行药用植物及研究技术专题培训。

    学校先后与40多个国家的70余所院校、医院、科研院所开展了教学、科研和临床等方面长期合作。2003年在日本建立的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日本院,是经我国教育部、日本文部省批准的第一所境外中药学分院,现已招收5届学生。2008年4月,由该校承办的“神户东洋医疗学院孔子课堂”在日本成立,这是国内中医药院校独立在海外设立的第一所孔子课堂。学校每年派出优秀教师进行汉语、中国文化、中医药等知识的教学,弘扬中华文明,培养中医药人才。

    学校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积极开展工作,目前已吸纳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168人。先后与40余所国外医学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在日本、越南、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有关中医药教育与培训等工作。启动了世界中医本科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首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即将在天津召开,并审议通过《世界中医本科教育标准》等文件。
, http://www.100md.com
    2006年成立了科技部、天津市政府与意大利卫生部共建的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天津中医药大学作为中方牵头单位积极开展工作,借助国际化中医药创新平台,全面提升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工作取得富有成效的成果,得到国家科技部、意大利卫生部以及天津市政府的高度评价。

    强化服务社会意识 打造一流临床基地

    天津中医药大学有着雄厚的临床教学基地。拥有一附院、二附院、保康医院、武清中医院、北辰中医院等5所附属医院,总床位数达3000余张。

    该校一附院是全国最大的中医附属医院,为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是天津市重点建设的三大医学中心之一。医院拥有1800张病床,分29个病区及ICU、CCU病房,日均门诊量5000余人次,连续20年每年超过100万人次。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以中医妇科、脑病、呼吸系统疾病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是科技部重点建设的临床药理(GCP)基地。建有天津市呼吸病研究所、中医疑难病研究中心,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现有床位数504张,专科、专病门诊60余个,日门诊量1500余人次。
, http://www.100md.com
    优质的临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病人多、所见病种多、动手操作机会多的见习和实习条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2003年SARS肆虐期间,学校主动请缨,张伯礼校长任天津市中医治疗SARS总指挥,成建制组建医疗队,建立独立中医病区,采用中医药治疗SARS,取得明确疗效,并在病区内开展中医证候研究,总结了SARS发病特点、病机转归及证候演变规律。所完成的“中医药治疗SARS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5月,汶川地震,学校在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奔赴前线,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救治伤员,取得显著疗效,为抗震救灾、救死扶伤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十年的艰苦奋斗,成就了五十年的辉煌。展望未来,天津中医药大学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依托滨海,立足天津,服务全国,辐射世界。坚持“传承与创新协同,科研与服务并举,以质量求内涵,全面协调发展”的方针,紧紧围绕建设高层次、外向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的目标,重点建设中医药传承和创新人才培养中心、中医药防治疾病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医药国际教育和交流中心,更好地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大功能,为中医药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百拇医药(高新军 曹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