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相关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63kb)。
第一章
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体会
近二十年来,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各种全自动分析仪的引进和普及极大地扩展了检验项目的数量,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因其高效、快速而逐渐成为医院硬件建设的重点投入项目。目前,国内各级医院所采用的全自动分析仪基本上来自于进口,尤其是大中型自动分析仪。因此,医院和检验科领导在选购、使用和管理上均非常慎重。一般而言,自动化程度越高的仪器使用越简单,但维护要求却很高,而仪器的检测准确性和使用寿命除操作正确与否外,正确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全自动分析仪的管道系统,常被忽略而又故障频发,往往导致维修成本的增加,也给日常工作造成麻烦。实际上有一些小故障完全可以通过正确使用和维护加以避免或自行排除。我院检验科于1998年购置了一台Liasys(意大利)生化分析仪,经过这几年的使用,发现一些问题影响仪器正常使用。本文结合实践,就仪器常见的故障加以分析,解决方案和日常维护小结如下,以供检验同道商讨和借鉴。
1、 常见故障
1.1 吸光度重复性差 这里指的吸光度是指空白吸光度,用蒸馏水做空白试验。原因之一:比色杯不洁。由于仪器长期使用,比色杯内会有污物沉积,造成光的散射,导致吸光度变化,使结果不稳定。处理方法:曾用5%次氯酸液、84消毒液浸泡、蛋白酶类去污剂、2mmol/L NaOH溶液浸泡20min、高锰酸钾液进行了比较处理。结果以5%次氯酸液和蛋白酶类去污剂进行的处理比较好。但应注意的是,用5%次氯酸液浸泡时间不能太长,一般10min后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即可;否则浸泡时间过长,比色杯透光度将减少;次氯酸浓度过大或浸泡时间过长,比色杯四周粘接处将脱落而损坏。
1.2 测试结果偏高或偏低 除造成空白吸光度重复性偏差的原因外,加样注射器漏气或其他塑料管道漏水。如注射器漏气是因仪器长期使用,注射器内螺样内芯磨损而封闭不全,以致泄漏。处理方法:取下注射器置于5%次氯酸液内浸泡15min,用纱布擦干,再反复用自来水冲洗,后用蒸馏水洗净,然后检查其封闭性。方法:进样短针孔与蒸馏水接触,用手拖拉注射头,如注射器内被水溢满,说明已不漏气;如还不满,有少量空隙,就应更换新的螺样内芯。
2 环境因素
2.1 防尘 平时灰尘进入仪器的电子系统、管道系统、散热系统、光路系统而影响吸光度值,造成结果误差。因积尘太多或影响电路板正常工作,或影响仪器散热、或造成管道尤其是探针系统堵塞。因此,在仪器的使用环境中应严格防尘。我们的做法是,门窗始终处于关闭状态,仪器室工作人员进入仪器室应更换专用拖鞋,并且备有专用于仪器除尘的微型吸尘器。另外,常备一把电吹风也是非常有用的。
2.2 环境温度与仪器散热 全自动分析仪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大的产热系统,其热源来自仪器的电子系统、温控系统、试剂存储系统。虽然仪器本身均设计有散热系统,但环境温度过高也影响仪器电子系统散热不良,导致工作不稳定。一般仪器的使用环境温度要求在25℃左右。
3 保养
3.1 蒸馏水应勤更换 最好3天更换1次,并且冲洗用蒸馏水不得有杂质,防止桶内生长细菌。尤其是夏天,水易生长细菌,影响结果。一定时间后应加稀盐酸浸泡,去除桶底沉淀。
3.2 试剂杯应常清洗 试剂杯不能长期使用而不清洗,更防止产生沉淀和生长细菌,以免堵塞采样针和污染试剂。
3.3 仪器应专人管理、维修 仪器应专人专管、专业人员维修、不要随意更换、取动各种部件。
3.4 管道系统的清洗 自动化程度越高的分析仪,其管道系统也越复杂,虽然它不是分析仪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因其故障较多,常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管道系统常见故障有堵塞、漏气、漏液、接头脱落等。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自动化分析仪一般均设计有自动冲洗系统。Liasys即采用了新的激流式单向冲洗及多步骤冲洗,较之原来的涌流式冲洗更干净、彻底。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提高了检测准确性。但这一冲洗系统仅对前管道系统(探针至比色杯)进行了冲洗,而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现后管道系统易堵塞,其原因是各种反应液中不同试剂以及血清蛋白等混合后产生大量絮状沉淀,日积月累而导致堵塞。因此,需要定期对后管道系统进行疏通处理。常用方法为:拆下管道,用注射器注入双缩脲试剂或5%"84"消毒溶液,浸泡10~20min,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即可。若发现管道内壁沉淀物太多,可用通丝进行清除,然后进行化学液浸泡和冲洗。对管道系统的漏液、漏气只能更换管道。但换下的旧管道不要丢弃,找到和剪除破损部分,余下部分可考虑再次使,尤其是比例泵泵管,因采用特殊材料制成,价格很高。
3.5 电子系统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自动化分析仪的发展离不开微机的应用。档次较低的分析仪普遍采用单芯片控制系统,而中高档的分析仪普遍采用多个微处理器(CPU),在其使用维护中,除上面讲到的解决好散热、除尘、除湿外,正确的操作也很重要。首先,应配备专用不间断电源(UPS),以免电压过高过低或突然断电影响仪器正常工作或造成数据丢失甚至烧毁线路板。其次,新仪器投入使用前,应培训操作人员,掌握仪器性能特点,并正规操作。另外,仪器的操作系统应制作和备份启动盘,以备在仪器死机后能重新启动系统。
第二章
生化自动化分析方法概要
一、分析方法分类
(一)终点法
被测物质在反应过程中完全被转变为产物,即达到反应终点,根据终点吸光度的大小求出被测物浓度,称为终点法(end essay)。实际上被测物并没有完全被转变,而只是与产物达到一个动态的化学平衡,因此该法称为平衡法更为恰当。从时间-吸光度曲线来看,到达反应终点或平衡点时,吸光度将不再变化。分析仪通常在反应终点附近连续选择两个吸光度值,求出其平均值计算结果,并可根据两点的吸光度差来判断反应是否到达反应终点。终点法参数设置简单,反应时间一般较长,精密度较好。
终点时间的确定:①根据时间-吸光度曲线来确定,如Trinder反应测定尿酸,反应曲线上3~5min时其吸光度已趋向稳定,因而可将5min作为反应终点。②根据被测物反应终点,结合干扰物的反应情况来确定,如在血清白蛋白的溴甲酚绿法测定中,白蛋白与溴甲酚绿在10s内很快完成反应,之后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与溴甲酚绿发生 "慢反应",使反应曲线上吸光度在10s后仍继续缓慢上升,持续约达10min,因此终点时间应采用10~30s,而不应选择10min。
1.一点终点法 :在反应到达终点,即在时间-吸光度曲线上吸光度不再改变时选择一个终点吸光度值,这种方法称为一点终点法(one point end essay),其反应曲线见图7-3。其检测结果的计算公式是:待测物浓度CU=(待测吸光度AU-试剂空白吸光度AB)×K。 K为校准系数,详见第五节二操作方法。
2.两点终点法 :在被测物反应或指示反应尚未开始时,选择第一个吸光度,在反应到达终点或平衡时选择第二个吸光度,此两点吸光度之差用于计算结果,称为两点终点法(two point end essay),其反应曲线见图7-4。计算公式为CU=(待测吸光度A2-待测吸光度A1)×K ......
第一章
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体会
近二十年来,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各种全自动分析仪的引进和普及极大地扩展了检验项目的数量,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因其高效、快速而逐渐成为医院硬件建设的重点投入项目。目前,国内各级医院所采用的全自动分析仪基本上来自于进口,尤其是大中型自动分析仪。因此,医院和检验科领导在选购、使用和管理上均非常慎重。一般而言,自动化程度越高的仪器使用越简单,但维护要求却很高,而仪器的检测准确性和使用寿命除操作正确与否外,正确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全自动分析仪的管道系统,常被忽略而又故障频发,往往导致维修成本的增加,也给日常工作造成麻烦。实际上有一些小故障完全可以通过正确使用和维护加以避免或自行排除。我院检验科于1998年购置了一台Liasys(意大利)生化分析仪,经过这几年的使用,发现一些问题影响仪器正常使用。本文结合实践,就仪器常见的故障加以分析,解决方案和日常维护小结如下,以供检验同道商讨和借鉴。
1、 常见故障
1.1 吸光度重复性差 这里指的吸光度是指空白吸光度,用蒸馏水做空白试验。原因之一:比色杯不洁。由于仪器长期使用,比色杯内会有污物沉积,造成光的散射,导致吸光度变化,使结果不稳定。处理方法:曾用5%次氯酸液、84消毒液浸泡、蛋白酶类去污剂、2mmol/L NaOH溶液浸泡20min、高锰酸钾液进行了比较处理。结果以5%次氯酸液和蛋白酶类去污剂进行的处理比较好。但应注意的是,用5%次氯酸液浸泡时间不能太长,一般10min后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即可;否则浸泡时间过长,比色杯透光度将减少;次氯酸浓度过大或浸泡时间过长,比色杯四周粘接处将脱落而损坏。
1.2 测试结果偏高或偏低 除造成空白吸光度重复性偏差的原因外,加样注射器漏气或其他塑料管道漏水。如注射器漏气是因仪器长期使用,注射器内螺样内芯磨损而封闭不全,以致泄漏。处理方法:取下注射器置于5%次氯酸液内浸泡15min,用纱布擦干,再反复用自来水冲洗,后用蒸馏水洗净,然后检查其封闭性。方法:进样短针孔与蒸馏水接触,用手拖拉注射头,如注射器内被水溢满,说明已不漏气;如还不满,有少量空隙,就应更换新的螺样内芯。
2 环境因素
2.1 防尘 平时灰尘进入仪器的电子系统、管道系统、散热系统、光路系统而影响吸光度值,造成结果误差。因积尘太多或影响电路板正常工作,或影响仪器散热、或造成管道尤其是探针系统堵塞。因此,在仪器的使用环境中应严格防尘。我们的做法是,门窗始终处于关闭状态,仪器室工作人员进入仪器室应更换专用拖鞋,并且备有专用于仪器除尘的微型吸尘器。另外,常备一把电吹风也是非常有用的。
2.2 环境温度与仪器散热 全自动分析仪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大的产热系统,其热源来自仪器的电子系统、温控系统、试剂存储系统。虽然仪器本身均设计有散热系统,但环境温度过高也影响仪器电子系统散热不良,导致工作不稳定。一般仪器的使用环境温度要求在25℃左右。
3 保养
3.1 蒸馏水应勤更换 最好3天更换1次,并且冲洗用蒸馏水不得有杂质,防止桶内生长细菌。尤其是夏天,水易生长细菌,影响结果。一定时间后应加稀盐酸浸泡,去除桶底沉淀。
3.2 试剂杯应常清洗 试剂杯不能长期使用而不清洗,更防止产生沉淀和生长细菌,以免堵塞采样针和污染试剂。
3.3 仪器应专人管理、维修 仪器应专人专管、专业人员维修、不要随意更换、取动各种部件。
3.4 管道系统的清洗 自动化程度越高的分析仪,其管道系统也越复杂,虽然它不是分析仪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因其故障较多,常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管道系统常见故障有堵塞、漏气、漏液、接头脱落等。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自动化分析仪一般均设计有自动冲洗系统。Liasys即采用了新的激流式单向冲洗及多步骤冲洗,较之原来的涌流式冲洗更干净、彻底。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提高了检测准确性。但这一冲洗系统仅对前管道系统(探针至比色杯)进行了冲洗,而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现后管道系统易堵塞,其原因是各种反应液中不同试剂以及血清蛋白等混合后产生大量絮状沉淀,日积月累而导致堵塞。因此,需要定期对后管道系统进行疏通处理。常用方法为:拆下管道,用注射器注入双缩脲试剂或5%"84"消毒溶液,浸泡10~20min,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即可。若发现管道内壁沉淀物太多,可用通丝进行清除,然后进行化学液浸泡和冲洗。对管道系统的漏液、漏气只能更换管道。但换下的旧管道不要丢弃,找到和剪除破损部分,余下部分可考虑再次使,尤其是比例泵泵管,因采用特殊材料制成,价格很高。
3.5 电子系统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自动化分析仪的发展离不开微机的应用。档次较低的分析仪普遍采用单芯片控制系统,而中高档的分析仪普遍采用多个微处理器(CPU),在其使用维护中,除上面讲到的解决好散热、除尘、除湿外,正确的操作也很重要。首先,应配备专用不间断电源(UPS),以免电压过高过低或突然断电影响仪器正常工作或造成数据丢失甚至烧毁线路板。其次,新仪器投入使用前,应培训操作人员,掌握仪器性能特点,并正规操作。另外,仪器的操作系统应制作和备份启动盘,以备在仪器死机后能重新启动系统。
第二章
生化自动化分析方法概要
一、分析方法分类
(一)终点法
被测物质在反应过程中完全被转变为产物,即达到反应终点,根据终点吸光度的大小求出被测物浓度,称为终点法(end essay)。实际上被测物并没有完全被转变,而只是与产物达到一个动态的化学平衡,因此该法称为平衡法更为恰当。从时间-吸光度曲线来看,到达反应终点或平衡点时,吸光度将不再变化。分析仪通常在反应终点附近连续选择两个吸光度值,求出其平均值计算结果,并可根据两点的吸光度差来判断反应是否到达反应终点。终点法参数设置简单,反应时间一般较长,精密度较好。
终点时间的确定:①根据时间-吸光度曲线来确定,如Trinder反应测定尿酸,反应曲线上3~5min时其吸光度已趋向稳定,因而可将5min作为反应终点。②根据被测物反应终点,结合干扰物的反应情况来确定,如在血清白蛋白的溴甲酚绿法测定中,白蛋白与溴甲酚绿在10s内很快完成反应,之后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与溴甲酚绿发生 "慢反应",使反应曲线上吸光度在10s后仍继续缓慢上升,持续约达10min,因此终点时间应采用10~30s,而不应选择10min。
1.一点终点法 :在反应到达终点,即在时间-吸光度曲线上吸光度不再改变时选择一个终点吸光度值,这种方法称为一点终点法(one point end essay),其反应曲线见图7-3。其检测结果的计算公式是:待测物浓度CU=(待测吸光度AU-试剂空白吸光度AB)×K。 K为校准系数,详见第五节二操作方法。
2.两点终点法 :在被测物反应或指示反应尚未开始时,选择第一个吸光度,在反应到达终点或平衡时选择第二个吸光度,此两点吸光度之差用于计算结果,称为两点终点法(two point end essay),其反应曲线见图7-4。计算公式为CU=(待测吸光度A2-待测吸光度A1)×K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6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