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C2007]如何看待4个心衰治疗指南间的差异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62kb)。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100029)吴学思
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指南、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指南和美国心力衰竭学会(HFSA)均分别更新了其心衰治疗指南,由于对临床试验结果的不同解读,以及受到观念的影响,在某些治疗的推荐级别方面各指南间产生了些许差异。正确理解差异的存在,在临床实践把握好指南的总的精神则凸显重要,不至于因个别差异的存在混淆基本的治疗思路。
一、结构方面:
ESC、HFSA和CCS指南都按照传统依据功能受限的程度(以NYHA心功能评价)讨论治疗方案,而ACC/AHA指南使用了四期分类法,该分类方法包括了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从只有心衰危险因素A阶段到顽固性心衰的D阶段;更加注重从心力衰竭发生的源头和进程上防治心力衰竭的发生。
几个指南的处理建议都采用了相似的证据级别分级,只是对于推荐级别,HFSA采用了"推荐"、"应考虑"和"可考虑"字样,分别相当于I级、Ⅱa级和Ⅱb级,也许更利于各级医师的正确理解。
二、药物治疗方面(见表1):
利尿剂
四个指南均强调了利尿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利尿剂控制缓解心衰症状立竿见影,是其他任一有效治疗心力衰竭措施的基础。但在CHF中必须合用抑制交感和RAAS的药物,因为利尿剂只能控制症状和液体潴留而不能改善心脏重塑和生存率。
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
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石,对此已达成明确共识,在各指南中均为IA类推荐。
针对ACEI的应用,ESC和CCS指南推荐使用在随机、对照、预后试验中有效的特定几种ACEI种类和剂量;ACC/AHA指南提出较广范围的药物种类;而HFSA指南并没有指明具体的药物和剂量。
β受体阻滞剂 各指南再次明确肯定了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基础地位。β-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不仅能改善临床情况、左室功能、心室重塑,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提高生存率34-35%,而且是唯一有效降低猝死率(41-45%)的药物。需要因人而异地应用至靶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除了HFSA以外的三个指南都规定了具体的三种药物: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CR/XL、比索洛尔;ESC指南还推荐了奈比洛尔。
地高辛
洋地黄由于不属于生物学治疗的范畴而在四个指南中的推荐级别不同,但各指南均倾向于其可作为辅助治疗用于改善临床症状。
地高辛治疗心衰的主要益处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减少慢性心衰的住院率,对死亡率的影响呈中性。更适用于心力衰竭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患者,对于窦性心率的心衰患者, 2005年ESC和ACC/AHA指南都是Ⅱa类推荐,而CCS指南是Ⅰ类推荐。 ESC和CCS指南都把它列为证据级别A,而ACC/AHA指南列为证据级别B。各指南证据级别分级的差异来源于:证据级别A的是根据目前有多个地高辛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都支持;而将其列为证据级别B的ACC/AHA指南委员会认为其数据绝大部分来自DIG试验荟萃分析并不比单项大型随机预后试验提供更多信息。
ARB
对于不耐受ACEi的患者,ARB的使用在各指南中均被列为I类推荐,反映了作为另一类RAS阻断剂的ARB在慢性心衰治疗中循证医学证据的进展。使不耐受ACEI的心衰患者也能得到充分有效的生物学治疗。不同的是ESC指南将ARB证据级别列为B,而另外三个指南列为A。
对于已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后仍有症状的患者,是否加用ARB分歧较为明显。ESC指南分别使用因心衰恶化再住院和/或死亡来评定证据级别。以减少患者因心衰再住院来评定,列为在IA类(CHARM-Added 和Val-HeFT),从降低死亡率角度,定为水平Ⅱa、A,反映了CHARM-Added 和Val-HeFT在降低死亡率上不是很满意。CCS因ARB可降低住院率而把ARB列为IA类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100029)吴学思
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指南、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指南和美国心力衰竭学会(HFSA)均分别更新了其心衰治疗指南,由于对临床试验结果的不同解读,以及受到观念的影响,在某些治疗的推荐级别方面各指南间产生了些许差异。正确理解差异的存在,在临床实践把握好指南的总的精神则凸显重要,不至于因个别差异的存在混淆基本的治疗思路。
一、结构方面:
ESC、HFSA和CCS指南都按照传统依据功能受限的程度(以NYHA心功能评价)讨论治疗方案,而ACC/AHA指南使用了四期分类法,该分类方法包括了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从只有心衰危险因素A阶段到顽固性心衰的D阶段;更加注重从心力衰竭发生的源头和进程上防治心力衰竭的发生。
几个指南的处理建议都采用了相似的证据级别分级,只是对于推荐级别,HFSA采用了"推荐"、"应考虑"和"可考虑"字样,分别相当于I级、Ⅱa级和Ⅱb级,也许更利于各级医师的正确理解。
二、药物治疗方面(见表1):
利尿剂
四个指南均强调了利尿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利尿剂控制缓解心衰症状立竿见影,是其他任一有效治疗心力衰竭措施的基础。但在CHF中必须合用抑制交感和RAAS的药物,因为利尿剂只能控制症状和液体潴留而不能改善心脏重塑和生存率。
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
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石,对此已达成明确共识,在各指南中均为IA类推荐。
针对ACEI的应用,ESC和CCS指南推荐使用在随机、对照、预后试验中有效的特定几种ACEI种类和剂量;ACC/AHA指南提出较广范围的药物种类;而HFSA指南并没有指明具体的药物和剂量。
β受体阻滞剂 各指南再次明确肯定了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基础地位。β-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不仅能改善临床情况、左室功能、心室重塑,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提高生存率34-35%,而且是唯一有效降低猝死率(41-45%)的药物。需要因人而异地应用至靶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除了HFSA以外的三个指南都规定了具体的三种药物: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CR/XL、比索洛尔;ESC指南还推荐了奈比洛尔。
地高辛
洋地黄由于不属于生物学治疗的范畴而在四个指南中的推荐级别不同,但各指南均倾向于其可作为辅助治疗用于改善临床症状。
地高辛治疗心衰的主要益处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减少慢性心衰的住院率,对死亡率的影响呈中性。更适用于心力衰竭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患者,对于窦性心率的心衰患者, 2005年ESC和ACC/AHA指南都是Ⅱa类推荐,而CCS指南是Ⅰ类推荐。 ESC和CCS指南都把它列为证据级别A,而ACC/AHA指南列为证据级别B。各指南证据级别分级的差异来源于:证据级别A的是根据目前有多个地高辛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都支持;而将其列为证据级别B的ACC/AHA指南委员会认为其数据绝大部分来自DIG试验荟萃分析并不比单项大型随机预后试验提供更多信息。
ARB
对于不耐受ACEi的患者,ARB的使用在各指南中均被列为I类推荐,反映了作为另一类RAS阻断剂的ARB在慢性心衰治疗中循证医学证据的进展。使不耐受ACEI的心衰患者也能得到充分有效的生物学治疗。不同的是ESC指南将ARB证据级别列为B,而另外三个指南列为A。
对于已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后仍有症状的患者,是否加用ARB分歧较为明显。ESC指南分别使用因心衰恶化再住院和/或死亡来评定证据级别。以减少患者因心衰再住院来评定,列为在IA类(CHARM-Added 和Val-HeFT),从降低死亡率角度,定为水平Ⅱa、A,反映了CHARM-Added 和Val-HeFT在降低死亡率上不是很满意。CCS因ARB可降低住院率而把ARB列为IA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62kb)。
(下载说明) 注意,您目前积分有0(刷新),点击以上链接下载成功后将扣除您5个积分。 如果有某文内容有误而扣除了您的积分,请来信至yhdu@imech.ac.cn以便我们检查原因和为您恢复扣除的分值。 |
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