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最新02 > 正文
编号:11681709
语言在护理工作中技巧的运用与探讨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6kb)。

    语言在护理工作中技巧的运用与探讨

    李红霞

    (江苏省大丰市中医院,邮编:224100,)

    [摘要] 语言是人类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中正确运用语言能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同时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配合治疗,消除恐惧疑虑、正视疾病,正确认识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语言;技巧;护理;运用

    语言技巧的运用在心理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用美好得体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谈不仅使患者感到温暖和安全,同时能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隐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简单地说,语言就是传递、散布、交流信息(包括思想、情感)的行为和过程。语言大致可分为治疗性语言(美好语言)和伤害性语言。现将护理心得报告如下。

    1 善于使用美好的语言

    1.1 安慰性语言 人们患病时,有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热情、关怀的语言,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如对紧张焦虑的患者说消除患者顾虑的话语,使患者心情愉快,感到温暖,放松愉快地接受治疗。

    1.2 鼓励性语言 对患者鼓励,实际上是对患者的心理支持。所以护理人员谈吐热情,患者能够从中体验到关怀、鼓励、安慰,消除恐惧疑虑,调动积极性,勇于正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2006年一年中笔者曾对5例脑出血疾病恢复患者实施鼓励及暗示的护理,从而使他们树立了信心,经过努力及面对面地纠正口形等护理训练,促使他们尽早恢复了语言交谈的能力。

    1.3 劝说性语言 委婉规劝的语言,能激发患者配合治疗的意识。对患病多年不愿配合治疗或有一些常识但又不理解治疗目的的患者,以及患了癌症的患者,他们有时会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不配合治疗,影响了治疗效果或贻误治疗。针对其疾病特点和性格、社会角色等特点,在给予安慰、鼓励的基础上劝说患者卸下思想包袱,消除思想压力,正确认识到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达到治疗的目的。

    1.4 积极暗示性语言 对一些患慢性疾病及病程较长的患者,采用间接提问、旁敲侧击、启发诱导性语言可以使患者有意无意地在心理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刺激,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治疗,从而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

    1.5 指令性语言 对无视医院规章制度及对治疗、护理持怀疑态度的患者及家属必要时采用指令性语言,对患者必须严格遵守执行的动作和规定,用语要规范,掌握分寸,言之有理,高度负责,使患者依据指令配合医疗检查工作,在表达这种语言时,要显示出一定的权威性。能更迅速有效地实现治疗和护理目标。

    2 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

    伤害性语言主要有直接伤害性语言、消极暗示性语言及窃窃私语。伤害性语言可以代替多种劣性信息给人以伤害性刺激,通过皮层与内脏相关的机制扰乱内脏与躯体生理平衡,这种刺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久,会使患者病情加重,引起患者恐惧、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影响正常治疗,引起不良或严重后果,所以要注意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工作中避免直接批评、抵触或攻击患者,更不应该在患者周围说悄悄话以免引起患者的担心疑虑和不信任感。甚至有些病情未明确的患者认为自己病重或病情复杂产生悲哀及其他不良情绪而影响治疗。

    3 正确交谈

    护理人员通过应用语言与患者进行有效交谈,从而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实施针对性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在交谈时要掌握几点基本技巧:(1)讲话速度适中,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2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