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1 > 正文
编号:11682486
心脏介入治疗的进展.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96kb)。

    心脏介入治疗的进展

    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张钲

    心脏起搏器的进展

    心脏起搏器经过40年的发展以经成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主要可靠的治疗方法,其研究的主要热点已转到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起搏预防和治疗心房纤颤,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和预防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起搏器的数量和起搏方式

    1998/1999年的欧洲注册登记植入量为207,818/200,963台,主要的欧洲国家每百万人口心脏起搏器的植入量均在400台以上,生理性起搏(AAI+R,DDD+R)的比率>70%[1];美国的年植入量也在200,000台以上,每百万人口植入量>500台;而香港和台湾地区每百万人口植入量为110-140台;在我国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上述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1998/1999年全国注册登记为6090/8051台,每百万人口植入量为6台,生理性起搏(AAI+R,VVIR,DDD+R)比率为39.3%。

    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自1999年公布的Insync试验以来,双室起搏以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最初植入指证为心功能III-IV(NYHA分级),EF<35%,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间期>160ms,药物治疗效果不好;2001年5月召开的22届北美起搏与电生理年会公布的MUSTIC(欧洲研究)和MIRACLE(北美研究)临床研究其结果令人关注,MUSTIC研究随访58例以患者自身对照双室起搏与不起搏,评价6分钟步行增加23%,生活质量评分改善32%,最大摄氧量增加8%,住院时间减少2/3,85%的病人选择了双室起搏;MIRACLE研究入选370例为心功能III-IV,室内传导阻滞,QRS>130ms,左室内径>55mm。左室射血分数<35%,6分钟步行距离由平均300米增加至350米,生活质量评分改善22%,心功能平均改善一级,左室内径缩小,LVEF提高,提示左室重构,起搏后QRS间期缩短程度与疗效无明确关系。国内也于2000年开始了双心室起搏治疗由受地域经济的发展,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植入较多,其它多为散在病例,从初步的病例报告结果,双心室起搏治疗严重的心衰伴左束支阻滞有效[3],但国内目前还未见到较大病例数的临床研究。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自1980年第一台植入式除颤器应用于临床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1989年由外科开胸进行电极植入改为经静脉电极植入;体积明显减小由腹部植入ICD改为胸部植入,其寿命明显提高;并在ICD上加入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功能减少了放电和病人的不适感。美国1年发生心性猝死的病人近30万,98%的原因为室颤,在与药物进性的对比研究中ICD明显降低死亡率,AVID[4]研究3年随访降低31%,CASH[5]研究2年降低37%,MADIT[6]研究2年降低54%,MUSTT[7]研究的年观察死亡率下降60%,其结果已经充分得到证实。目前以经开始的一些ICD对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I级预防研究正在进行,如BEST-ICD,MUSTT-II,AMIOVIRT等,大部分研究的入选病人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比较ICD与B-阻滞剂或胺碘酮对死亡率的影响,ICD在全球的植入量>100 000台/年。我国自1996年至2000年仅植入208台,分布在多家医院,尚未开展ICD对国人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多中心研究。

    起搏器治疗房颤

    房颤是目前心律失常研究的热点,利用起搏超速抑制的原理,可以抑制房早和房速,而减少房颤的发生。ADOPT试验[8]是对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伴阵发性房颤病人植入具有动态超速抑制(DAO)功能的起搏器,可降低35%的房颤发生。在欧洲的研究中对阵发性房颤的病人使用具有早搏抑制,早搏后反应,频率骤降,运动反应等功能的起搏器,自身对照降低房颤发生64%。国内也以开展了起搏对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初步的观察,对伴有缓慢心率的病人疗效较佳,采用前二种起搏器均可减少房颤的发生,但由于其成本较高,电池寿命相对较短,使用受到限制。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经过十多年射频消融术的发展,对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典型的I型房扑,特发性左室速,右室流出道室速等射频消融以成为首选方法,上述几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的成功率98%,其相关的严重并发症<1%;由于近年来新型标测系统Carto(电磁标测)和Insite3000(非接触标测)的使用,对非经典的房速和手术后疤痕引起的折返心动过速,以及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等可望提高射频消融成功率。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房颤的发病率高0.4%[9],在心律失常中占第二位,并随年令而增加,Framingham[10]研究表明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无房颤者的2倍。研究表明对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房颤通过局部消融肺静脉与左心房激动波的联结处,可以使肺静脉的异常电活动无法传至左心房,房颤停止;但现在手术操作复杂和时间长,消融的成功率<70%[11],且复发率较高47%,部分病人存在多个病灶区域如左房后壁,由于缺乏固定的解剖标志和规律性,可能是造成复率高的原因。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在我国1990年起第一例射频消融至今以经十年,我国的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I型房扑,特发性室速等其成功率(>96%)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1%)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射频消融术在中国的普及具有鲜明的特点,90年代初在首先在北大一院等建立射频消融的培训中心通过理论学习与手术演示培养了大批的电生理人材,并且走出去在全国各地进行手术示范,在较短的时间内射频消融术在全国的以普及;现我国以形成多个大的心电生理中心,辅以以各省会心电生理中心的合理布局,对我国心血管介入的发展做出了很好的成功示范作用,2000年射频消融注册登记病例>10 000例[12]。近年来多各大的中心均开展了对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的研究,消融的方法也主要针对起源于肺静脉异常电活动所致的房颤,但还存在手术时间过长,肺静脉狭窄,术后复发较高等缺点[13];在南京,广东的中心亦开展了使用Ensite 3000和Carto等新型标测系统对复杂房速和顽固室速的消融研究[14][15],较常规标测消融成功率更高。

    瓣膜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瓣膜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主要是利用球囊扩张解除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瓣膜狭窄引的血流障碍,而由于瓣膜关闭不全所引起的血液返流则为外科瓣膜置换指证。其发病原因各不相同对于(1)单纯主动脉瓣狭窄在年轻病人主要是二叶主动脉瓣,老年人则为退行性病变,手术方法有经股动脉逆行插管法和经静脉房间隔穿刺主动脉球囊成形术;其手术死亡率为2.8-8.9%,适应证为外科手术高危者和拒绝外科手术者;(2)肺动脉瓣狭窄主要为先天性所致,具有很好的远期疗效,肺动脉瓣成形术已经代替外科手术成为首选方法;(3)二尖瓣狭窄其原因主要为炎症所致,在发展中国家多为风湿性心脏病所致,现主要采用经房间隔穿刺Inoue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96kb)